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看十位司長如何解讀當下的中國經濟走勢~

2021-01-07 映象網

  7月16日,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發布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

  經濟復甦,成效顯著

  這來之不易的「轉正」如何看?

  國家統計局10位司長帶你讀懂

  上半年經濟數據~

  1

  關鍵詞:GDP

  解讀人:趙同錄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核心提示: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整體經濟穩步復甦

  二季度,我國GDP為25011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2%,一季度為下降6.8%,經濟增速實現由負轉正,經濟整體呈現快速回升態勢。上半年,我國GDP為45661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6%。(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2

  關鍵詞:農業

  解讀人:李鎖強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核心提示: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 畜牧業生產逐步恢復

  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農業生產發展,狠抓糧食生產,積極落實生豬穩產保供政策舉措,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農業生產總體呈穩中向好態勢。(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3

  關鍵詞:工業

  解讀人:張衛華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

  核心提示:工業生產明顯回升 重點行業持續發力

  復工復產深入推進。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快速調查顯示,工業企業開工情況從年初嚴重不足逐步恢復,二季度開工復產情況大幅好轉。截至6月中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基本全面開工,其中有68.4%的企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八成以上,較4月上旬上升17.2個百分點。(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4

  關鍵詞:能源

  解讀人:劉文華 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司長

  核心提示:能源供應保障有力 清潔能源比重穩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我國能源生產加快恢復,進口快速增長,供應保持充足,為經濟社會秩序持續恢復提供有力能源保障;清潔能源比重穩步提高,能源需求逐步回暖,能源消費降幅明顯收窄。(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5

  關鍵詞:服務業

  解讀人:杜希雙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

  核心提示:服務業穩步復甦 新動能彰顯潛力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面推進,二季度服務業穩步復甦,新動能彰顯優勢和潛力,企業發展預期持續改善。(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6

  關鍵詞:投資

  解讀人:彭永濤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

  核心提示:投資降幅明顯收窄 回升態勢進一步顯現

  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穩投資各項工作,投資降幅明顯收窄,回升態勢進一步顯現。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投資、民間投資降幅持續收窄;民生保障、高技術等領域投資增速進一步加快;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投資到位資金等回升較快。(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7

  關鍵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解讀人:藺濤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

  核心提示:市場銷售持續回升 消費方式創新發展

  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在各項促消費政策的帶動下,市場主體加快復商復市步伐,居民外出消費有序增加,市場活力逐步提升,市場銷售持續改善。同時,消費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新型消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8

  關鍵詞:就業

  解讀人:張毅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

  核心提示:就業形勢逐步改善 重點群體就業仍需關注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就業出現改善勢頭。(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9

  關鍵詞:收入

  解讀人:方曉丹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

  核心提示:居民收入名義增速回升 居民消費水平逐漸恢復

  上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在一系列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國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回升,居民消費水平逐漸恢復,特別是居民基本生活支出保持了穩定增長。(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10

