現在有很多人覺得,獨生子女是很難教的,因為他們嬌生慣養、過分依賴、自私自利、適應性不好……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些統統都是對獨生子女的偏見。今天我們很清楚地告訴大家,獨生子女並沒有什麼先天的優劣,他們跟其他的小孩是一樣的。既然我們要優生、少生,就要去了解獨生子女有什麼樣的特性,然後發揮他的優點,補救他的缺點。如果你整天抓住他的缺點不放,那就只有苦惱的份。何況獨生子女沒有先天的好壞,完全看你怎麼合理地去教導,我們有幾個建議。
第一,要常常創造孩子和同齡人互動的機會。
想想看,家裡面只有一個小孩,他看來看去,都是比他大的人。所以不管男孩女孩,做父母的都應該帶他去跟同齡人交往一下,讓他們互動互動,最起碼讓他知道原來還有人跟他差不多,要讓他有這種經驗。然後,他自己就會摸索怎麼跟外面的人交往,這對他來講是很重要的。讓孩子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經驗,這是父母要做好的事情。而且,獨生子女從小跟同年齡人交往的機會就比較少,阻礙比較大,那麼他從心裡頭就會感覺這個很難得,感覺到友誼的可貴。
我們以前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兄弟姐妹多,好像人緣就會比較好,跟人的互動經驗也比較豐富。其實不一定,各有利弊。那些看似兄弟姐妹很多的人,他們之間經常是嫉妒、對抗、不和諧的,只是不方便說出來而已。有時候兄弟翻臉比朋友還要可怕,就是因為其中一個人長期壓抑的結果。所以,你只生一個,把他當做獨生子女看,然後好好疼他,專心照顧他,把他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他要妹妹,你就讓他把隔壁的小孩當妹妹照顧好了。如果要弟弟,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樣也擴大了他交友的範圍。
第二,要引導孩子心理健康地發展。
對於獨生子女來說,父母是他專有的。所以小孩經常會問媽媽:「為什麼我沒有妹妹,沒有弟弟?」媽媽經常回答:「小孩子不懂,沒有你的事。」這樣就是不把小孩當人看,大人都可以問,為什麼小孩就不能問?你總要給他個答案才行。媽媽可以這樣回答:「因為我跟爸爸太疼愛你了,所以不想再生,我們照顧你,不要讓小弟弟小妹妹來分享。」他就知道了,而且還很愉快。有些媽媽甚至跟小孩說「現在政府規定只能生一個」,這不是很奇怪嗎?他年齡那麼小,怎麼能理解這些事情。還有,不要老在小孩面前發牢騷,說「獨生子女就是這麼依賴、這麼自私」,那你就等於一方面暗示他要這樣做,另一方面承認他就應該這樣做,最後他肯定這樣做,豈不糟糕得很?
有時候孩子一切一切的錯誤,如果仔細去追究的話,都是父母造成的。孩子很冤枉,他根本不懂什麼,你給他什麼樣的印象,他就有什麼樣的觀念。你一開始就說這樣不對,那他已經不對了,如果你一直說,他就更加不對了。當然我們也不是鼓勵他說「獨生子女最好、最可愛」,形式是沒有用的。最可怕的就是父母從小告訴自己的孩子「你是最棒的」,那他一輩子都會苦惱,因為他不可能是最棒的。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做父母的不能要求你的孩子樣樣都好,你自己都做不到的。
第三,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以前我們有好幾個兄弟,哥哥不行,會寄望弟弟,弟弟不行,再寄望妹妹,這樣每個人會好過一點。現在爸爸媽媽加上雙方的父母,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這一個孩子身上,他怎麼能受得了這麼大的壓力,甚至最後還會有一種追求失敗、拒絕成功的心理。因為成功要負很大的責任,他又付不起,那乾脆失敗好了,失敗了大家就不會讓他怎麼樣了。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是這樣的,說到底,就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能超過限度,若是在孩子身上集中太多的希望、太多的夢想,最後是會泡湯的。做父母的,要儘量發揮孩子的長處,同時儘量減少他的短處,只能這樣而已。你想要徹底改變他,讓他按你的要求或者目標來做,基本上不會有好的結果。
從現在開始,父母首先要把這些觀念端正過來,好好對待你唯一的孩子,把他教導成為正正噹噹的人,這才是正確的目標。我們講正當,不是出色,不是要求你的孩子樣樣贏別人,樣樣很出色。你的孩子不一定是天才,但是他可以變成一個很紮實的、品德修養好的、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人,這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