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官方數據顯示,從1月24日截止到2月12日中午12點整,短短十八天時間內,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確診人數已經由1287例上漲至44727例,逼近35倍增長。
疫情當前,國內5G、AI機器人、遠程醫療、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化科技企業首當其衝,在第一時間趕往疫區現場,為醫院阻隔病毒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手段。
其中,用機器人代替人力完成物資和藥物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將病人「隔離」,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成為了前線一道亮麗的風景。
作為智能配送機器人提供商,普渡科技自大年初一便已投身抗擊疫情一線,免費為疫區提供無人配送機器人。相比於2003年的SARS病毒,這次的肺炎擁有飛沫、接觸、氣溶膠三種超強傳播途徑,創始人張濤告訴創業邦,想要減小人員交叉感染機率,就必須規避病患與外界的接觸,普渡這種無人配送模式剛好滿足前線需求,還在醫護人員緊缺環境下,為醫護人員分擔了一部分工作,緩解人手壓力。
本文文章圖片來自普渡科技,經授權使用。
在配送場景中,普渡機器人可根據病患下達的指令需求即刻反饋,只需醫護人員將藥物、生活用品放在機器人置物架上,便可從出發區自動前往病房門口,途中基於多傳感器融合的定位導航算法能靈活規劃路徑,躲避障礙。送至病房門口時,機器人可通過智能語音呼叫,提醒病人領取物品,全程做到免接觸配送。配送結束後,機器人將自主回到出發區,等待酒精消毒後,繼續完成配送任務。
本文文章插圖來自普渡科技,經授權使用。
張濤介紹,一臺配送機器人可替代兩名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為同樓層20個病房提供全天候的免接觸配送服務,可確保24小時全時段在崗。截止目前,普渡除了在深圳、杭州兩個城市布署外,還在浙江、廣東、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陝西、河南、山東、北京等多個省份的城市開展了部署。
疫區之外,張濤更看好機器人+餐飲市場。一方面,餐飲市場容量足夠大,市場結構較好,全國上千萬家餐廳包含眾多大B客戶和海量小B客戶,大B客戶的需求可以為普渡指明方向,小B客戶的鋪進可以為企業普渡帶來市場爆發性增長;另一方面,在餐飲場景,移動機器人對於技術門檻較高,產品要滿足複雜場景下客戶對可靠性和準確率需求,基於團隊此前的十餘年技術研發經驗,可以更快將技術落地,再通過餐廳產品的傳播屬性,直接轉化成自主傳播和客戶購買。
「機器人能實實在在為客戶帶來價值」是張濤創立普渡的初衷。當然,價值體現的背後,也勢必離不開底層技術的支持。在機器人底層技術方面,普渡機器人基於雷射SLAM和視覺SLAM技術融合的方式已實現規模化量產,在技術參數層面均優於行業水平,客戶投資回報周期在一年以內。2019年,該團隊已通過銷售和租賃的方式部署了5000臺機器人,覆蓋全球標杆客戶超2000多家,其中大部分為海底撈、呷哺呷哺等大型知名連鎖餐飲品牌。
成立四年,團隊已有150人規模,其中,研發人員佔比50%以上。創始人張濤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擁有10年以上機器人研發經歷和60餘項技術專利,曾創辦過雷鋒網和家庭服務機器人公司。
談及此次疫情對普渡內部的影響,張濤坦言,創立普渡,原是基於個人對機器人的熱愛和機器人配送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經過此次突發事件,他進一步意識到機器人配送在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獨特價值,未來,普渡會繼續將「替代人工」發揮到極致,每年保持1~2款新產品發布的節奏,將產品在全球規模化落地,並嘗試在更多場景賦能。
本文文章圖片來自普渡科技,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作者: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