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突然發現二胎,因為子宮頸閉鎖不全,生完第一胎我有陰影了

2020-09-22 臺灣媽媽站

看到這個消息應該一堆人都超吃驚。其實不只大家吃驚,最驚嚇的絕對是我本人,本篇將會娓娓道來這段故事

公布懷孕的消息時我已經14w(等於懷孕三個半月啦)而且正跟yiyi還有她爸在日本感受帶嬰出國的刺激,從我上一胎開始我就是「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這次的出國計劃是在發現懷孕前就已經計劃好了,也詢問過我的婦產科醫師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才放行的,不過第一次懷孕出國我自己也是膽戰心驚,但抱著「這次再不出國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出國」的心情出發,而且還好還有yiyi她爸的朋友跟我們一起出國有人幫忙一起照顧大寶,走的完全是耍廢睡到飽,不走路行程所以大家不要太擔心。

我自己從懷yiyi到自己一對一照顧yiyi到一歲2個月以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有第二個孩子。因為每天都超級疲憊的啊!從0個月~6個月時期的哭哭抱抱奶奶,到現在的走路不穩跌跌撞撞需要隨時雙眼在一旁盯著,完全沒有心力去想是否需要第二個孩子,也一直覺得有一個活潑可愛的yiyi就讓我們夫妻超級知足,也覺得我們的愛無法再分出去給另一個孩子,誰知道這時候驚喜就這樣上門。

與其說是驚喜不如說是驚嚇居多,因為我這胎髮現懷孕的時間實在有夠晚,原因請聽我娓娓道來。

我在去年12月中時一直覺得肚子脹脹的,那時候我還跟我yiyi她爸說「你看我肚子也太大了吧,超像懷孕耶!該不會我懷孕了!?」我自己其實也是開玩笑的說,她爸也是回我說怎麼可能,因為我在12月初的時候來過月經後就沒有恩愛,怎麼樣都不可能懷孕,結果一直到1月初我越來越覺得不對勁,肚子越來越脹而且我吃東西的口味完全改變食慾超差,本來很愛吃巧克力甜食、控肉滷肉,那陣子一聞到就覺得超噁心,雖然一直覺得不可能懷孕就想說還是去買個驗孕棒來驗一下好了,一驗…。

驗了兩根都是深深的2條線,我的天呀!

我和yiyi她爸都想說是無性生殖嗎,但就想說還是去婦產科先照照看再說,去醫院婦產科一照,竟然已經7w6d,將近2個月的大小了!真正受孕的時間是11月中的時候,我也很疑惑那12月的月經是怎麼回事,醫生才解釋說是胚胎著床不穩定的出血,就這樣,第一次產檢就聽到強而有力的心跳聲,直接領孕婦手冊(我自己也覺得整個過程快到離奇)。

子宮頸閉鎖不全

關於懷第二胎的子宮頸閉鎖不全症狀我自己比所有人都還要緊張,畢竟我第一胎懷孕初期時接二連三大出血,臥床安胎搞到我心力交瘁,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懷第二胎的衝動。

發現懷第二胎時當然毫不考慮直接就是找第一胎讓我順利懷孕生產的林醫師,在我8w-10w之間林醫師照超聲波時發現我子宮內有一點點出血,雖然不嚴重但還是叮囑我多休息,吃了安胎藥後也都已經恢復正常,林醫師才說我可以出去,但不可以一直逛街走路。

大家會有疑慮第一胎子宮頸閉鎖不全第二胎也會嗎?通常是這樣沒錯,所以保險起見第一胎做過子宮頸環扎手術的孕婦第二胎通常都要再做一次同樣的手術,確保胎兒的安全,我要出遊前再三地詢問醫師我還沒做環扎手術這樣可以出國嗎?他笑笑地回我:「如果你先做環扎手術那就更不能出遊了。要先休息一陣子,所以你先去玩吧!」懷孕周數太小也還無法看出子宮頸長度,所以環扎手術大概是14w-17w之間完成是最理想的,所以我這陣子也還是小心翼翼的不要動作太大。

不過這胎和上一胎的狀態真的差很多,上一胎懷孕我除了出血之外沒有任何懷孕不適症狀,這胎我就是不斷噁心想吐,然後肚子大的飛快,再加上超晚才發現懷孕以至於一開始記錄肚子的起點就已經超大了。

然後,孕期蕁麻疹。

孕期蕁麻疹竟然就在我去花蓮玩的第二個晚上找上門,這個症狀在我生完第一胎坐月子時也發生過,講真的沒什麼方式可以預防,因為懷孕後體質改變,對任何過敏原都有可能產生蕁麻疹,勸所有的孕婦如果真的發生這個狀況儘早去看婦產科拿藥,因為一拖有可能變成常態性不斷復發的蕁麻疹,大家不要覺得懷孕後什麼藥都不能吃,要吃安全的、婦產科開的藥,基本上不會對肚子裡的寶寶造成太大的影響,不要濫用偏方,聽醫生的最準!

