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到底發達到什麼水平?為什麼不實施高福利政策?

2020-12-12 盤古論今2020

新加坡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屬於東南亞,是國土面積佔地不大的一個島國。新加坡,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據2017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臨馬六甲海峽,是亞洲到大洋洲的"十字路口",為亞、歐、澳、非四大洲的海上交通樞紐, 新加坡有"花園之國"的美稱。新加坡是國家、首都、城市、島嶼的統一體,新加坡離赤道僅百餘公裡,屬熱帶雨林氣候,溫暖潮溼,溫差變化不大,"全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很多去過這個國家旅遊過的遊客對新加坡的最大印象是:新加坡特別乾淨整潔!新加坡特別注重環境保護,去過的遊客大都反映街上是找不到任何垃圾的,最讓人驚訝的是,據說這個城市國家僅僅只有100名左右的清潔工。

據相關數據,2017年的新加坡GDP就高達32389.07億美元。2019年新加坡人均GDP達到6萬多美元,新加坡的人均GDP超過美國,並且曾是國內的5倍左右。

2014年,新加坡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大約在55150美元左右,世界排名第七位,2015年新加坡的國民總收入在世界排名同樣是第七位。後面幾年,新加坡的國民總收入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排名一直都是全球前十位。

在新加坡正常工薪階層年收入大約是35,000新元,同時也是新加坡大學生畢業的起步薪資,這個工資水平相當於新加坡平均收入的66%左右,和世界水平相比高出了很大一截。

新加坡一般的大公司職員的年收入大約在53,196新元上下(大約近27萬人民幣),因此,新加坡國民收入的平均比率是較高,但國家的人均收入相對比較均衡。貧富差距基本上也相對比較小,因此,新加坡國家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往往比較靠前。

新加坡的航空業非常發達。國際航空運輸評級組織Skytrax正式發布了2019年度全球最佳機場獎的排行,新加坡樟宜機場位列全球第一,實現「七連冠」。

新加坡福利政策豐富並且涉及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項福利都透露出新加坡政府的廉潔高效。

比如在住房方面:新加坡的組屋政策聞名於世,新加坡的組屋實際上就是政府出資建造的商品房,但住房是不以營利賺錢為目的,並且商品房價格遠遠低於市場價,這樣讓很多普通公民都能買得起房子,而不是面對天價房「望房興嘆」,但購買者必須擁有新加坡的國籍。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實施「低收入者購買住房」計劃,政府希望絕大多數公民擁有自己的房產。由於新加坡有85%的房產是政府建造的,幾乎所有最低收入的人都擁有集體住房。

新加坡政府對於低收入家庭,採用直接補貼,收入越低,津貼越高。永久居民不允許申請新住房,但他們可以購買二手房然後在市場上轉售。假如外國人在新加坡成為永久居民後,購買二手房轉售市場需要等待三年(相當於國內的限售),但不能享受政府購房補貼。

在公積金方面,新加坡政府設立了全球著名的中央公積金政策,這是由政府出臺的強制儲蓄政策,它要求國民將自己的錢按一定比例存入中央公積金以進行資產擴展。

與國內的住房公積金不同,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不僅可以用於購買住房,還可以用於支付醫療費用和養老金。

由於公積金的存在,大大地保證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新加坡政府規定工資的百分之二十公積金由員工自行繳納,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六由僱傭者承擔,為了保證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新加坡政策規定月收入低於五百新幣的員工可以不用繳納公積金。

同時,為了保障高收入人群的財政空間,新加坡政府也規定了月工資超過5千新幣的員工可按五千計算。我國的公積金政策就是借鑑了新加坡的模式。

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方面被評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六。新加坡擁有亞太地區最先進的醫療保健體系,新加坡及時引進世界高端醫療設備技術,國家每年在醫療設備更新上投入的金額非常巨大,如今的新加坡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醫療旅遊目的地之一。

