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段歷經黑暗,走向光明中的覺醒之路

2020-12-12 書叢中來

我讀的第一本赫曼·赫塞作品是「流浪者之歌」,這本書是他中年後寫成的,也是多年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出生於十九世紀後期,經歷過一戰和二戰,1946年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在世時享有極大聲譽,但看起來俗世並未真正給他帶來過多少滿足。他曾經用文字無數 次地表達著一件事,宗教,藝術,音樂──對赫曼來說,這些精神性的道路才是通往宇宙奧秘的捷徑。

我想赫曼在未來還會不斷影響更多人,因為他的作品關乎人回到內心的自我追求。在過去幾十年,物質的豐盛的確曾讓我們短暫地感到過滿足,但很快它 就被滿足過後的空虛感替代了。物質讓生存變得更容易,卻並沒有讓人變得更幸福。更何況幸福是一個相對而非絕對的概念,換句話說,幸福是要通過對比才能 得出的感覺。一個從掙十元變成掙一百元的人會比一個一直掙一百元的人更幸福,雖然這種幸福同樣也很快就會被習慣磨滅掉。靠外力支撐著存在 的東西,總不會太長久。不光如此,從搜尋引擎時代到AI時代,速度與智能都在預示著一個普通人 - 無論主動地還是被動地 - 在未來會擁有愈來愈多的「 空閒時間」。在我們面前更大的挑戰將不再是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是要用什麼去填滿這漫長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你可看到「找到內心真正 的寧靜」有多麼重要。

赫塞第一部長篇小說「鄉愁」出版於1904年,那時他二十七歲,還在德國,此前他已經出版了幾本詩集和散文集,可惜都沒有引起什麼反響。「鄉愁」獲得 成功後赫塞就搬到了博登湖邊居住,開始了他專注創作的生活。最後一部「玻璃珠遊戲」出版時,時年六十六歲的他已在瑞士盧加諾湖邊隱居了十 幾年。從一個湖邊「回」到另一個湖邊,這條生命軌跡竟多少契合了他眾多小說人物的命運。自我是人的起點,也是人的最終目的地。在赫塞的表達中 ,人真正的職責和歸宿只有一個,即是找到自我「無論他的歸宿是詩人還是瘋子,是先知還是罪犯 - 這些其實與他無關,毫不重要他的職責只是找到自己的命運 - - 而不是他人的命運 - 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看赫塞的生平,他曾有過一個壓抑的青少年時期,遵循父母意願進入修道院學習,幾乎把他逼瘋;成年後他兩度婚姻失敗,又目睹了歐洲在戰爭中陷落,法西斯興起的黑暗 時刻。這些經歷讓我們不難理解他一生反對權威,追求個體自由意志,想要為心靈尋求超越世俗的解脫的強烈信念。其實無論是「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個人的痛苦 從來都是無處不在的。誰都有過沉醉幻想又漫不經心的少年階段,膚淺,自負又迷惘的青年時期。青春離不開燃燒的欲望與廉價的感動,消逝與追憶則構成了中年和 老年的主調。現實狀況或許有別,但人與人的內心境遇不會相差太遠。在得到真正的解脫前,我們的痛苦只會一再重複,可惜絕大部分人都是日復一日, 盲目而順從地忍受著。赫塞提出人必須聽到內心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一條路,全然接受自己的命運。 你聽不到內心的聲音,則代表你並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我想,這裡說的「接受「與」屈服」完全是兩回事,接受即是坦然直面,直面來自外界的痛苦, 直面內心的惡與焦慮,接受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用心體驗它,認清它,然後超越它,徹底離開它。人如果允許自己一直處在惰怠無知的狀態中,那麼所有的悲哀都還 會回來。

