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門口只放一對花圈,禮金不收分文)
一個星期前,在溫州樂清柳市鎮,一場低調的喪禮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更是贏得眾多敬重的聲音。在喪禮現場,過世老人的家門口只擺放了一對花圈,禮金不收分文。
要知道,在這個擁有著「中國電器之都」美譽,培育出正泰、德力西等知名企業的小城,老人可是這個行業中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而他所創造的功績,不僅深受同行認同,更是被廣泛效仿。「毫不誇張地說,在很多方面,正是鄭元孟先生的創舉,才有了樂清電器的飛速發展。」有人如此評價。
近日,錢江晚報記者聯繫上了鄭元孟先生的愛人,她說,這一切都是遵從了其生前關於後事簡辦的遺願。
他只用了一年
讓新接手的企業扭虧為盈
35年前的溫州,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香港九龍,臺灣基隆,柳市裡隆。」在這座海濱城市,人們認為柳市裡隆如九龍、基隆一樣,是資本市場極為活躍的地方。
事實上,那時的溫州,商鋪林立,已形成近百種專業市場,在柳市、虹橋、金鄉、蒼南等地,出現了低壓電器市場、農貿市場、徽章市場和再生紡織品產銷基地等。
1986年3月,已辦廠多年、對電器生產套路熟悉的鄭元孟依然放棄了一家年產值300多萬元,年年有盈利的「太平廠長」職務,到負債32萬元的這間新華開關廠擔任廠長。
那時,樂清當地關於電器行業,也才剛剛開始,「正泰」和「德力西」的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成立也不足兩年時間。
當時40歲的鄭元孟可謂是這些開關廠的「兄長」,他憑藉著多年的經驗和超群的膽魄,以家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使虧損的新華開關廠「血脈流通」。
與此同時,鄭元孟還結合廠情,制定了一整套措施,實行廠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推行計件工資制,全面轉換經營方式等機制。僅僅一年,企業就扭虧為盈。
在柳市同行中捧回首張許可證
為「中國電器之都」打基礎
在新華開關廠逐漸走入正軌的時候,鄭元孟提出,要向國家相關部門提出領取「工業品生產質量許可證」的申請。
一家小小的企業,怎麼能受到國家部門的認同?在質疑聲中,老鄭帶著產品來到北京,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通過整整400多天的不懈努力,鄭元孟終於在柳市同行業中捧回了第一張「工業品生產許可證」。
他的企業憑藉這樣的證書,銷量迅速上升。於是,在他的帶動幫助下,樂清柳市低壓電器行業紛紛開始申請這樣的證書。
不久後,樂清市持有低壓電器產品生產許可證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上海、北京等工業城市,成為16年前被授予「中國電器之都」稱號的重要籌碼。
1997年11月18日,董事長鄭元孟當選為樂清市低壓電器行業協會第一任會長,而也是那一年,正泰第一家規範的股份制企業「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才剛剛成立。
退休後低調做公益
簡單辦喪事贏得讚許
由於長期的忙碌,鄭元孟的身體狀況逐漸變差。事實上,鄭元孟做過心臟搭橋手術,還患有腦梗塞。
2004年,鄭元孟告別了多年的電器工作,過上了退休的日子。他的愛人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在他退休前,廠裡培育了一大批技術人員。同時,在全國各地聘請了高級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鄭元孟退休後,生活樸素,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但他一直在做公益事業,很多事,都不願透露身份。」一位知情人士說。
6月25日,鄭元孟去世後,當地長豐村紅白理事會連同柳市鎮有關部門,第一時間與其親屬溝通,並根據他的遺願,簡單辦理喪事。
「在家,他有著直系親屬多達200人的大家族;在外,他是柳市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他的喪事簡辦並不容易,但因為親屬認同、支持,卻實實在在地做到了。」樂清當地的一位政府官員說。
(原標題:家門口只放一對花圈,禮金不收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