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佛賞花去
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書中第一個故事就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意氣相投,為了共同幹一番事業,在涿郡張飛莊後一片花開正盛的桃園,舉酒結義,對天盟誓,結為異姓兄弟。其實,桃園結義在正史上沒有記載,最早來自元代的元曲。並且,據清朝史學家考證,三人年齡大小,順序排列應是關劉張,而不是劉關張。關羽比劉備要大一歲,張飛比劉備小四歲。「桃園三結義」,雖然不見諸史料卻是流傳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遠的民間故事。
千年來,受歷史上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影響而歃血為盟結拜兄弟的不在少數。而現代社會好像很少再有拜把兄弟的事情了。近日,筆者看到網友拍的發生在年後火車上的視頻,三個彼此不認識的旅客,一瓶酒下肚,非要效法古人桃園三結義。
從視頻中可看到,3個結拜的男子都是中年人,聽口音是東北人。帶頭大哥穿了條紋運動上衣,雙手合十,走進一節車廂喊道:「各位給我們做個見證啊,我們今天磕頭結為兄弟」,說完,跪倒就磕頭。接下來,穿著襯衫的老二也說,他叫什麼名字,今天與誰誰結為兄弟,依次磕頭。老三也如法炮製。筆者看到,現場的車廂非常擁擠,不少旅客都是站著的,時間是年後返程的高峰。但3個結拜兄弟,很虔誠,一個車廂一個車廂磕頭結拜,讓其他旅客作證。儀式完成後,三個男人還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旁邊的旅客有的漠視不屑,有的鼓掌祝福。
這是齊齊哈爾開往長春的綠皮火車上發生的真事兒。有意思的是,這3個結拜者之前根本不認識,在火車上聊嗨了,熱別投緣,就擺上花生米喝了一瓶白酒,喝到高興處,非要結拜。還舉行了特別的儀式。
網友對此也是看法不一。有起鬨嘲諷的居多。如,"這是要起兵啊」 「這是綠皮車做久了,高鐵他們一定沒時間結拜」有網友還做了首打油詩:「一瓶二鍋頭,三人來磕頭。到站各西東,兄弟能長久?」也有網友善意祝福的,如「男人的友誼就是這麼簡單」 「這多有意思,生活就應該開開心心的,多些快樂"
筆者覺得,如果他們只是酒肉朋友,確實沒有必要在擁擠的車廂搞結拜儀式,而且是一個車廂接一個車廂,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看中結拜這件事,希望有很多人為他們做見證。有人會說,這與時代脫節,其實,正如一位網友評說的,這種豪情稀缺了。為什麼要嘲笑呢,這事放在古代就不尷尬,就是一段佳話,就是豪情。我們不去探討,他們三人是否會按照結拜的誓言那樣,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畢竟,現今社會存在「桃園之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桃源式」的情誼是每個人最嚮往的,不是嗎?大家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