赫塞曾經說,他的小說都是描繪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夢想和願望,以及自己感受到的痛苦;當在作品中形容別人的命運時,他自己也在經驗著同樣的命運因此。 赫塞說自己「不是一個小說家」。事實上,我看他的小說的確都有著相似的本質。早期的「在輪下」和「蓋特露德」幾乎是他年輕時的內心獨白,到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時的他已受到榮格(Carl Jung)的影響,精神分析的內容也直接反映在這本小說裡;後期的「荒原狼」和「玻璃珠遊戲」雖然 在技巧和構想上已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但無論人物和架構如何變化,他的每部小說在講的看起來都是同一個人 - 或者說是我們每一個人 - 歷經黑暗,走向光明 的覺醒之路如果按時間軸來看,這些各自獨立的人物又構成了一條更為龐大且完整的生命之路:彷徨而無辜的少年,隨著成長遇見善惡, 惑,遇見隱秘的羞恥,感受到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矛盾碰撞。他歷經痛苦和絕望,最終掙脫而出,獲得徹悟,獲得了心靈的自由。

「我分不出快樂與痛苦,兩者都一樣使我痛苦,兩者都是可愛的。」

赫塞醉心於東方文化,因此他的作品讀起來總讓人有些可以意會的熟悉感。「流浪者之歌」就是借佛陀的事跡,重新創造出一位貴族青年悉達多悟道的故事。 悉達多孤身一人踏上求道之路,過程中歧路重重。他和摯友分道揚鑣,也曾耽溺於財富與情愛,體驗到親情的牽絆......幾乎把我們有可能經歷的一切全都體驗了一遍。直到 最後,因無法開悟而絕望的他來到河邊,跟隨一位擺渡者「傾聽一條河流」,那時他才終於學會不再去分辨不同的音聲。他發現所有愉悅,憤怒與哀泣, 童稚之聲與瀕死者的呻吟,所有善惡,都融入彼此,交融成萬物奔流不息的進程,構成了整個世界,譜成了生命永恆的旋律。他傾聽這條河流,聽到了自己的靈魂之音。

赫塞素來熱愛大自然,也喜歡畫畫和寫童話。我看過一本赫塞的詩文集「蝴蝶」,一本不起眼的小書,非常動人。蝴蝶象徵了易逝的美,捕捉蝴蝶做 成標本就能讓美長存,可這種佔有偏偏又變成了另一種殘殺的惡這就是我們無法拒絕的事物的兩面若執著於美與佔有,人會變得殘忍;若執著於摒棄 一切惡,人又會陷入封閉與狹隘之中。再看赫塞的畫,他不厭其煩地畫著河流,山,樹,屋子和天上的雲,那些意象的線條圓融飽滿,帶著樸拙的 童稚氣息。他筆下的風景總是光明的,即便他所畫的是夜晚,但總有隱隱的光從遠方升起。他愛用薄而亮的顏色,尤其他筆下的淺藍色,無不鮮明燦爛赫。 塞力求用文字為世人點起一盞燈,我在想他自己心中的那盞燈靠什麼點亮?可能湖居和繪畫會是答案吧。

