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海壇古城內的藍眼淚大本營
「五一」小長假,天氣晴好,如約而至的「藍眼淚」為平潭假日又添一把「火」。近日,由平潭咔溜幫團隊打造的藍眼淚大本營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成為不少「追淚大軍」的網紅打卡地。
藍眼淚大本營是由咔溜嵐島國際青年旅社一層公共空間改造而成的。1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藍眼淚大本營看到,這裡人頭攢動,入口處有一塊藍色的主題創意指示牌,上面標記著「情報站」「藍眼淚大本營」「藍眼淚實驗室」等字樣,吸引了不少往來遊客。
步入藍眼淚大本營內,這裡隨處可見與「藍眼淚」相關的元素。在一面藍色牆板上,詳細書寫著「藍眼淚」是什麼?幾月有「藍眼淚」?「藍眼淚」在哪裡能看到?等一系列相關問題,為遊客答疑解惑。另一側牆面上,用竹床改造成的坐標軸上標明了「藍眼淚」自2013年被大家關注至今,出現的時間、地點等信息,讓人一目了然。
「藍眼淚大本營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珠峰大本營,今年2月份我們看到央視對平潭『藍眼淚』的報導後,有很多人來諮詢『藍眼淚』信息。」咔溜幫團隊創始人薛華福說,「其實很多人對『藍眼淚』有很多誤解,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講好『藍眼淚』故事,把它變成一種文化,讓更多遊客認識並了解。」
為了給來嵐遊客提供「藍眼淚」的參考數據,咔溜幫團隊花費7天時間,對所有「藍眼淚」相關的信息進行匯總,在提供科普性資訊的同時,也為遊客提供「追淚」方向。「『藍眼淚』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遊客對它的期望很高,但是如果沒追到就會很失望,所以我們想把它變成文創品牌,增強遊客體驗感。」薛華福說。
除了線下改造外,平潭咔溜幫團隊還在抖音平臺發布藍眼淚大本營的短視頻內容,受到網友廣泛關注,目前關注流量已超過778萬。「很多遊客通過抖音知道了藍眼淚大本營,他們到平潭『追淚』就會到這裡了解相關的知識,還可以跟著我們一起組隊『追淚』。」薛華福說。
藍眼淚大本營的改造給來嵐「追淚」的遊客提供了不少便利,來自泉州的遊客黃榆鑫就是其中一位。「我在抖音上看到藍眼淚大本營的信息,就和朋友三人相約自駕過來『追淚』。」他表示,像這樣的藍眼淚大本營可以讓遊客獲取相關訊息,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