在第二胎孕期前三個月,可能也因為抵抗力比較弱大感冒小感冒都經歷了,還好每次產檢聽到孩子強而有力的心跳聲就安心許多。

關於這次懷孕的心情

目前yiyi也才1歲2個月,還是不太會表達走路都不穩的年紀,一開始知道有了第二個孩子時是很捨不得我給她的所有愛所有時間都要瓜分一些給二寶,所以在剛驗到懷孕時我相當焦慮,覺得自己會不會當不好二寶媽,懷孕的時候不能一直抱yiyi她會不會難過?yiyi可以接受寶寶嗎?寶寶剛出生半夜哭也把yiyi吵醒的時候我該怎麼辦?兩個都吵著要抱的時候怎麼辦?吵架怎麼辦?無限問題環繞在我腦海,但是就在醫院內聽到超聲波寶寶的心跳後,我才慢慢調適好心情,心想這就是我人生的必經過程吧,雖然小時候會跟手足吵架但長大後也還算是一個依靠,還記得過年回我弟家,早上yiyi先起床我弟帥氣的到房間把yiyi抱出去玩的帥氣背影,一直烙印在我腦海裡。

我也只能說既然你選擇來當我的孩子,那我就儘自己所能的保護你,這,就是我們的緣分。

雖然懷孕同時帶著一個1歲嬰孩真的不輕鬆,但是這就是我的人生考驗吧!

而且懷這胎時也有感受到yiyi她爸變得體貼許多,漸漸的越來越能獨自照顧yiyi,畢竟我之後還要經歷環扎手術、生產都需要住院,希望他能夠hold住這位嬰孩啊...。

