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陰陽合一,講究君臣佐使。
基本上每一個找中醫調理身體的,很少有見到開單味藥的,這是因為疾病的複雜,或者說人的複雜性,不太可能單味藥就把問題解決了,或者單味藥力度不夠,加上其它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而且既然找了專業的中醫師開了中藥,一味是煎,兩味是煎,還不如,考慮得多一點,多兼顧一點,少點副作用。
是不是單味藥就效果差呢?
不是這樣的,很多的單味藥有特別的功效,常被提純製成片劑或膠囊劑,被廣泛的運用。
比如丹參片,益母草顆粒,紅花油,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等。
其中丹參片活血調心胸疼痛的,益母草調經血不來的,紅花油用於跌打損傷,雷公藤治類風溼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雷公藤。
雷公藤出自《中國藥用植物志》,為衛矛科藤本植物雷公藤的全株。主產於浙江、江蘇、安等地。夏季採集葉與花、夏末秋初採集果實及莖、秋後採集根入藥。生用。
氣味辛、苦,性寒。有毒。歸心、肝二經。具有祛風溼,通經絡,清熱解毒的作用。
可以和昨日講的絡石藤對比起來看。非常之類似,但又各有特色。
具體怎麼運用呢?
首先就是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
我第一次認識知道雷公藤是在讀高中的時候。那是身邊有一個女同學有類風溼性關節炎,一痛起來就吃雷公藤多苷片。所以對這很有印象。
雷公藤辛苦而性寒,能祛風溼,通經絡,能緩解痺證所致的關節拘攣,減輕疼痛等症狀。
急性期就很有用了。
雖然是苦寒的藥材,但各種風溼痺痛都有用,其中尤其擅長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單用有效,內服或外用都可以。
也可以根據寒熱等具體情況進行加減。
治療風溼熱痺,可加上其它祛風溼清熱藥,比如秦艽、防己、忍冬藤、絡石藤。
治療風溼寒痺,可以加上祛風溼散寒藥,比如獨活、威靈仙、川烏、桂枝、附子。
第二就是用於熱毒瘡癰、皮膚瘙癢等情況。
雷公藤苦寒而燥,能去熱毒,用於治療瘡癰紅腫疼痛的情況。單用可以,可以水煎或者製成糖漿內服、也可以生的搗碎外敷,也可以煎來外洗。
也可以配上其他清熱解毒燥溼藥配在一起加強療效,比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苦參、白鮮皮、地膚子。
因為雷公藤有毒,所以用量不要大,其他藥常規用量的一般就好了,煎的時間控制在一兩個小時。不要過久,也不要過短。
它的毒性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刺激胃腸,出現腹痛腹瀉的情況。另一個就是吸收後有可以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肝腎臟。不過控制劑量,正常的人一般不會有什麼事。
我高中那同學,就從沒看到過她肚子痛、拉肚子或者腦子不好用的情況,成績不能說很拔尖,但也是中上的。
現代的藥理研究表明:
雷公藤具有消炎、鎮痛、抑制免疫、抗生育、抑菌降血壓、改善微循環等作用,能使腎上腺皮質束狀帶上部細胞分泌活動增強、皮質細胞肥大、球狀帶有絲分裂增加,能降低蛋白尿、提高血漿蛋白、促進腎小球病變的消退,雷公藤定鹼有抗腫瘤作用;雷公藤多苷有抗生育作用。
現代雷公藤的運用非常廣泛,除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外,還常用於治療紅斑性狼瘡、過敏性紫癜、慢性腎炎、支氣管哮喘、白塞症候群、乾燥症候群、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等。
好了,今天的中藥科普就到這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轉發、關注、讚賞。
上面的這些疾病,你知道哪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每日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