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美術自古有之,古代意義的少兒美術教育自然也應該存在,因為知識、技能的存在與傳承離不開教育,只是我們無法具體描述其形態而已。自19世紀末發生在歐洲的兒童研究運動之後,少兒美術教育才成為一種顯化的教育門類和形式。
經過無數的學者、教師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之後,少兒美術教育日趨成熟。然而,時間未靜止,探索也依然在繼續。少兒美術教育在發展中,需要不斷地融入新理論和新方法。
當下,中國教育界正在探討以「大概念」建構課程和教學方法。這將給中國教育帶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並使之產生新的面貌。為進一步促進少兒美術教育的發展,本文嘗試將「大概念」的思想引入少兒美術教育。
潘榮禕(重慶)秀湖美景
一、什麼是「大概念」
對「大概念」( Big ideas)目前似乎還沒有統一的解釋。「在科學教育領域,『大概念』是指在一個學科領域中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學科內容。『大概念』通常用陳述式來表達一個觀點,如『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這是科學家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大概念』所陳述的要點是對學科核心概念理解的具體表述『大概念』反映了物質或生命世界中的自然法則,體現了人們對自然世界理性的認知和科學的視角,是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在科學教育中的具體展現。
在理科課程中,每一個『大概念』要能夠貫穿於該學科課程的全部、能夠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並在理解的基礎上保持較長時間,由若干『大概念』構成的課程框架能夠對課程有很好的覆蓋。用『大概念』來構建基礎教育的理科課程已經成為當代科學教育的重要特點和標誌」。"而美國2014年公布的《國家核心藝術標準》則認為大概念「指人在信息組織成為概念框架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更大的『轉換』,圍繞『大概念』組織和整理思維的能力是『專家型學習者』和『初學者』的區別之一。
學習者可以通過『大概念』有效檢索已有知識,以及新信息的改進版『思維歸檔』」。2該標準以「持續理解」來呈現「大概念」,如「創造力和創新思維作為基本的生命技術是可以培養的」。
裴子涵(重慶)睡在我上鋪的同學
在美國出版的《美術教學指南》中引用了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家雪梨・沃克提出的「大概念」,包括生活圈、敬畏生命、相互依賴、個人身份、權利、社區、生與死、社會秩序、英雄、家庭、精神性03有心者會發現,在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院士翻譯並推薦的溫・哈倫編著的《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中對「大概念」的表述與雪梨・沃克的表述存在明顯的不同。
具體而言,前者是以一種陳述句呈現的「大概念」,後者則是由具體詞彙體現出的「大概念」。從英文idea的中文譯意看,將其翻譯成「觀念」是比較合適的,而concept則常常被翻譯成「概念」,比如我們熟悉的「新概念英語」用的正是這一英文詞彙。但既然「大概念」已經在中文中「約定俗成」,就只好「將錯就錯」了。總之,我們可以將「大概念」(big ideas)理解成「一個學科中具有覆蓋性和遷移性,能夠有助於組織知識的高位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二、「大概念」的由來
在討論「大概念」在少兒美術教育的運用之前,需要簡單介紹「大概念」的由來,如此才能使得我們在少兒美術教育中接受和引入「大概念」的思想和方法變得更有意識。
彭佳琦(重慶)怪奇布偶2
1957年,人類歷史上發生一件劃時代的事件一一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時值蘇美兩大陣營的冷戰時期,這一事件在美國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當時,在美國形成了一個「追責」的邏輯推論:第一顆人造衛星由蘇聯發射,而非由美國發射,說明蘇聯的科技比美國先進。蘇聯的科技先進,說明蘇聯的人才比美國好。
人才比美國好,說明蘇聯的教育比美國好。誰應該對美國如此槽糕的教育負責呢?責任直接落到了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的身上。正是因為杜威倡導的兒童或學生中心導致了美國教育整體上對學科邏輯的忽視。這預示美國的教育將要發生重大的轉型。195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防教育法》,數學和科學教育,被重新推上至尊的地位。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順勢推出了學科結構(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的概念,受到了廣泛的迫捧,得以實施和推廣。布魯納的學科結構理論的核心是,每一個學科課程都必須有自己嚴密的邏輯結構,而且必須依從它所屬的學科邏輯。換句話說,物理課程依託的是物理學科的邏輯,而不能僅僅依託學生的身心發展邏輯。
彭姝源(重慶)家園豐收
為了提高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布魯納主張圍繞核心概念組織課程內容,而且在不同的年級重複這些概念。隨後,一些教育學者沿著這一思想,不斷思考和探索,使得有關「大概念」的思想不斷成熟,並被運用於各個學科的課程教學之中。
由此可見,「大概念」的「出生地」是科學學科。韋鈺院士翻譯的《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中提出了通過科學學習,學生應該掌握的14個科學「大概念」。這些「大概念」具有覆蓋性和遷移性,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中的不同層級的概念。「大概念」的課程和教學思想,之後也影響到了人文學科和藝術學科。正是在這種影響下,美國《國家核心藝術標準》的建構方式是在11個錨定課程標準之下,提出藝術的「大概念」,然後針對教學的可實施性將「大概念」分解為一些「基本問題」。
三、美術中的「大概念」
在現實生活中和學術體系中,的確存在著不同等級的概念和原理。一個兒童會在生活中,具體說出一些花朵的名稱,像牡丹花、月季花、梅花、桃花等。隨後,會稱它們為花朵,與此關聯,還會說出樹葉、樹枝、樹幹、樹根。在以後的成長中,尤其是在教育的幹預下,少兒會將它們上升為「植物」的概念來認識。
譚斯予(重慶)玉米豐收啦
在少兒未來的人生中,「植物」這一「大概念」,不僅幫助他們認識植物內部的種類和特徵,也幫助他們在與動物、礦物等外部關係中更好地認識世界。少兒一旦完成了這種過程,也就完成了由所謂「初學者」到「專家型學習者」的轉變。因為「專家型學習者」正是從「大概念」的角度來進行學習的。
這種過程和轉變賦予少兒美術教育獨特的魅力,吸引我們去嘗試。那麼,美術中有哪些「大概念」呢?
