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例新冠媽媽新生兒自帶抗體 抗體在人體內留存多長時間尚無明確答案
新生兒被動免疫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
據新加坡媒體報導,近日,一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產婦分娩,新生兒體內測出新冠抗體。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流行已近一年,業界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仍在持續研究。記者了解到,新冠孕婦產下攜帶抗體的嬰兒已有多例,母體與嬰兒的抗體水平、感染情況不一。新冠能否母嬰傳播?類似的案例又意味著什麼?新京報連線了感染科專家,對此進行分析。
新加坡新冠媽媽產子 男嬰未感染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29日報導,一名新加坡女子3月和家人赴歐洲度假後感染新冠病毒,確診時懷孕10周。這名女子當時症狀輕微,住院治療接近20天後康復。她11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生下一名重3.5千克的男嬰。醫生檢查確認,這名男嬰沒有感染新冠病毒,攜帶新冠病毒抗體。
記者梳理醫學專業文獻發現,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已有不少地區報告了感染者生下攜帶抗體新生兒的案例。
今年2月下旬,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產婦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受了剖腹產。母親戴著N95口罩,沒有抱著嬰兒。新生兒沒有症狀,出生後被隔離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2小時時,體內檢出新冠IgG和IgM抗體,胸部CT正常。新生兒之後被轉去兒童醫院。在出生2小時到16天之間,新生兒共接受了5次鼻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體內抗體仍然存在。新生兒直到3月7日,體內的抗體仍出現升高。新生兒在3月18日出院。
新生兒血清中測出新冠抗體
今年2月16日至3月6日,6對在武漢中南醫院分娩的新冠肺炎孕婦和新生兒接受了檢測。產婦均在負壓隔離室接受剖宮產,佩戴口罩,嬰兒出生後與母親隔離。6名新生兒的血清或咽拭子中,均沒有檢測出新冠病毒,且截至3月8日,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同樣,他們的血清中都測出新冠抗體。不過,炎症細胞因子IL-6在所有嬰兒中均顯著升高。
義大利普拉託一家醫院也報告了類似案例。一名34歲女性正常產下一名男嬰。該女子分娩前新冠病毒鼻咽拭子為陰性、血清學檢出了IgM與IgG抗體,分娩後曾檢出核酸陽性。新生兒出生後2、3、7天的鼻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第七天血清學抗體IgG陽性、IgM陰性。
追問1
為何新生兒體內會存在抗體?
IgG可以穿過胎盤為胎兒提供被動免疫
國家感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人體內共有5種抗體,其中,IgG抗體最小,可以穿過胎盤為胎兒提供被動免疫,新加坡這名新生男嬰,可能因此獲得了抗體。
類似的情況在其他感染性疾病中也有出現,麻疹最為典型。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感染後抗體被視作終身有效。曾經,半歲以內的新生兒主要依靠來自母體的抗體,以避免被麻疹病毒感染。
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這名新加坡女子表示,孩子體內有抗體,但自己體內的抗體卻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
李全瑞推測,該孕婦確診新冠感染時處於孕早期(10周),在懷孕期間,抗體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隨著時間推移,孕婦痊癒,抗體水平也逐漸下降,到分娩前,母親體內的抗體已經消失,而孩子體內仍有保留。
追問2
「遺傳」自媽媽的抗體留存多長時間?
有案例提示,新生兒隨後感染新冠肺炎存在潛在風險
這種「遺傳」自母體的抗體,能在新生兒體內留存多長時間?
「抗體在人體內到底能留存多長時間,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有國外研究發現,一些成年新冠感染者,六個月後體內的抗體就消失了。」李全瑞說,新生兒的被動免疫能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
記者查閱了相關醫學記錄。義大利研究人員對上述母嬰的跟蹤發現,分娩6周後,新生兒體內無IgG和IgM抗體,母親僅檢測到IgG抗體。
今年4月,北京與上海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名33歲新冠肺炎孕產婦的記錄。該女子於2月26日分娩,新生兒出生後接受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3月22日,新生兒體內測出IgG抗體,滴度低於母親體內抗體。4月9日,新生兒IgG抗體轉陰。研究人員介紹,母親的IgG抗體通常在新生兒出生後存留超6個月,尚不能產生免疫球蛋白新生兒,在出生後12個月內都依靠這一保護。該名新生兒出生後1個半月內檢測到IgG抗體,提示抗體是通過胎盤傳播,但維持時間很短,提示了隨後感染新冠肺炎的潛在風險。
追問3
新冠病毒能否母嬰傳播?
理論上,任何病毒都存在母嬰傳播的可能
李全瑞介紹,所謂母嬰傳播,一般是孕婦受到病毒感染,之後通過胎盤、羊水、血液等傳染給胎兒,形成宮內感染,如愛滋、梅毒、B肝等;或者通過上行傳播,病毒到達孕婦陰道之後上行、引起宮內傳播;也可能在分娩的時候形成傳播,如皰疹病毒等。
他表示,對於新冠能否母嬰傳播尚未明確,一方面,全球範圍內的樣本量都較少,未就此達成共識,我國的最新的第八版新冠診療方案中,將飛沫、接觸、封閉環境下高濃度氣溶膠等列入傳播途徑,未寫入母嬰傳播;另一方面,該傳播途徑的成立需要更多的樣本和證據,如胎盤、羊水、臍帶血等核酸陽性結果,新生兒確診病例等。
記者了解到,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正在全球範圍展開。
比利時科研團隊曾報導一位新冠肺炎孕產婦案例,該女子懷有雙胞胎,懷孕24周時,兩名胎兒死亡,研究人員從胎盤組織樣本和羊水中均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分娩時的母血樣本也呈陽性。
今年10月12日,專業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登出文章《Analysis of SARS-CoV-2 vertical transmission during pregnancy》,對31例新冠感染孕婦及其新生兒和相關樣本進行分析。研究人員在一份臍帶血、兩個足月胎盤、一個陰道黏膜和一個乳汁標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基因;兩名新生兒出生後經鼻咽拭子確診感染新冠,其中一人可歸於先天性感染,另一人可歸於產時感染,兩者均無症狀。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數據支撐了這一假設——新冠在子宮內的傳播概率雖然很低,但卻是可能的。
蔣榮猛表示,理論上,任何病毒都存在母嬰傳播的可能。
■ 提醒
孕產婦如何應對疫情?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全瑞提醒,疫情期間,孕產婦應該注重個人防護,減少外出、減少乘坐公共運輸、避免人群聚集。生活中注意勤通風、勤洗手、飲食均衡、不吃野生動物,生活用品最好單獨使用。
如果出現了低燒,但沒有流行病學史,可以先在家隔離觀察,如果出現胎動異常、陰道不規律出血、頭疼、血壓高等,需要及時就醫,體溫超過38℃,應去發熱門診篩查,然後去產科就診。疑似或確診新冠的孕產婦,應在傳染病專科醫院收治。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