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院將迎來兼併潮,中小影院或成為歷史

2020-12-19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懶爺!上一期我們聊了美國電影院的發展歷史,今天就來聊一聊目前中國電影院的現狀.

參照美國,中國電影院的未來發展格局會是什麼樣的?作為經常看電影的我們,這個過程當中都有哪些投資機會,怎樣才能把電影票賺回來呢?

站在現在回望過去十年,我國電影院銀幕數量保持了一個高速增長勢態,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4.9%,銀幕數從2013年的1.84萬張飆升到了2019年的6.98萬張,高於中國電影票房年複合20.85%的增長率。銀幕增速超過票房增速,說明中國院線市場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剪刀差」在加大,新建影院帶來的稀釋效應明顯,影院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泡沫。我們從近兩年票房增速也能窺探一二,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速為8%,到了2019年更是僅有5.4%,如此低增速的票房,根本無法支撐起高速擴張的院線建設。而且單張銀幕創造的票房也從原來的135萬降到了85萬,持續下滑單銀幕產出預示著持續增長的銀幕數和相對平穩增長觀影需求的背離,行業供給相對過剩,那麼調整在所難免。

突發的疫情,只是加快了這個調整。2019年國內關停影院466家,較2018年的361家大幅增長。關停影院中,票房在300萬以下的佔比為87.8%,影廳數量在4廳以下的佔比為53%。目前存量影院中同時滿足上述條件的影城還有1449家,佔比12.7%,說明未來影院可關停的潛在規模依舊很大。

這裡需要詳細說一下,為什麼票房在300萬以下的影院成了退出主力。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利潤表上的虧損不足以導致影院的退出。影院真正的退出條件為進入到虧現金流的階段,即不考慮前期固定資產和裝修費用的投入,經營現金流無法彌補實際產生的現金成本支出。通過分析上市公司財報發現,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影院的利潤表盈虧平衡點為一年票房在700萬到800萬,這時影院能夠達到收支平衡,憑藉一些爆米花、形象衍生品,還能有一個不錯的收入。可如果票房低於300萬,不僅無法實現收支平衡,還會因為現金流枯竭,最後被迫掛門歇業。

疊加此次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預計一些小影院的退出意願將增加,這也將為龍頭院線公司併購整合創造條件。今年3月8日,上海電影出資8000萬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宣布將依託上海國有文化企業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與品牌優勢,通過併購、增資、參股等形式對長三角及周邊區域內的影院進行投資與整合。其它上市公司:橫店影視、萬達電影、金逸影視也紛紛宣布成立投資基金,通過多種方式壯大影院規模。前幾年為何不見國內發生大規模的併購整合事件呢?可能原因主要在於當時國內票房依舊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導致收購價格較為鋼軌,賣房出售資產和買房進行整合的意願都比較弱。國際上院線併購的成本都是原本院線估值的1.3倍左右,而當時國內已有的收購案中,支付均價都在2倍以上,顯著高於海外平均水平和自身建設成本。

相比於美國top3的院線60%的市場佔比來說,國內頭部院線的集中度遠遠偏低,排名前五的院線市場佔有率僅有27%,市場整合空間巨大。而且通過近期上市院線公司發布的公告來看,他們整合的意願也非常強烈。同時,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我國2019人均觀影人次為1.23次,遠低於國際上的2-3次。同時目前國內電影平均票價為37.21元,遠低於韓國的49.59元,歐洲的50元、北美的64.85元,所以未來電影票價水平穩步提升將成為票房增長的重要引擎。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留意兩個重要的風險,第一個就是上一期提到過的兼併收購帶來的債務風險,這裡就不詳細贅述,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美國電影院發展啟示錄》那期。第二風險是,大片質量不及預期,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評分9分以上的電影票房佔比從2017年的37.2%提升到2019年的65.3%,而相應8分以下評分的電影票房佔比從2017年的18.8%逐步壓縮到2019年的7%,優質內容帶動票房增長效果明顯。一旦缺乏優質內容做支撐,或上映電影不及預期,院線的營收將收到直接影響。