相關焦點

  • 衝破黑暗走向光明,頓悟之後的人生就是聖
    人生的道是什麼?其實對於人生來說處處都是道,但是最好的道莫過於頓悟二字。對於一個人來說,無論你身處什麼樣的困境,其實都不是最可怕的,除非是到了生死關頭。真正可怕的還是得歸結於自己的思維。對於自己身陷的困境,其實想想辦法還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說借用一些外力突破的。但若是一個人的思維卻很容易畫地為牢,將一個人封鎖在內。
  • 穿越黑暗,走向光明
    文中插了一段這個姐姐的視頻,說到自己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幾十年的隱忍奉獻,並沒有獲得男人的認可和關心,婚姻讓她喘不過氣來,實在忍無可忍,才自駕遊透透氣。前幾天和兩個同學去外面看花,坐在草地上聊天,其中一個同學講起她父母的婚姻,說到她的父親就是那種在家裡根本看不到家務事的人。母親操勞一生,連一句貼心的話都沒有得到過。
  • 哲思短語:人類終將戰勝黑暗,走向光明
    1、偉大的人類啊,你終將戰勝黑暗,走向光明!然而,要戰勝黑暗又是多麼的艱難啊!因為,突破自然的黑暗容易,衝破由自己製造的黑暗,則相當困難。人,大多數都是死在了自己的手裡,難道人類社會,亦是如此?祝願人們要早日走出這個誤區,讓人類社會儘可能地延續到遙遠而美好的未來!
  • 誰會喜歡生活在黑暗裡,當你歷經黑暗,你會比任何人更加嚮往光明
    她生活在黑暗的世界,可是如果不是沒有生路可走,誰又願意生活在這個骯髒的角落。從來沒有人喜歡生活在黑暗裡,當你歷經黑暗,看過絕望,所以你會比任何人更加嚮往光明。阿彩,好長時間沒人叫她這個名字了。如果把她的經歷講一遍,算是一本漫長的辛酸史。回頭看著那些熟悉的臉龐,她剩下的還能有什麼。當我們看著發哥的縱橫四海,小時候一定很崇拜裡面的江湖義氣。
  • 迪迦奧特曼的一生,放棄黑暗走向光明,是為了麗娜還是卡蜜拉呢?
    迪迦奧特曼的一生放棄了很多的東西,放棄了黑暗首領的位置走向了光明守護著人類,迪迦奧特曼是有黑歷史的早在三千萬年前的超遠古時代迪迦奧特曼和愛憎戰士卡蜜拉就相戀了,而且兩人經過了很多的磨難,本來都是正義的奧特曼後來吸取了黑暗的力量成為了邪惡奧特曼的領導者。
  • 「紅網文苑」教人者當克己復禮 從光明走向光明
    在今天,這些論述,對規範我們教育人自我革新,自覺反省,努力實現「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人生價值,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很多時候,筆者竊以為自己還算得上是一個懂得克己、守禮的豁達之人。但在本次「問心」活動中,通過不斷地與先賢大師們對話,通過與身邊的哲人們對比,通過深刻的自我反省,才發覺自己還存在諸多的不足。
  •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宗教故事反思下,自我成長與覺醒之路
    人生就是一條通向自我之路,不斷嘗試,辨明迷途。——赫爾曼·黑塞《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是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的代表作之一。赫爾曼·黑塞是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稱為「德國浪漫派的最後一個騎士」。
  • 51期12月 生命覺醒閉關營—以覺為師,頓悟覺醒,自在人生!
    >以覺為師,方為正道覺醒時代,人人都在追求覺醒,人們去找各種老師,去聽各種課程,但實際上,真正的老師就蘊藏在我們每一個人本源覺性的覺知之光中。覺明德生命覺醒禪修閉關營就是為了讓你輕而易舉找到你本有的覺知之光,啟動無處不在的覺知之力,跟隨覺知之光,藉助覺知之力,順利,快速達到覺醒的目的地。生命覺醒閉關營分為三個步驟:第一,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明理課分享,讓有緣的家人快速明白人生的真相,覺醒的真相,離苦的真相,找到自己內在的老師——覺知,清晰明了覺知的原理,熟練掌握覺知的方法。
  • 監視者們:光明的背後總是黑暗,我們是你黑暗中的眼睛
    但是當事物隱藏在黑暗之中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就會難以傳遞給我們確切的信息,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特殊的人來幫助我們透過黑暗看到本質。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河允珠和她的團隊們就是這樣的存在,她們為了能將黑暗看透而進入黑暗的世界,通過自身的努力將光明帶到世間,即使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從不退縮。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所以不要忽視任何一個細節。
  • 《黑暗獻祭》:在黑暗聖殿中追尋光明,體驗「魂味」戰鬥
    《黑暗獻祭》將背景設置在一個修建已久,被秘密與黑暗所籠罩的巨型聖殿中,玩家所扮演的是一位女性聖殿騎士,為了破解聖殿被褻瀆的謎團,需要隻身一人擊敗盤踞在聖殿中的怪物與敵人。從地圖設計上看,《黑暗獻祭》與傳統的銀河城類遊戲相似,四通八達、互相聯通,不同區域間存在著眾多條道路與捷徑,一場黑暗之中的冒險之旅就此展開。
