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趙姝穎 揚州發布記者 林倩雯
「九牛二虎之力」,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那你知道「九牛二虎一雞」是什麼嗎?近日,網劇《河神2》正在熱播,也帶火了「九牛二虎一雞」這六個字,無論是在先導預告片、宣傳海報、互動周邊以及正片中,這六個字都頻繁出現,如此高的「出鏡率」也引起了網友們極大的關注。
其實,關於九牛二虎一雞的傳說與淮揚運河有關,九牛、二虎、一雞,是運河邊鎮水的十二隻「神獸」,而在這十二隻鎮水「神獸」中,有6隻在揚州境內,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邵伯鐵牛。目前,在邵伯運河文化公園內,還坐落著以這十二隻鎮水「神獸」為原型按比例放大的雕像,向大家展示著古代運河鎮水文化。
網劇熱度爆棚
「九牛二虎一雞」受關注
2017年,《河神1》開播,講述的是被稱為「小河神」的郭得友和幾位同伴一起推理破案的故事,高標準的製作讓其播出後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如今三年過去,《河神2》上線,也一躍成為網絡熱劇,擁有極大的關注度,根據其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霸佔微博劇集榜、微博電視劇話題榜等多個榜單榜首。
與劇集同樣受到關注的,莫過於宣傳方反覆提及的「九牛二虎一雞」元素,宣傳海報中就有以這十二神獸為主體的設計,在多款海報中,牛、虎、雞三種動物頻繁出現可算是吊足了觀眾胃口。如今劇集正在熱播,片頭中,三位主角分別說出「九牛」「二虎」「一雞」六個字,懸念感十足。記者發現,在宣傳方面,該劇也是圍繞牛、虎、雞三種動物做足了文章。
《河神2》劇集中的第一個場景,就是大家在碼頭捉「河妖」的大場面。水中,幾頭水牛作為引子,引誘「河妖」出水,之後,伴隨著「方才碼頭上九牛下水引出這畜生,我翻身踏上雙虎破浪船,攥緊了這柄金雞定海槍,看我不扎他個魂飛魄散」的自白,主角郭得友出場,牛、虎、雞在劇中亮相。根據劇情簡介以及如此密集的宣傳方略,相信「九牛二虎一雞」也將會成為貫穿整個劇情的主線。
網劇《河神2》海報
隨著網友關注度越來越高,一段關於古代運河鎮水的傳說也逐漸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十二「神獸」的故事與運河有關
其中6隻在揚州
「九牛二虎一雞其實就是鎮水的十二『神獸』,這個故事與淮揚運河有關。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的邵伯大鐵牛,就是十二『神獸』之一,高郵也有一頭大鐵牛。」邵伯鎮宣傳科副科長丁雲峰對九牛二虎一雞的傳說瞭若指掌。據介紹,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淮河大水,當時,運河為淮河向長江的洩洪通道,「那時候的堤壩不像現在又高又大,過去的堤壩比較狹窄,也不太牢固,所以當淮河的水衝過來的時候,也造成了運河大堤多處決堤,邵伯鎮也有決口。」
邵伯大鐵牛
水患嚴重,當時的河道總督一邊組織人力、物力堵塞決口,一邊上報朝廷,請求鑄造鎮水「神獸」。到了康熙四十年(1701),漕河總督張鵬翮就將鐵鑄、石雕的「九牛二虎一雞」安放於淮河至長江的運河水勢要衝處,以祈鎮水安瀾,同時作水位測定標識。