懷第一胎的時候都想著要把握跟老公的兩人世界,現在懷第二胎就只趕快想著把握和yiyi的兩人世界(完全沒把老公算進來了)。

我不會希望yiyi包容另一個小寶寶,而是期許自己在不減少給yiyi愛的同時又能愛著二寶,不過目前我也只希望這次的孕期一切平安健康就心滿意足了。

文/冰淇淋媽媽愛生活,臺灣媽媽站,不一樣的親子知識。

相關焦點

  • 赴美媽咪幫:美國試管嬰兒如何解決子宮頸閉鎖不全?
    >赴美媽咪幫:美國試管嬰兒如何解決子宮頸閉鎖不全?  美國試管嬰兒醫生介紹,子宮頸閉鎖不全是因為子宮頸「無痛性擴張」而無法鎖緊,使得羊膜脫出導致破水而流產。  美國試管嬰兒專家解釋,子宮頸閉鎖不全是造成流產的原因之一,有先天性和繼發性之分。先天性子宮頸閉鎖不全是指局部肌肉或神經發育不健全所致。妊娠後,胎兒發育到一定階段,多在懷孕4~5個月時,便發生自然流產,產程進展很快,常反覆發生。
  • 孕期毫無預警「鬆開」,子宮頸閉鎖不全
    與其他早產不同,子宮頸閉鎖不全是一種發生在懷孕中期的特殊早產型式,有3大特點:特點1、發生在懷孕中期或後期的剛開始子宮頸閉鎖不全型式的早產,多發生在懷孕中期或後期剛開始的時候,即大約妊娠10幾周到24、25周之間,於此周數出生的寶寶,雖然出生時,已經是個等比例縮小的完整新生兒,但存活機率不高,如果23周以上也許還有機會存活,至於22周以下的則是一點機會也沒有,可說是處在「選擇放棄卻捨不得,想救又救不到」的尷尬。
  • 懷孕12W持續出血,子宮頸閉鎖不全看診分享
    出血量超多,去了G醫生的大醫院打完安胎針後也不見起色(至於G醫生是誰我就不多說了,她也超級有名,但我真的不是因為她的名氣才找她產檢,只是因為她跟我是同性別),量多到夜用衛生巾是會滿出來的量。檢查後G醫生是說我可能吃到活血的食物,隔天有慢慢好轉,血量有減少但還是一直出血。G醫生說因為我子宮裡面有血塊,一定要在家臥床安胎讓血塊吸收。
  • 婦人子宮頸「關不緊」懷9次流9次 41歲終得一子
    現年41歲的陳女士因子宮頸閉鎖不全,前後流產9次,第10次懷孕才順利產子。今日新聞網圖  中新網1月28日電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灣一位現年41歲的陳女士,過去12年懷孕9次都未能成功得子,因其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自發性擴張,使得胎膜及羊水囊因重力作用掉落,且事前毫無徵兆。  報導說,陳女士接受過6次傳統子宮頸縫合術,仍舊流產,最後轉介至臺灣林口長庚醫院接受腹腔鏡子宮頸環扎手術後,成功安胎,在去年12月產下一名男嬰。
  • 生完第一胎二胎懷不上怎麼辦
    二胎放開之後,很多人都歡歡喜喜的開始張羅要二胎,但有些夫妻準備了很久,也沒見有動靜,明明都生了第一胎了,為什麼第二胎就是始終懷不上呢……?大概是很多備孕二胎媽媽都很困惑的事兒吧!對於第一胎是自然受孕的人來說,可能很難想到生二胎還會需要接受不孕治療。「生過孩子說明身體硬體沒問題嘛,現在應該還能再次順利懷孕才對」。因為深信不疑,所以在備孕二胎時根本沒有進行必要的孕前檢查,而盲目開始了造人計劃。懷孕的可能性,說的極端一點來說其實是一天一天向下降的,如果有考慮要懷第二胎的話,即使是提早一天開始受孕治療也好,要有這樣的意識喲!
  • 一胎經驗,能不能二胎用呢?二胎媽媽如何判斷自己就要生了呢?
    「一胎經驗二胎也能用」 不管是一胎還是二胎,分娩前的症狀都是見紅、破水、宮縮這三種現象,不同的時候它們的順序可能在兩次分娩中會有所不同,臨產前幾天的一些小症狀也會有所不同,但墨媽覺得因為有過一次分娩經驗了,孕媽媽們在生二胎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 女星流產10次求子之路坎坷,第一胎腦溢血死亡,二胎又患罕見疾病
    結婚後,李宇柔和老公十分恩愛,但跟婆婆卻相處的並不好,不想讓老公夾在自己與婆婆之間為難,因此想要生一個孩子充當自己與婆婆之間的「潤滑劑」。懷上第一胎的時候,李宇柔因為子宮頸閉鎖不全,導致羊水不斷流出,為了保住孩子,李宇柔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讓醫生進行了拿粗線把子宮頸紮緊的手術。李宇柔努力安胎,終於撐到了24周,但是因為傷口感染,不得不緊急進行剖腹產。
  • 生完孩子才發現,生二胎有這樣的壞處和好處!
    生完孩子才發現的一些真相。下面這段對話,你大概一點兒也不陌生:A媽媽:生二胎是我這輩子最慶幸的決定,兩娃相互關愛,我感覺很幸福。B媽媽:生二胎就像一場噩夢,大寶恨透了二寶,家庭花錢如撕紙般快速……到底要不要二胎?
  • 「妻子生完二胎,我突然想離婚了」
    這是一個男人的真實想法,他與妻子結婚八年,今年妻子32歲了,在妻子生完第二胎以後,男人卻突然想離婚了。自從妻子生完二胎以後,就開始每天跟朋友抱怨,說妻子生完二胎以後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易怒,暴躁,情緒特別不穩定,經常莫名其妙的哭,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 生第二胎真的比第一胎快嗎?來看下我生兩胎的經歷吧
    生第二胎真的比第一胎快嗎?大多數順產的產婦回答是肯定的。因為生育了第一胎,女性的恥骨聯合就已經打開過充分擴張過,所以二胎順產時產程時間會短一些,痛苦會小一點。但有個前提就是懷二胎的時候沒有出現過什麼意外情況,而且胎位是正的。
  • 老婆生完二胎後,我突然想離婚了