在新加坡醫療總費用中,個人自付比例佔了60%以上,原因是新加坡政府採取的"保健儲蓄"政策。

"保健儲蓄"意思是:為住院,為未來,為老年,為疾病風險積累資金。

儲蓄帳戶只限於支付住院費用和少數昂貴的門診費用,儲蓄帳戶可以一家三代(父母,夫妻,子女)共同使用,而住院費用由國家補貼、個人醫療帳戶和個人三者共同承擔,而不是全額由個人帳戶支付。

持有新加坡PR身份(PR=Permenent Resident永久居民)就醫可享受各種政府醫療補貼和優惠。

(新加坡公民即Singapore Citizen,簡稱為SC,SC持新加坡護照,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新加坡永久居民即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簡稱SPR,俗稱「新加坡綠卡」,一般移民過去的首先是獲得的SPR身份。)

新加坡公民的孩子在接種某些疫苗後得到更多的政府補貼,其中一些疫苗甚至是免費的。永久居民也享受津貼,但接種疫苗的成本高於新加坡公民,例如,卡介苗對新加坡公民是免費的,但對於國民健康集團的永久居民,二次疫苗的價格是17.5元。

在國民保健集團綜合門診中,新加坡公民普通門診費用為10.7元,新加坡永久居民門診費用為34元。

在新加坡信合綜合診所,新加坡公民的門診費是10.5元,而永久居民的門診費是17.5元;

新加坡公民享受專科門診醫療補助的50%和永久居民醫療補助的30%。新加坡公民享受政府最高80%的c級病房補貼,永久居民享受60%的c級病房補貼;居住在B2級病房的新加坡公民的津貼為65%;永久居民獲得45%的津貼。

新加坡實行的是全民免費義務教育。新加坡永久居民繳納的學費僅為外國學生繳納學費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新加坡申請公立學校將優先考慮公民,其次是永久居民,最後才是國際學生。新加坡的公立學校是根據名額和學生的成績來分配的,所以學生不能選擇學校。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質量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擁有世界公認的、極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出色的教學質量、世界領先教育水平。

很多英美澳高校都在新加坡設有分校,其中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分別為第11,第15名,排名亞洲第一。新加坡在全球素有留學的「黃金跳板」美譽,因為在新加坡學習1-2年後,留學生可轉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繼續深造。

新加坡是世界上極少數積極採取英文和母語的雙語國家。新加坡採取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而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等母語為輔的雙語教育。

中小學生從小就能同時接受到英式教育和東方傳統教育,不僅培養學生成為精通雙語的人才,而且培養學生成為社會多元化的複合型人才。

新加坡的雙語環境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替代的,因為新加坡百分之七十是華人,具有獨特的中英文雙語環境,所以,英文無法準確表達想法的時,可以通過中文去進行幫助,因此,溝通起來更加便捷準確。

新加坡社會治安良好,教育水平領先全球,這得益於新加坡對於教育的大力投資。

新加坡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國際評測中都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新加坡學生不僅在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測試中幾乎年年排名第一,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在數學能力、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三方面也都名列前茅。

新加坡教育政策近乎完美,高度體現公平,而且新加坡各地教育水平幾乎一完全致,並且學費也較為統一。小學每月的學費為13新幣(約和人民幣65.78元,1新加坡幣=5.06人民幣);公立中學的學費為每月22新幣。

新加坡公平的教育政策,給新加坡學生創造了健康的學習環境,英雄不問出處,不拼爹、不拼家庭、不拼背景、只拼努力,人人都可成為棟梁之才。

新加坡小學採取的是半天上課,作業很少,因此壓力相對也少。新加坡重視及尊重孩子的個性教育,除了學習正常的知識,還進行實用教育、道德教育、公共知識教育,尤其特別重視雙語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的潛力、天賦和個人興趣。新加坡沿襲的是大英國協教育,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上都與歐美國家同步。