在少兒美術教育中,「大概念」可以分成兩類,一是社會類,二是學科類。社會類的「大概念」,也即能夠幫助少兒理解社會問題、具有覆蓋性和遷移性的上位概念。由於美術不可能脫離生活而存在,人們也需要通過美術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因此選擇和認識社會類的「大概念」就顯得重要而且必要。
譚欣妍(重慶)快樂的野炊
雪梨・沃克提出的「生活圈」、「敬畏生命」、「個人身份」、「社會秩序」等都是社會類的「大概念」。學科類的「大概念」則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科問題的上位概念。像「整體」、「風格」這樣的概念似應屬於學科類的「大概念」。
列出兩組概念,我們可以比較和判斷哪一組更「大」。第一組包括速寫、素描、油畫、多立克式、哥德式、羅馬式、寫實主義、浪漫主義;第二組包括整體、多樣統一、風格、對比與和諧、節奏、形體、結構、空間、構圖、明暗、色彩、質感、比例。顯然,第二組的概念更「大」,對它們的持續理解,能幫助學生從更高的層面上認識美術的基本原理和知識,甚至可以遷移到其他藝術門類,乃至社會生活。
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分別用社會類的「大概念」或學科類的「大概念」組織課程教學,而在很多情況下,教師也常常將社會類和學科類的「大概念」同時呈現。
唐浩睿(重慶)我愛中國
為了進一步認識美術學科類的「大概念」,我們以「節奏」為例稍作展開。節奏是可比因素有規律的反覆,是藝術作品產生動感和美感的形式特徵,也是自然和社會行為運行的表現形式。
在美術中,線條的粗細、乾濕、濃淡、疏密、虛實、高低、左右和明暗、色彩的交替變化等體現的正是節奏所產生的動感和美感。從美術學科遷移,在文學中也能找到節奏帶來不同感覺和表現性,例如,句子的長短、段落的疏密、情節的起伏變化等。
在音樂中可以感受節拍與節奏的關係,以及作為音樂三要素之一的節奏所發揮的作用。再往自然和社會遷移,則可以感受到潮起潮落、花開花謝、四季更迭、晝夜交替所產生的節奏變化,以及我們自覺地對工作和生活中節奏的控制和把握。
唐錦一(重慶)保護森林,幸福大家
因此,節奏作為美術學科的「大概念」的理由是充分的:其一,對美術學科的學習具有覆蓋性,即在美術(設計)的任何門類中都能「用得上」,學生理解了節奏能清晰地理解相關問題,並有助於表現;其二,可以遷移至對其他學科、社會活動和自然現象的認識。
四、以「大概念」組織教學活動
如何運用「大概念」組織少兒美術教學活動,是一個更具操作性的問題。這裡僅針對美術欣賞教學,提供一個程序結構供少兒美術教師參考。
以課題《人性的覺醒一文藝復興美術》為例。「大概念」:人文主義思想深刻地影響了美術表現的主題,並導致了觀念改變和技法的革新(陳述句)。人文主義如何影響美術表現的主題、觀念和技法?(轉為疑問句,形成可供探究的問題,並為此設置情境,從而使得問題生活化,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一「基本問題」:對人的世俗生活的關注跟解剖和透視的發展有何聯繫?與中世紀美術相比文藝復興美術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文藝復興時期會出現大師林立的現象?文藝復興美術對後世的美術產生了哪些影響?(分解和轉化為基本問題,使得教學指向具體化)一展開學習活動:胸懷「大概念」,針對「基本問題」,運用學習工具,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現代學習方式,展開學習活動,獲得關於「基本問題」的正確答案。一一進行評價:以現代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結果,尤其是自主探索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維水平和行為能力。
唐梓楊(重慶)幸福一家人
以上提供的程序結構,僅涉及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美術表現課程的教學中同樣可以社會類「大概念」和學科類「大概念」組織教學活動。限於篇幅,本文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以「大概念」組織美術教學是全部少兒美術教育中的一種模式和方法,儘管其在幫助學生認知美術知識和形成表現能力上具有獨特的功效和作用,但卻不是唯一性和排他性的。
由於少兒是不斷成長的個體,在運用「大概念」組織教學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其年齡特徵,不必一概否定「小概念」在成長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引導他們認識「大概念」,學會用「大概念」組織和整理美術知識,最終成為一個「專家型」的美術學習者。
王琪瑜(重慶)葡萄架下畫桑麻
「大概念」目前在中國少兒美術教育中還處於「相識」期,達到「深交」期尚需時日。對所有少兒美術教師而言,「大概念」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和實驗。但可以自信地說,「大概念」在少兒美術教育領域中值得一試。
本文來源於美術
本文配圖作品來自「第二屆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