    所以現在無論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媽媽,還是四十多歲的中年媽媽,都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生育二胎的大軍之中。只是並不是所有的二胎家庭都是這樣美好的,許多二胎的家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甚至有些夫妻之間在二胎來臨後,特別是男人,他們與妻子不但沒有變得更加親密,反而有想要逃離婚姻的想法。
  • 生二胎比第一胎快,子宮收縮也很痛
    大寶一歲不到懷了二寶,老公說懷了就生了吧!2018年4月14日預產期當天生了我可愛的二寶。在距離預產期還有半個月的時候,天天都是數著過,因為睡不好所以希望寶寶早點發動。距離預產期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大概還有4天的時候肚子開始有不規則宮縮,第二天老公因工作去上海3天,肚子每天都會痛只是不是很頻繁,因為是二胎知道不會那麼快,就這樣在家呆了2天,預產期前一天肚子明顯痛的厲害了,我想著明天老公就回來了就沒去醫院,預產期當天上午肚子痛的比較頻繁了大概5分鐘痛一次,我不斷的給老公打電話問他到哪了,老公停車的時候給他打電話我說我要立馬去醫院
  • 生第一胎和第二胎有何區別,這些區別會很大,孕媽別以為自己都懂
    01生第一胎和第二胎有什麼不同那麼產婦在生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時候,在很多方面都會有比較大的不同,所以第一個小孩的生產經驗,放到生第二個小孩上面◆待產時機不同因為孕婦在生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時候,陣痛頻率有所不同,也就使得開宮頸的速度,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生第二胎的時候,待產時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孕婦在感覺到自己有生產徵兆時,就最好前往醫院進行生產。
  • 孕十六周,第二次產檢 無意間發現寶寶是男孩
    PS.我之後還自費做了羊水晶片和X染色體脆析症檢查,細節到時候看羊膜穿刺那篇文章吧!檢查完後,發現主任醫師好像在樓上手術房,所以我跟吳先生決定出去晃晃晃半小時後回來,發現二診燈號怎麼還沒亮,就繼續坐在外面等………又等了半小時有吧!
  • 生二胎臨產徵兆和一胎有什麼不同?
    我生天天的時候,從發動到成功分娩用了三天的時間,但我婆婆說生二胎會比一胎快,讓我早點住院。請問生二胎臨產徵兆和一胎有什麼不同?那是截然不同的,生第一胎我們醫生不害怕,因為子宮是原裝的,它沒有經過任何收縮或擴張的作用,所以生一胎的時候她的子宮頸是很緊的,它要擴張的話要經過一個漫長的疼痛的過程,它就等於我們穿褲子的橡皮筋一樣,新買的褲子褲頭很緊,穿得很舒服,但是穿多了就鬆了,最後還可能管不住就掉下來了,所以第一胎不會那麼快生,我們醫生並太緊張、也不是那麼害怕,病人她不會害怕的,但是病人痛苦
  • 一胎經驗不能當二胎用,二胎媽媽如何判斷自己就要生了呢?
    二胎生二胎可以憑藉第一胎的經驗,是不是就可以放鬆許多呢?小編說,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為生二胎的風險有時會比第一胎大很多,尤其是高齡產婦,生二胎的併發症也會明顯增加,比如前置胎盤、子宮破裂、產後大出血等等。
  • 一胎經驗不能當二胎用,二胎媽媽如何判斷自己就要生了呢
    作者:寶寶知道 快樂孕媽幫二胎生二胎可以憑藉第一胎的經驗,是不是就可以放鬆許多呢?小編說,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為生二胎的風險有時會比第一胎大很多,尤其是高齡產婦,生二胎的併發症也會明顯增加,比如前置胎盤、子宮破裂、產後大出血等等。
  • 二胎比一胎好生嗎?看完這些區別,太現實了!
    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很多媽媽都在準備著要二胎,甚至是已經做上了二胎媽媽。很多人都認為,媽媽經歷過一胎的生理妊娠,對於二胎生產那就是信手拈來,二胎父母自己感覺因為有了頭胎的經驗,「一回生二回熟」,二胎肯定比頭胎好生,根本不用太著急,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產婦第二胎忽視不產檢,臨盆前釀大出血
    近期接診一位孕婦,在28歲懷上第一胎時,產檢均正常,生產時也相當順利,再加上覺得自己有懷孕生產的經驗,因此31歲懷上第二胎時,便不去產檢,就這樣一路懷孕到了第8個多月時,即使陰道有滴滴答答的出血,也自認為是胎火旺,不以為意,然而當天凌晨3點左右開始陣痛,她認為應該要等密集陣痛再前往醫院
  • 你懷第一胎還是第二胎?陣痛頻率不同,待產時機也不同
    初產婦與經產婦有差別,由於第二胎在產程上較快,因此即便有相同的臨產徵兆,待產時機卻不同!這邊教你怎麼用陣痛頻率判斷入院與否,新手媽媽與老手媽媽都必須要懂。第一胎與第二胎,產程不同自然產有三個階段,通常醫生會用產程來說明,而初產婦(第一次分娩的產婦)和經產婦(已經生過孩子,再次分娩的產婦)在這三個產程所需時間,又有著明顯的差異,具體如下:第一產程:從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1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