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政新媒體中心 野馬浜小精靈
有些同學在填報志願時選擇服從調劑,最終可能進入了自己不太感興趣的專業;有些同學在學習中有了不一樣的認知,萌發出了想轉專業的念頭。那麼,能不能轉專業?應不應該轉專業?
下面邀請 轉「專業團隊」的學長學姐來分享他們的經驗。
尹怡萱
經濟學→民商法
溫思怡
英語→民商法
朱俞佳
經濟與金融→智慧財產權
常祖川
思想政治教育→經濟法
林穎
經濟與金融→經濟法
孫晨
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法
溫思怡
Q
當初為什麼想要轉專業?
來到上政,最初的目標就是想學法,但由於志願沒有填好,最終被調劑了,一開始就有比較明確的意向,想要轉專業去學法。
溫
我平時經常參加社會實踐,在志願活動中認識了很多朋友,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的氛圍,其中經濟法的朋友特別多,可能也是有緣吧。當然我知道經濟法的要求很高,就一直猶豫要不要轉。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多一條法考的路,有更多的職業選擇。最後決定把命運交給上天,想要賭一把,成功就轉走,好好學法,不行就留下。結果,就是現在來到了經濟法專業。
常
當我在圖書館學數學、揪頭髮要禿的時候,看見對面平靜優雅地翻著法律書,瞬間就覺得「哇我要學的就是這個」。
朱
孫晨
Q
成功獲得高績點的課堂學習方法
敢於坐第一排,把自己的規劃想法告訴老師。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會將他的學術想法滲透給你。老師走的路比你長,把稚嫩的想法告訴他,他會告訴你該如何有效地去做,比自己空想快得多。同時要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通過喜鵲了解上課時間,多去嘗試聽課,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課堂氛圍究竟是怎樣的。
尹
平時上課一定要認真學,注意劃重點,課後的作業要去弄懂。考前也需要突擊,期末複習注重技巧與方法,參考平時老師強調的關鍵內容,有針對地去解決問題。當然不能只關注專業課,所有選擇的科目,都需要努力,避免被一門課拖累了績點。
林
朱俞佳
Q
如何取捨學習與其他工作?
其實在大學參與學生工作、社團之類,與學習不衝突並且同等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與不同的人有所交流,同時鍛鍊到自己的很多能力。
溫
如果為了轉專業,而把一切工作都割捨掉,這樣的犧牲太大了。大學不是高中,沒有必要把學習放到全部。一定不要自己給自己設限,自己把自己框住。人生的路還有很多可能,沒必要非要在這一方面犧牲那麼多的自由。
尹
林穎
Q
平時自主學習的方式
其實轉專業比的不是成績,而是一種心態,以及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過程,平時肚子裡有貨,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給自己設置上限,要給自己設置底線。每天守住底線去堅持,保持一個持續穩定的過程,往往比一下子拼命更有效。
尹
為了弄明白一些理科上沒有接觸過的內容,平時會自己在找視頻網上學習。因此在考試的時候,遇到自己聽過的知識點,就能感到信心滿滿。刷題則是按照個人習慣,可以大膽地問學姐學長獲取相關資料,他們都很樂於助人。
朱
自主學習的課程不一定僅限於自己專業的知識,可以的話儘可能建立較為廣闊的知識體系。現在有很多幾分鐘鑑賞的短視屏,其實完全可以利用課間幾分鐘的碎片化時間,來進行知識的獲取。
孫
常祖川
Q
對想要轉專業的同學說
現在大一有很多想轉專業吧,但是有些事情不要操之過急,大一最關鍵的是學好專業課。因為只有績點足夠高了,才能進入面試環節,才有機會成功轉專業。一定要把心思投入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這樣就算最後沒有轉專業成功,也培養了很好的學習能力,而且在原專業也是比較靠前的位置。
溫
溫思怡學姐 筆記分享
轉專業同時是對未來職業的一個方向規劃。如果還在猶豫的同學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到底有沒有必要。決定了的同學則要重視自己的專業課,作出決定為未來的跨考留足空間。
孫
分享一句《小王子》裡的話:「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先不要把人們召集起來採集木料,分配工作,發號施令,而是教導他們嚮往浩瀚無邊的大海」。轉專業不用馬上開始準備,需要想好你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你真的熱愛這個專業嗎?你內心深處是否真的感到渴望和熱愛?不要盲目地去做,畢竟轉專業也是轉不回去的,想好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東西。
尹
送給大家一段寄語: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願你們能在最美的學校,享受最美的風景;在最美的年紀做最美的自己!
常
尹怡萱
轉or不轉,決定權在於自己
成or不成,最終結果也取決於自己
星光不負趕路人
時光不負有心人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適合自己的領域,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往期精彩
上政學子必打卡的拍照聖地,在此赴一場與浜大的浪漫約會
沒想到這座我們熟悉的建築竟然曾經拿過國獎
什麼?!聽說又要體測了?
叮~你有一份新的上政外賣測評請注意查收
「上政新媒體中心出品」
撰稿 | 張亦辰 汪銀
圖源 | 冷婧怡 溫思怡
封面 | 劉秋妤
排版 | 黃佳美
原標題:《轉專業採訪 • 轉or不轉,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