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取量是糖尿病患者的必做事宜,因此,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血糖寧低勿高。但事實上,偶爾一次高血糖對身體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計,而低血糖對身體的危害是以分秒計算的。它可能會誘發心肌梗死、腦梗塞甚至威脅生命。
老年糖尿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老年糖尿病血糖波動大
老年糖尿病根本特點就是血糖波動比較大,用藥少了血糖就高,用藥多了血糖就低,就會發生低血糖,對於老年糖尿病,要重視低血糖的教育,因為老年糖尿病很容易發生低血糖。
2、胰島功能下降
老年人胰島功能在逐漸的衰退,對於血糖的控制就相對差一點,正常人當進食以後血糖升高的時候胰島的β細胞會很快分泌出胰島素,隨著血糖的升高胰島分泌也增加,這樣血糖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老年人的胰島素分泌一般是相對延遲的或者是分泌偏低的,這種情況都會導致血糖高的時候胰島素分泌少,而血糖降低的時候胰島素反倒是分泌的多,這樣就很容易發生低血糖。
3、老年人相對依存性差
老年人相對依存性差一點,記憶力差一點,很多老年人在打了胰島素之後有可能去幹其它的事情就忘記吃飯了,還有的老年人會吃了降糖藥以後就忘了,又吃一次藥,這種情況下也是增加低血糖發生很重要的危險因素。
4、老年人的自我監測差
老年人的自我監測相對差一點,有的老年人可能由於一些身體狀況進食會減少,應該及時的調節藥物,及時的監測血糖,如果不及時的調節藥物,沒有很好的監測血糖,也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5、降糖藥物的蓄積作用
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較常見的原因。隨著病情的發展,糖尿病患者常出現腎功能減退,所服降糖藥不能正常由腎臟排洩掉,久而久之,降糖藥在體內蓄積量越來越多,從而引起持續而嚴重的低血糖。在這種情況下,應注意隨時調整降糖藥劑量,或改用非經腎臟排洩的藥物,如格列喹酮降血糖作用可靠,約95%代謝產物經膽道及腸道排洩,適用於糖尿病合併腎功能不全者。
6、藥物降糖作用增強
磺脲類與下列藥物同時使用時,降血糖作用增強:阿司匹林、氨基比林、保泰松、複方新諾明、雙氫克尿噻、氯貝丁酯、胍乙啶、利舍平、可樂定等。降糖藥與上述藥物同時應用時,可發生低血糖,應注意減量。
7、患者進食量少未調整降糖藥劑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進食量易受某些因素影響,如食物種類、情緒、胃腸道疾患等。若出現進食量減少時,應注意監測血糖水平並及時調整降糖藥劑量,否則很容易導致低血糖的出現。
低血糖的危害在業界達成共識的一句話是「一次致死性低血糖可以抵過10年的糖尿病治療」,足見低血糖對機體傷害的嚴重性。
如何預防低血糖?
1、做好血糖監測
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監測,包括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小時、晚餐後2小時,必要時加凌晨3:00,根據血糖波動,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用量。老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小於5.6mmol/L,要及時加餐,同時減少降糖藥物用量,防止低血糖。反覆晨起高血糖時,不要盲目增加降糖藥物用量,要防止夜間低血糖後反應性晨起高血糖現象,要及時監測夜間血糖,合理調整降糖藥物用量。
2、加強糖尿病教育
認識低血糖的危害性,科學合理的應用降糖藥,不能偏信廣告,濫用自製降糖藥。
3、適當放寬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
如糖化血紅蛋白可由6.5%放寬至7.0%以內,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內,餐後1小時血糖在9mmol/L以內。
4、避免使用作用過強的藥物
避免使用作用過強、過快的格列齊特,慎用長效的格列美脲及格列吡嗪,儘量使用作用溫和、中效的格列喹酮等。最好是與二甲雙胍合用,以發揮協同作用,降低低血糖的發生機率。如果用胰島素注射,最好選用長效製劑。
5、按時進餐
做到生活規律,按時進餐,服用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後一定要及時進餐。
6、不要隨意增大運動量
運動量應比較恆定,切莫隨意增大運動量,並在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食物、葡萄糖以作備用。
7、嚴格遵醫囑用藥
嚴格遵醫囑用藥,切莫自行增加用藥劑量。每次用藥前要核對劑量,以防用藥量過大。
8、常備口服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家中常備口服葡萄糖,必要時準備葡萄糖注射液。任何糖果、白砂糖都不能代替葡萄糖,有些阻止糖轉化的藥物對白砂糖等糖果升糖有阻止作用。葡萄糖是最有效的。如果服用葡萄糖後症狀仍不緩解或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症狀,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不可延擱,以防發生嚴重低血糖昏迷。
9、患者不要獨居一室
一定要讓患者身邊的人知道患者病情,以及什麼情況下可能出現問題,及如何幫助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為以防萬一,最好不要獨居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