新加坡院校專業設置會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通過教育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新加坡培養人才的辦學理念具有前瞻性思維,非常注重鍛鍊學生的獨力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能力,尤其是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畢業生具有很強的市場超前意識和實際應用能力。

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上是捨得花錢的。每年都會拿出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4%經費投入教育事業。

新加坡歷來以辦學認真,卓越的學術成就享譽全球。中國有句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新加坡之所以教育躋身世界領先水平,和新加坡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是分不開的。

新加坡的教育非常注重學生的個體培育,不僅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讓學生的潛能得到釋放、培養、良性發展,而且新加坡教育更加注重基本價值觀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思想品格和公民素質的教育。

新加坡被稱為是全球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據國際非政府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發布的2019年度《童年終結數據》,新加坡在全球176個國家中脫穎而出,蟬聯全球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滿分1000分中,新加坡獲得了989的高分。

新加坡的失學率達到驚人的0.1%,是全世界最低的國家。新加坡在分類的醫療保障、教育、營養供給和兒童權益保護四個方面,新加坡都表現得尤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新加坡連續第二年獲選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

新加坡的IB成績全球第一。新加坡教育水平不僅亞洲排名第一,在某些方面在全球排名第一,在2019年,有超過一半的IB滿分考生來自新加坡!

來看一下新加坡學生的實力水平:

新加坡的及格率是99%,而全球整體的及格率卻是68.73%;

新加坡考生的平均分數為99分,而全球整體的平均分數為28.52分;

新加坡32%考生取得超過40分的佳績,而全球超過40分的學生比率僅為3%;

取得45分滿分的新加坡考生有35人,全球滿分考生有69人,新加坡滿分考生佔全球的半壁江山。

·

那麼,什麼是IB呢? IB課程全稱是國際預科證書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簡稱是IB。目前全球146個國家的3643所學校開設IB課程。

IB課程是真正的國際課程,並且被世界上主流大學所認可,尤其是在北美及歐洲有許多主流大學都十分喜歡接受IB學生,有些還為優秀的IB畢業生提供了獎勵學分,甚至于越級的鼓勵政策。

英國幾乎所有大學都認可IB課程,牛津、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也都很歡迎IB學生申請入學。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新加坡沒有採取北歐國家的高福利政策。為什麼新加坡沒有採取高福利國家政策,國民幸福感為何非常之高呢?

首先新加坡政府政策的出發點,鼓勵國民的自強自立精神,讓國民憑藉自身的技能和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態,而不是由政府提供所需的一切,說白了就是採取獎勤罰懶政策。

從1965年始,新加坡的公立醫療機構開始逐漸收取少量的醫療費用,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新加坡針對婦女和兒童的醫療衛生服務依然堅持免費政策,可以看出,新加坡政策並不是一刀切,對於弱勢群體的保護尤其重視。

新加坡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部分缺位,會及時被社會福利機構補位,新加坡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了讓新加坡國民陷入高昂的醫療支出中,而這些社會福利機構大多來自家庭和志願者性質的慈善機構,新加坡的各類慈善機構一度多達百餘家。

這些慈善機構一方面從政府取得一些財政補助,但更多的則是依賴於社會的捐助,因此,新加坡的政策既有鼓勵,又不會出現政策上的真空,有效保障了國民的正常生活。

新加坡政府雖然沒有像北歐國家提供高福利,但新加坡卻在基本的住房、重要的教育領域履行了一個政府最基本的保障職能,尤其是在醫療方面切實保護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基本就醫權力,政府同時最大努力激發新加坡國民依靠自身奮鬥及個人努力,改善自身生活的自生性動力及潛力,所以,新加坡這個沒有採取高福利的國家,國民幸福感依然非常高。

新加坡是全球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全世界很多的富豪、金融大鱷等移民新加坡。不僅是為了發展,低稅收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因為新加坡的稅率實行的是累進稅率制,在扣除個人所得稅減免額之外,個人所得稅稅率保持在0-20%,而且沒有遺產稅,因此是目前公認的世界上稅率較低的國家之一。