  關鍵詞:價格

  解讀人:王有捐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

  核心提示:CPI呈結構性上漲 PPI低位運行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保供穩價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市場需求進一步回升,供求關係總體穩定,CPI結構性上漲,漲幅趨勢回落,PPI低位運行,保持下降走勢。(詳情請點擊圖片掃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當前今後中國經濟走勢?評論員解讀: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一系列經濟數據來看,如何看待和理解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特約評論員 楊禹:最新發布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持續的這樣的修復能力。
  • 央視評中國經濟走勢: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
    來源:央視原標題:如何看待當前今後中國經濟走勢?評論員解讀: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 今天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公布了11月份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一系列經濟數據來看,如何看待和理解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特約評論員 楊禹:最新發布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持續的這樣的修復能力。最新的這些數據都是來自11月,體現了當月和今年以來的一種持續的變化。
  • CNN報導中國經濟由負轉正,「全世界都眼紅了」
    近日,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公布,疫情大考下,今年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這一新聞刷屏了西方各大主流媒體。 CNN報導稱,19日上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三季度經濟數據,多個指標由負轉正,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長4.9%。這表明,中國經濟正延續穩定恢復態勢。這一數據向世界其他國家展示了新冠肺炎被成功控制後可以達到的目標。
  • 轉正!轉正!中國經濟劃出上揚曲線
    從GDP到投資、消費、出口,再到工業、餐飲、汽車,一個接一個的「轉正」消息,重新樹立起人們的信心和希望。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讓我們一起回看這一年的「轉正」瞬間,重溫中國經濟復甦的腳步。
  • 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湖北5月用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來源:央視原標題: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 湖北5月用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廣東第一第三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電力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兩天,我國各省的5月份用電數據正在陸續出爐,我們來透過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約3.7%,對用電量增長貢獻度達到71.2%,是拉動增長的主力。 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主任 李瑤虹:5月份全省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0.43%,這是今年以來首次第三產業用電增速首次實現轉正。信息傳輸服務業用電量增速最快,餐飲住宿和批發零售兩個行業環比四月份分別增長了18%和13%,表明江蘇服務行業正在加快回溫。
  • 【財經翻譯官】祝賀中國經濟,「你轉正了」!
    這個數值雖然看上去不大,還沒有到1%,雖然二季度增長3.2%已經實現了季度數據增長的轉正,但這次看似小小的0.7%,卻是實現了前三季度整體從負數到正數的轉變,這是中國經濟交出的一份寶貴答卷。  為什麼這麼說呢?
  • 「財經翻譯官」祝賀中國經濟,「你轉正了」!
    這個數值雖然看上去不大,還沒有到1%,雖然二季度增長3.2%已經實現了季度數據增長的轉正,但這次看似小小的0.7%,卻是實現了前三季度整體從負數到正數的轉變,這是中國經濟交出的一份寶貴答卷。為什麼這麼說呢?
  • 【地評線】大洋網評:由負轉正,為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其中,1至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至10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三項經濟指標由負轉正,這是繼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公布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之後的又一利好消息,表明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呈現乘風破浪之勢。
  •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楊禹詳細解讀
    原標題: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楊禹詳細解讀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
  • 看中國經濟「半年報」,3.2%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題:看中國經濟「半年報」,3.2%意味著什麼?新華社記者鬱瓊源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3.2%。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況下,這個轉正來之不易。如何看待3.2%的增速?如何觀察中國經濟「半年報」?
  • 南方洪澇災害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國家統計局回應
    南方正遭遇洪澇災害,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又將如何影響下半年經濟走勢?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對此給予回應。
  • 0.7%,轉正!圖解前三季度經濟成績單,還有這些亮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值得注意的是,公布的各分項經濟數據大都實現轉正,並刷新了年內新高。作 者丨夏旭田、趙偉編 輯丨李博、李靖雲、曾靜嬌、陳思穎中國經濟獲得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績單。前三季度中國GDP轉正,增長0.7%,工業、投資、消費也都全面飄紅,紛紛創下年內新高。
  • 全國CPI短暫負增長後回正,上下波動反映什麼樣的經濟信號
    同比負增長僅一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次轉正!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0.2%,服務價格同比上漲0.3%。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彰顯強大韌性
    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經受住疫情考驗的中國經濟,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經濟之聲特別推出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海南三亞,冬日暖陽,海灘、酒店、免稅店,人群熙熙攘攘。中國在統籌疫情防控的同時,經濟穩步復甦,消費快速回升。
  • 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負增長?發改委:疫情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
    中國網財經4月21日訊(記者 暢帥帥)國家發改委20日上午召開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回應了物價、GDP、「美日企業撤離中國」以及「新基建」等熱點關注話題。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負增長?疫情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 經濟觀察:11月份中國CPI同比由漲轉降意味著什麼?
    (經濟觀察)11月份中國CPI同比由漲轉降意味著什麼?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1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但PPI尚未轉正,CPI又現負增長,這讓一些人生出對「通縮」的擔憂。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據此判斷中國經濟陷入通縮還缺乏依據。一方面,CPI仍然受食品價格變動主導,而食品價格又主要受豬肉價格主導,去年通脹中樞走高和今年通脹中樞回落,基本都是由豬肉價格變動引起的食品價格變動所致。
  • 中國經濟為什麼能V反彈?下半年怎麼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6日電(記者 李金磊)在工地鋼材碰撞的咣當聲中,在日漸氤氳的煙火氣裡,中國經濟迎來了「V」型反彈,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  從負增長6.8%,到正增長3.2%,上半年中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實現了一個從深蹲到起跳的「V」型反彈。  不僅GDP增速實現由負轉正,主要指標也恢復性增長。
  • 璽說財經|全球經濟負增長,中國未來六個月的就業實況如何
    據證券時報,就當前市場來看,如果全球市場明天沒有明顯反彈,A股周三開盤大概率大幅低開,而表徵中國資產的富時A50期貨早間出現快速拉升後,目前微跌0.14%。就此前走勢來看,A股走勢相對緩和,並未隨國際市場大漲大跌。不過,港股的走勢可能對相關板塊帶來壓力,例如,保險股、航空股和券商股。
  • CPI負增長,中國經濟到底是否進入通縮?三大要素決定
    11月份我國CPI同比增速滑落至負增長區間,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比市場預期的零附近更低。由於上一次CPI出現同比下降為2009年10月份,降幅為0.5%。導致人們對我國經濟是否進入了通縮時代而擔心,更反映的股市上出現下跌。甚至一些專家也說,中國進入了「雙通縮」時代。
  • 國臺辦: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與大陸經濟增長率先由負轉正密不可分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歡、石龍洪、陳舒)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應詢指出,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額及佔臺灣總出口額比例均創歷年新高,和大陸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主要經濟體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