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1204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
在澳大利亞,kikki.K是一個非常受華人喜歡的文具品牌。小紅書上也能看到不少大V推薦這個品牌。
精美如飾品、又不失功能性的文具是kikki.K的代名詞。
鼎盛時期,這個品牌在澳洲、紐西蘭、中國香港、新加坡和英國擁有超過90家門店,並通過網店的方式進入了143個國家的文具市場,擁有客戶超過370萬人。
在運營了20個年頭之後,kikki.K 也沒能抵禦零售業的整體「寒冬」,於3月10日突然宣布進入託管程序,距離破產清算僅一步之遙。
在澳大利亞的500名員工前途未卜。
完美風暴
Cor Cordis已經被任命為kikki.K的託管機構。
該公司的巴瑞(Barry Wight)表示,這家零售品牌已經「苦撐」有一段時間了。在歷經大火、新冠這個「多事之夏」之後,kikki.K的問題進一步加劇,最終難以為繼。
他說:「kikki.K在去年年底和今年1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入不敷出了。」
然而,這家店鋪在去年的銷售額還高達7000萬澳幣。
儘管目前連鎖店仍然營業,店員照舊工作。但是,毫無疑問,接下來的選擇無外乎關店、或者關門、或者委身於人。
kikki.K公司執行長保羅·萊西(Paul Lacy)表示,公司可以說「陷入了一場完美的風暴」,
首先是英國門店受到英國退歐困境的影響,其次是香港門店也受到當地抗議活動的影響。然後是澳大利亞本土店鋪遭受林火影響,現在是所有門店受到新冠影響。
創始人的悲傷
在一份申明中,kikki.K創始人克裡斯蒂娜·卡爾森(Kristina Karlsson)表示已竭盡所能來挽救公司,但是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她說:「我們最後不得不很遺憾和悲傷地做出了這個決定。」
20年前,作為一個獨創小企業,創業初期也曾面臨過資金短缺的問題。
當時,Kristina的丈夫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來支持Kristina的創業,於2001年在墨爾本開設了第一家Kikki.K門店。
在電子產品層出不窮的時代,Kikki.K曾經依靠著獨特的品牌定位在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取得了成功。
然而,,由於消費者支出疲軟、租賃成本高企,和其它困難重重的零售商一樣,kikki.K也無法倖免於難。
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萊西(Paul Lacy)表示,他一直在努力為公司尋找全球買家。他說,「但我們沒時間了,別無選擇,只能讓公司接受外部管理。
零售洗牌持續
自進入2020年以來,大量澳大利亞企業倒閉或被迫關閉商店,其中包括Harris Scarfe、 Ishka ,EB Games、Bardot、Jeanswest和Colette。
巴瑞說:「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進入正式破產程序的一長串零售商名單。」
「在消費者支出意願不強、經濟增速放緩的環境中,許多此類零售商的銷售業績非常糟糕。」
伴隨新冠病毒引起消費者的信心下滑,零售商境地進一步艱難。
他說:「我們不知道這種冠狀病毒爆發將持續多長時間。」
「儘管我們不想對這次疫情表現得歇斯底裡,但是目前零售業的境況的確令人抓狂。」
參考來源: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3-10/kikki.k-is-placed-into-voluntary-administration/12044012?section=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