為何選用這三種動物呢?「當時,水官認為以水牛這種農耕動物來鎮水甚為妥當。虎呢其實不是老虎,也不是壁虎,其形象取自趴蝮,傳說龍生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獸,這二隻虎同時可以監督牛不許偷懶。但是水官又擔心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於是就又用最守時的雞來提醒。這樣,老虎打不了盹,牛也偷不了懶了。」丁雲峰介紹,十二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具有十分特別的意義,所以,當時就使用了九牛加二虎再加一雞的組合方式鎮水。
「九牛二虎一雞」中的虎,又名避水獸
十二隻鎮水「神獸」被製作好之後,被安放在運河沿線水勢要衝處。其中,揚州境內有一隻雞、兩隻虎和三頭牛,一隻雞位於邵伯鎮北,其並非以立體的雕像而存在,而是雕刻於邵伯鎮北的嵇家閘閘壁上;兩隻石虎位於廣陵灣頭鎮的壁虎壩;高郵、邵伯與瓜洲,則分別有一隻鐵牛。
邵伯運河文化公園中復原的石雞
存世鐵牛尚有7頭
邵伯按比例復原十二「神獸」講述運河文化
如今,雄雞因為水工建設已經滅失,兩隻虎也有破損,瓜洲鐵牛坍入江中,邵伯鐵牛被安放在鬥野亭內,成為邵伯的標誌物之一,高郵的鐵牛也仍見證著運河的變遷。
「現在存世的鐵牛還有7頭。」丁雲峰介紹,此前,為打造邵伯運河文化公園,在鐵牛灣景點處,按1:1.5的比例對十二隻鎮水「神獸」進行了復原。現在遊客進入運河文化公園南端,就可以看到「神獸」們錯落有致地被安放在此,「還原雄雞時,我們將其製作成了雕像,便於展示。同時,對於已經滅失的鐵牛,我們以與其距離最近的鐵牛為原形進行還原,比如瓜洲的那頭鐵牛,就是以邵伯鐵牛為原形進行製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九牛之間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兩隻虎的形態也並不相同,每隻「神獸」旁,都配有相應的簡介牌。
邵伯運河文化公園
「這其實是對運河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方便遊客更多、更好地了解運河。」丁雲峰認為,如今熱播的網劇大量採用了這一運河元素,也必將會讓更多人知道到這一段歷史,同時更加了解運河的文化,「也非常歡迎網友們來揚州,『打卡』這九牛二虎一雞。」
◆「九牛二虎一雞」名片◆
邵伯鎮北嵇家閘雄雞
據史載,原雄雞位於邵伯鎮北的嵇家閘閘壁上,石雕。古人認為水災為水妖作祟造成,雄雞有驅妖逐怪之能,故雕刻雄雞鎮之。因水工建設,現已滅失。
廣陵灣頭壁虎
原虎現置於廣陵區灣頭鎮的壁虎壩,兩端各一隻,石雕,形似壁虎,實為龍之九子之一的蚣蝮、趴蝮,因性喜水,古人用以鎮水。現已破損。
漣水茆良口鐵牛
據史載,原牛置於淮安漣水縣城東門外的茆良口,同為清康熙四十年(1701)鑄。今已滅失。
高郵馬棚灣鐵牛
原牛現置於高郵市馬棚灣運堤旁,清康熙四十年(1701)鑄,肩胛依稀可見銘文,但角損腹洞。
邗江瓜洲鐵牛
原牛置於邗江瓜洲古鎮的小南門,清康熙四十年(1701)鑄。據《瓜洲續志》記載,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邵伯移至瓜洲鎮小南門,乾隆五十七年(1792)牛與小南門一同坍入江中。
江都邵伯鐵牛
原牛現置於江都區邵伯鎮鬥野園內,清康熙四十年(1701)鑄。肩胛處銘文為清戶部尚書、邵伯人董恂於鹹豐二年(1852)補撰,現僅見微弱印跡。
洪澤高良澗鐵牛
原牛現置於淮安市洪澤區高良澗節制閘旁,共兩牛,清康熙四十年(1701)鑄。肩胛處有銘文:「維金克木蛟龍藏,維土製水龜蛇祥,鑄犀作鎮奠淮揚,永除錯墊報吾皇。康熙辛已年午日鑄」。
淮陰趙集高堰鐵牛
原牛現置於淮陰區趙集鎮高堰的淮沭河邊,清康熙四十年(1701)鑄,肩胛處有銘文,文字與高良澗鐵牛相同。現雙角殘缺,脊腹有洞。
淮安三河閘鐵牛
原牛現置於淮安市洪澤區三河閘水利風景區內,共兩頭,清康熙四十年(1701)鑄,肩胛處有銘文,文字與高良澗鐵牛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