  • 從黑暗走向光明:海倫·凱勒和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
    從黑暗走向光明:海倫·凱勒和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當海倫·凱勒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第一次見到她未來的恩人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的時候,她寫道,她覺得他理解她,她「立刻愛上了他」。今天,在貝爾的生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位歷史偉人之間持久的友誼。
  • 走對一步人生會光明一片,走錯一步人生會慘澹黑暗
    1.值得自我鼓勵的一段話:有些人的通病是容易把別人看清楚,而自己看不清楚。在別人的問題上,你可以仔細思考,但在自己的問題上,你可以走馬觀花。一顆自私的心自然會升起一雙自私的眼睛,一種在乎的生活方式,一種在背後告訴人是非的敏銳態度。我一輩子鄙視別人。換句話說,我從來沒有看清自己。
  • 《捷德奧特曼外傳第31章》牛魔王形態登場,光明與黑暗的力量
    在《捷德奧特曼外傳第30章》中我們說到賽羅和捷德奧特曼共同破解了「友情門」,歐布和迪迦奧特曼也順利從「愛情門」中歸來,雖然經歷了一次次驚險,但好在4個奧特曼全部安然無恙的出來了,可在出來後賽羅奧特曼並未看到「雷神器」現身,就在賽羅奧特曼一臉疑惑時神獸再次出現了,神獸告訴賽羅等奧特曼說
  • 身處黑暗的「光明使者」
    老師,你好【身處黑暗的「光明使者」】在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視障人士,也是特殊教育教師。本身生活不便的他們,在學校化身園丁,通過學校開設的針灸推拿、老年服務與管理、中醫康復保健等專業,向殘疾學生傳授生存技能,幫助他們確立自信,走向光明的前程。
  • 傳承恢弘魔幻世界觀 《黑暗與光明》震撼首曝
    《黑暗與光明》是蝸牛遊戲旗下與《魔獸世界》同一時期的經典IP改編手遊,遊戲將於今日正式對外曝光,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史上最大規模」端遊IP正版手遊 傳... 傳承恢弘魔幻世界觀,《黑暗與光明》震撼首曝。
  • 影評《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原力的真正覺醒!
    比起《原力覺醒》只是單純的描繪出芮體內蘊藏著強大的原力,芬恩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帝國風暴兵,波是反抗軍中戰功顯赫的天才飛官,而凱羅忍則是在光明面和黑暗面中矛盾掙扎的黑武士。《最後的絕地武士》則是細膩的刻畫出芮和波各自在盧克與莉亞帶領之下的成長成熟,芬恩在與新角色蘿絲進行秘密任務拯救反抗軍時起的心境轉變,還有凱羅忍夾在首領史諾克、外公維達、母親莉亞、師父盧克以及芮之間,到底該重返光明還是墮入黑暗的猶豫仿徨。
  • 人生中最黑暗的那段日子,我是這麼走出來的
    文 |心之助籤約作者 Susie 盧悅你是否也曾走過人生中一段灰暗無光的日子?也曾無助、絕望,卻不想和任何人接觸?也曾深陷創傷和痛苦中,甚至不願面對糟糕的自己?盧老師漫畫點評:我們每個人一生中總有一段夜路要走,如何從這段看上去無窮無盡的隧道中走出?這個漫畫給了我們答案。重生第一步:從與陰影為敵到與陰影相處我們人生中絕大部分麻煩,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為敵心態」。當這個女孩遭遇分手時,她就有了一個難以消化的創傷,由於這個創傷無法處理,被她扔到了陰影中。
  • 撥開漫天的烏雲,在黑暗中尋求光明
    我可以窺見,那一個鍾愛詩詞,沉醉文學的青衫少女,凌波而來,在歷史驀然回顧中,化羽涅盤…… 3.孩子,你走得好快,媽媽還抱著你三月的溫床,媽媽還在不停地為你搓洗已經乾淨的尿布。媽媽知道你不會再聽《小燕子》了,可媽媽怎麼還在唱?為什麼?
  • 時空穿梭文:覺醒逆天武魂,修煉八門遁甲,廢材少年開啟逆襲之路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小杜姐愛生活的小說世界,本期小杜姐愛生活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時空穿梭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覺醒逆天武魂,修煉八門遁甲,廢材少年開啟逆襲之路!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
  • 泰洛斯的阿達瑪:革命——人類在覺醒的過程中
    我們正處於人類覺醒的過程中。所有的劇變和變化都是以舊的死亡時間為先導的。我們今天正處於覺醒進程的這個階段。今天,光力量的每一次行動都必須從即將到來的變化和即將到來的脫離的角度來看待。所以不要害怕這一刻!因為現在所揭示出來的東西可能會隱藏在人們面前長達數千年之久。這就是為什麼你現在感覺到如此多的虐待,攻擊和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