並且新加坡沒有外匯管制和資本增值稅,公司利得稅目前較高只有17%,而且實行區域徵稅制度(海外Income不徵稅)。

據新加坡稅務局的統計,在新加坡500多萬人口中,80%的人稅款佔總收入的0-2%之間。或因如此,不在少數的明星富豪,選擇移民或移居新加坡,比如Facebook聯合創始人薩維林、金融大鱷羅傑斯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經濟快速發展重要原因之一來自於重要的馬六甲海峽的港口。由於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特殊地理位置,並且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為中、日、韓、朝、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甚至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從非洲和歐洲來的貨物都要經過戰略性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據有關估計,馬六甲海峽佔了世界海上貿易約1/4的份額,全世界約四分之一的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中國大約85%的運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國際貿易的貨櫃貨物集散地,是世界海上運輸的咽喉。

物流的中心勢必是資金流的中心,而資金流的中心勢必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不斷派生出貿易中心、商業中心、生活中心、服務中心等,由此物流GDP每增加1元大致可拉動其它行業的約4元GDP槓桿,無疑新加坡由此快速發展起來。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天然的轉船港口,而且新加坡是深水港,可以停靠大級別的船。再加上新加坡是自由貿易港,轉船無須手續和稅費。

由於國際航道是受法律保護,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因此在馬六甲海峽,過船是不收費的。但新加坡國內有最大的中轉港口,大量過往的船隻都需要停靠在新加坡做休息或修整,裝卸貨物還要進行中轉,或者修繕船隻,新加坡提供優質的貨櫃租賃服務,完善了船舶的燃油服務並做一系列配套的服務,新加坡優質的服務帶來來巨額利潤對於新加坡國內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由於處理自己的貨物,世界各國的銀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設立分行,使得一個人口僅幾百萬的國家,外資銀行就達到幾百家,在銀行就業的員工就幾十萬,因此,也加速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速度。

新加坡由於國家小,經濟發展短板和制約因素也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國土面積比較狹小: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公裡,在世界上面積排名大致在第164位,國土由新加坡島(佔全國國土面積的88.5%)和周圍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小於很多國內的城市,比如深圳(1997平方公裡)、上海(6340平方公裡)等;

其次新加坡的資源相對匱乏,尤其是新加坡的淡水資源嚴重匱乏,幾乎所有的飲用水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淡水通過海底管道從馬來西亞輸送到新加坡);新加坡的土地資源非常稀缺,幾乎所有的糧食、蔬菜、肉類、魚類等都要進口。