疫情終將過去,行業增長趨勢不會根本改變,而期間頭部企業通過橫向整合提升市佔率,將有望受益於競爭格局改善,帶來估值修復。

相關焦點

  • 8部電影「廝殺」春節檔 百部主旋律待映 被疫情耽誤的電影院今年...
    「備少了怕不夠,備多了又怕因為疫情再關門。」   2020年,被疫情耽誤了大半年的電影業,都在期待新的一年能安安穩穩。在復工後強勢復甦的電影行業,儘管在全球市場中表現不俗,但200億元的票房還不到2019年的三分之一。中國電影仍然需要更為繁榮的2021年來「回血」。
  • 星美影院出現閉店潮,中國電影市場真的不行了嗎?
    星美影院出現閉店潮,中國電影市場真的不行了嗎?:星美影院經營不善+中國電影市場競爭加劇雙重作用下的必然結果曾經的電影院線5強之一星美影院深陷停業、欠薪風波,據了解其在深圳大本營的12家電影院僅餘4家正常營業,其餘8家都因拖欠場地費而遭到停業。
  • 《驚魂電影院》將映 打造中國第一鬧鬼影院
    、張靈兒、洪塗、韓雪蓮等主演的恐怖電影《驚魂電影院》將於6月19日全國公映,這部取材自「香港東城戲院」真實靈異事件的影片,為觀眾打造出中國第一鬧鬼影院。   中國第一鬧鬼影院首登大銀幕 影院驚現厲鬼連環殺戮   《驚魂電影院》將「香港東城戲院」裡發生的眾多真實的靈異事件真實改編,讓這個中國第一鬧鬼影院首次登上大銀幕,影片故事的發生地就在一個昏暗密閉的影院之中,圍繞著影院的影廳、衛生間、走廊等不同的功能區域,詭異驚悚的恐怖故事以令人窒息的快節奏在接連不斷地上演著,不僅挑戰者戲中觀眾的心理極限,更讓同處現實影院空間觀看電影的我們精神緊繃
  • 新業態丨疫情之後影院如何轉型?趙軍:應考慮引入網際網路團隊
    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專訪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榮譽會長趙軍坦言,影院網際網路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接下來觀眾跟電影院之間,更多將是一種嶄新體驗的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觀眾的消費心理,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後疫情」時期的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以後觀眾會不由自主地對網際網路產生更大的依賴,怎麼吸引觀眾走出家門,走進影院,對電影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Onyx LED影院突破傳統電影放映技術 將迎來全新電影時代
    人民網上海6月22日電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共有電影院9965家,銀幕數達54165塊,國內銀幕總數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 疫情下的全球影院求生日記
    全球影院的唯一亮點,「露天汽車電影院」迎來第二春 在國內電影院成為「籃球訓練場地、婚紗拍攝場地、小吃專賣場地」等影院自救活動時,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發現,海外的電影院並未出現大規模的類似影院「自救」活動。
  • 當電影院按下暫停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影院可以營業了,大堂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熱鬧,檢票口給每個人發了口罩,有藍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大家笑嘻嘻地接到手裡、戴到臉上,進場後都摘掉了……」這是疫情爆發後第20天,眼見復工遙遙無期的一位電影從業者做的一個夢。
  • 疫情加5G催生影院變革,GOOVIS頭戴影院或成行業新寵?
    7月20日,中國影院在被迫關門長達半年之後,終於迎來了低風險地區影院有條件的開放。但因為防控疫情,影院復工尚有諸多限制。為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特別雞肋的復工。團隊再不復工就廢了,但復工又要虧錢,只能兩害取其輕。」
  • 你今年去過電影院嗎?如今還是電影的時代嗎?
    徐崢的《囧媽》會是一個中小投資成本商業片的趨勢,與其在電影院死磕,不如在流媒體上線保本。在未來,電影院線首先會經歷一輪擠泡沫的陣痛,中國電影在經歷狂熱的燒錢大戰後,正在度過緩慢的冷縮期。今年內地市場,《信條》《金剛川》《一秒鐘》等名導新作的票房慘澹,都反映出觀眾對影院熱情的下降,而這已經不能用疫情來簡單解釋。
  • 電影院摸到天花板?院線已不是電影的唯一路徑
    在疫情來臨面對重大虧損的背景下,有危也有機,從2020年三季報來看,院線行業的龍頭中國電影及萬達電影等公司在面臨巨虧的情況下,市場佔有率在同步提升。國海證券傳媒與網際網路分析師朱珠分析稱,從長期邏輯看,疫情加速了院線以及電影行業出清,頭部院線以及具有項目儲備的電影內容公司相對受益,行業洗牌後市場集中度將提升。事實上,在疫情之外,中國影院的發展近些年也在經歷變局。
  • 生存危機下 國資將成收購影院主力