再次新加坡大約有567多萬人口,世界排名第106名左右,老齡化人口佔比12.4%。

相關焦點

  • 人均GDP超6萬美元,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到底發達到什麼程度?
    導語:人均GDP超6萬美元,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到底發達到什麼程度?先說重點:目前全球共有30餘個發達國家,除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外,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歐洲,如英國、法國等歐洲老牌的發達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的東南亞國家新加坡。那麼,新加坡到底發達到了什麼程度?首先看一下新加坡的大概情況:人口只有570萬左右,相當於我國廣東省汕頭市的常住人口;總面積為724.4平方公裡。其次從經濟來看,2019年新加坡GDP總量約為3720.62億美元,排名全球第34位。
  • 足球王國,阿根廷到底發達什麼程度?
    阿根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高文化修養的人民、對外開放政策和多元的工業體,因此阿根廷擁有一個比其它拉丁美洲國家龐的大中產階級。 阿根廷的經濟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因此,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經濟沒完全搞上去,就開始實施高福政策,相當於還沒有賺到大錢,就先花費了一筆大錢。比如,2013年阿根廷社會開支(不含教育)佔GDP超過10%,和當時的韓國差不多,問題是阿根廷的人均GDP還不到韓國的1/3。
  • 新加坡為什麼推行雙語政策?為什麼英語是第1語言?
    有別於過去「一個人只能精通一種語言」的思維,如今鼓勵多語學習,正反映了新加坡雙語政策思維的轉變,為語言學習賦予了無限的可能性。  歷史原因導致華語成了新加坡華人之間使用的主要語言,這也讓本地華人的語言更容易和世界對接。
  • 到底為什麼南方經濟發達城市比北方多?原來是因為這個
    在我國,大多數發達城市在南部,南部經濟發達城市的數量比北部高得多,為什麼是這樣?第一點是,早在遠古時代,北方朝代更替就影響了北部地區的發展,在古代,北方經濟遠遠超過了南方經濟,但是當時大部分朝代的首都都位於北方,因此自然而然地專注於北方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王朝的變遷,戰爭不可避免,作為首都,戰爭自然是損失最大的。
  • 美國到底發達到了什麼程度?
    毫無疑問肯定是美國,理由也很簡單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更是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沒有之一。今天小恆和大家聊得話題就和美國有關:美國到底發達到了什麼程度?
  • 為什麼說日本是高福利社會?
    每人每個月的健康保險金按收入比例或居住地所在區域的標準繳納(留學生享受減免政策,每個月僅約1000-2000日元),費用相對不貴,性價比高。日本的醫療水平較高,大小醫院眾多,並且分布均勻。醫療體系設計合理,分級診療、醫藥分離、免費低額診療等的政策,使得醫療資源可以被充分利用,保護患者利益。
  • 低齡留學不便宜,為什麼還要選擇留學新加坡?
    新加坡低齡留學,費用是和美國、英國、澳洲等西方發達國家相差不多的。那麼,既然可以選擇英美澳加,為什麼還要去彈丸之地的新加坡留學呢?很簡單,君不聞,自古世事難兩全,而新加坡卻正好可以兼顧這個「兩全」。而這些,在新加坡完全可以不必面對,「魚和熊掌亦可兼得」。  在針對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顯示,新加坡是疫情之下全球第4安全的國家!也是亞洲第 1 !而且在新加坡還有一項政策——陪讀準證政策,這簡直就是為留學生量身定做的。  新加坡從一個國家品牌來說,就意味著國際化、現代化和安全性。
  • 亞洲發達國家新加坡,放在歐洲是什麼水平?
    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對其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上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逐漸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崛起之後的新加坡和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如果把新加坡放在歐洲,和歐洲的發達國家相比,新加坡經濟實力如何?
  • 新加坡Tech公司高福利:早午餐,全天Cafe,免費零食......!
    YY:首先工作環境真的很不一樣。這兩個team基本上都是從諮詢和投行招人,去哪個看個人的興趣了,主要是負責的scope和stakeholder不一樣。至於和之前從事的工作有什麼區別,主要有兩個方面:1. 自己提出的strategy基本上都要自己實施。2.
  • 出國留學為什麼首選去新加坡?
    隨著國內的經濟增長和政策的改變,更多學子會選擇去國外留學,那麼為什麼不在國內繼續進修而選擇到國外呢?有些選擇出國留學的卻能給予學生不一樣的體驗!然而在新加坡高度發達的公共運輸系統與步行系統讓新加坡井然有序。並交通發達你可以搭乘地鐵到達新加坡每一個風景區。而且新加坡和中國的來回時間是很適中的,回國非常方便。
  • 發達帶你去 | 到新加坡過周末~
    之前有看到很多特別有設計感的網紅酒店,但是為了不踩坑,還是選擇了連鎖的普通酒店。我更喜歡半生熟雞蛋,看起來很像溫泉蛋的樣子,但吃起來完全不一樣,入口即化太妙了,一口氣吃兩碗完全沒有問題!  芽籠榴槤一條街——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榴槤!  如果說烏節路一帶是新加坡的一面,那芽籠應該就是新加坡的另一面。這邊就像上個世紀的唐人街一樣,有很多離奇的小店和小樓。
  • 低齡留學,為什麼要選擇新加坡?
    新加坡低齡留學,費用是和美國、英國、澳洲等西方發達國家相差不多的。那麼,既然可以選擇英美澳加,為什麼還要去彈丸之地的新加坡留學呢?很簡單,君不聞,自古世事難兩全,而新加坡卻正好可以兼顧這個「兩全」。
  • 如果把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放在大陸會是什麼水平?
    如果把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放在大陸會是什麼水平?臺灣省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曾和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並駕齊驅,是亞洲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其經濟巔峰期的經濟總量曾佔大陸的45%,相當於是大半個大陸的經濟總量了。
  • 新加坡留學|為什麼選擇新加坡留學?
    這意味著到新加坡讀中小學,學生能夠在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又不會遺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發表感嘆:「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已超過英國劍橋對全世界大英國協國家中小學教育的要求」。04新加坡特殊的「母子陪讀」政策新加坡有一個特殊的政策,允許母親、祖母或外祖母到新加坡陪讀。這樣的政策讓學生在新加坡能夠真正的安心就讀,踏實的完成學業。在學生進入政府中小學後母親可以申請新加坡陪讀準證,在第二年可以在新加坡合法工作。
  • 新加坡消費水平「被」第一?
    最近一份來自美國CNBC財經電視頻道的文章將新加坡的消費水平推至全球冠軍寶座。該文章稱,新的調查發現新加坡消費水平已經連續三年高居全球之首。   上述信息來自於經濟學人智庫的年度調查,其中有幾個關鍵的價格列舉分別來自於食品、服裝和私家車等支出。
  • 歐洲的德國經濟到底發達到什麼程度呢?
    主要是因為德國有著極高的國民生活水平、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發達的職業教育、聞名於世的科研機構,尤其是以德國汽車製造和精密工具機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已成為德國的重要標誌及象徵。德國的教育方面,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強制義務教育的國家,並且學生學費大多是減免的。
  • 申請新加坡留學怎麼樣,新加坡留學條件最全解析
    新加坡作為國內留學生的首要選擇,擁有著世界公認的、非常完善的教育體系。新加坡優美的環境、穩定的經濟增長、社會高福利的保障機制和其持續增高的畢業就業率都是留學選擇中備受關注的背景條件。在這裡,我會圍繞我的新加坡留學經歷來告訴大家新加坡的留學環境到底是怎麼樣的,事先聲明我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留學的,所以這篇帖子會以它為例子。感興趣的同學就跟著我繼續往下看吧!
  • 深圳為什麼不學香港了?新加坡住房政策有何優勢?
    三個地區進行比較,2018年,新加坡房價收入比處於合理水平,市場佔比最大的組屋房價收入比很低,良好地保障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私人住宅的房價收入比也不高;香港和上海的房價收入比都處於過高水平,其中,上海略低於香港,相比過去兩年已經有所回落。
  • 同樣作為亞洲國家,為什麼新加坡基礎教育排名全球第一?
    那麼同為亞洲國家,為什麼新加坡的基礎教育能排名全球第一呢?當然新加坡政府政策上也傾向不要太過於信仰學歷,也會盡力培養學歷不高但有超凡技能的人才,對他們進行再培訓,呼籲企業在用人制度上更靈活多樣化,並對教育制度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革。
  • 新加坡又收緊外國人準證政策,EP月薪從$3600漲到$3900!
    新加坡政府再次調高就業準證(Employment Pass,簡稱EP)的申請門檻,並且對提高了本地員工最低薪資水平。新加坡政府上一次調高就業準證的底薪是在2017年,當時是由每月3000新元提高到每月3600新元。楊莉明說,政府是根據本地專才的薪資走向,來核定更新就業準證的薪資水平。新加坡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