    市場人士估算,在不考慮相關政策扶持等因素的情況下,今年國內票房最糟糕的可能,或許將在去年641億元的基礎上縮水40%左右。  這就是一場生存測試  在近60天收入歸零後,眾多影院「嚴重失血」。  券商研究員也喟嘆,「由於疫情原因2020年一季度票房缺失,預計將對全年業績造成較大不利影響。」而從目前來看,影院要迎來真正的「春暖花開」,可能要到下半年。「對於影院來說,這就是一場生存測試,而大家的自救方法並不多。」
  • 隔離時代的中國電影和電影院
    2020註定是個在歷史上留下重要一筆的年份。在如此艱難的一年裡,電影院關閉,電影節延期,電影業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在這個特殊的時候,中國電影院在下半年開放,創造了近200億的票房。2020年12月14日,燈塔研究院聯合毒眸發布《2020中國電影市場用戶報告》,預測2020年全年票房將達200億元,約為2019年的三成。
  • 電影院有序重啟倒計時 影院叫好影迷叫座
    邯報融媒體記者郝群英攝經歷了近180天的暫停營業,近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明確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雖然邯鄲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復工日期,但是全市多所影院表示,已經做好了迎接復工的準備工作,配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同時,影迷們也紛紛表達著期盼心情。
  • 電影院復工依然要等待,聽聽影院經理怎麼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些影片不得不集體撤檔,電影院也只得暫時停工。一個多月過去了,目前許多行業已逐步用不同的形式開始復工。而對於影視行業,尤其對電影院而言,復工之路看起來仍然艱辛。影院復工指引的出臺,一時間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熱烈討論,有媒體線上調查,近 9 成人表示目前不會去電影院看電影。後北京疫情防控發布會直接就此作出回應,電影行業還不具備開業的條件,"指引"僅為後續順利開業做準備。
  • 終於可以上影院看電影啦!溫州44家影院預計下周復工
    溫州電影院在翹首以盼中迎來7月20日的復業消息。7月18日記者從溫州市多家影院獲悉,他們正在積極做好準備,爭取下周恢復營業。截至中午全市已有44家影院復工備案。  浙江風雲影院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的至潮影城是中國領先的時尚潮流影院運營商,全VIP主題影城開創者,目前在遼寧、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江蘇、浙江等各省擁有31家連鎖影城,由溫商高雷投資運營。
  • 影院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杭州票房五強影院已虧本
    一個春節檔7天假期,全國總票房破了30億,《美人魚》僅用了12天就打破了《捉妖記》63天創下的華語電影最高票房24.39億的紀錄,而且,它還在上映期,業內預計《美人魚》票房將超過30億。在中國電影票房掀起這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的背後,電影院也在呈現瘋狂增長模式。據悉,過去一年,中國新增影院1200餘家。
  • 時隔177天,惠州電影院迎來重啟
    佩戴口罩、出示粵康碼、測量體溫……20日上午10時30分,位於方直廣場的橙天惠州國際影院久違地響起熟悉的電影片頭曲。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12名觀眾「隔排隔座」就坐,欣賞當天首場電影《第一次離別》。
  • 回來了 心心念念的電影院
    7月20日,空蕩了幾個月的電影院座椅,迎來了首批觀眾。  國家電影局日前下發通知明確,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隨著影院復工、觀眾重歸、影片相繼定檔,「後疫情時代」電影行業將如何發展,行業人士和觀眾都在努力尋找答案。
  • 闊別175天,電影院回來了
    這是電影院停擺175天之後,第一次迎來確定的好消息。   今年上半年,它們很慘。在已經上市的五家影院企業中,Q1全部業績下降70%以上,Q2的數據還沒有發布,不過應該更慘。   企查查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全國範圍內的影院相關企業註冊量為739家,同比下降34.6%。
  • 2017年版中國電影院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預計**年影院投資熱潮仍不會冷卻,新建影院數量將會持續增加,影院市場競爭將會更加 慘烈,同時影院的經營成本將會持續上升,中小影院的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受到擠壓,影院市場將開始進入到資源整合階段,一些無力經營的中小影院或被兼併重組 或直接退出市場。  在「文化興國」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電影行業的政策利好也是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