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26萬億商譽警鐘長鳴:15股超百億 聞泰科技新增214億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者網

年度A股商譽警鐘長鳴榜:1.26萬億高懸還藏著多少「雷」?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的商譽合計已經達到1.26萬億元,2019年共有504家上市公司新增了商譽,新增商譽超50億元的有4家;

*超過700家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損失,減值總額高達1294億元。其中,有30家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損失超過10億元;

*擁有最大商譽規模的前三個行業是醫藥生物、傳媒、計算機,分別達1348億元、1240億元、1057億元;

*對於投資者而言,應該如何識別上市公司的商譽風險,提前規避「黑天鵝」事件

文 | 曹璐

對於投資者來說,商譽爆雷事件已經成為了揮之不去的陰霾。

近年來,隨著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通過外延式併購來拓展業務版圖,併購重組活動火爆,然而,在上市公司瘋狂併購的背後,居高難下的巨額商譽帶來的危機也隱隱閃現。大額的商譽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如同懸頂利劍。一旦出現「商譽爆雷」,不僅對公司的淨利潤有重大影響,投資者也將損失慘重。

在年報季落下帷幕後,《投資者網》特別推出《年度A股商譽警鐘長鳴榜》專題,將對近年來的商譽變化、行業分布等情況進行梳理,並從A股上市公司的商譽絕對規模、增量、佔淨資產比重、減值損失等方面進行一一解讀,以幫助投資者識別上市公司的商譽風險,謹防商譽變「傷譽」。

1

商譽總規模仍處高位

《投資者網》根據Wind數據統計,從已發布2019年年報業績數據的上市公司來看,A股商譽整體呈現增長態勢。2016年底,A股上市公司的商譽合計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5萬億元;2019年底,該數字已經達到1.26萬億元。

與此同時,進入上市公司商譽榜前100名門檻也在逐漸提高,從2015年的14.31億元升至2019年的23.47億元,而前十名的門檻則從2015年的62.71億元上升至139.92億元,翻了一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大型併購越來越多。

雖然商譽的總規模仍處於高位,門檻逐年提升,但整體增速有所放緩。從近五年的情況來看,2015年至2016年的商譽增速相對較高,分別為95.51%、61.00%。但總整體趨勢來看,整體增速呈現逐年下滑的狀態,2019年增速甚至下滑至-3.8%。

2

醫藥生物行業商譽居首

就行業的分布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擁有最大商譽規模的前三個行業是醫藥生物、傳媒、計算機,分別達1348億元、1240億元、1057億元,佔A股總商譽的10.71%、9.86%、8.40%。值得一提的是,三大行業的商譽規模在2016年底均超過1000億元,此後均穩定在前三甲。

此外,商譽值超過700億元的還包括電子、化工、非銀金融、汽車等行業,其商譽值分別為868億元、828億元、786億元、和774億元。

具體來看,醫藥生物行業2014年底的商譽總和僅為389億元。在經過醫藥板塊多家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加速後,行業商譽總額也在不斷增長。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翻了三倍不止,佔A股上市公司的商譽總額的十分之一以上。

市場分析認為,醫藥企業整體商譽處於全行業前列,這與醫藥企業行業高估值(高市盈率)、以及醫藥流通、體檢、藥店等規模行業需要併購進行外延擴張有關,通過收購市盈率較低的企業,公司的增長率與淨資產收益率會得到明顯提升,表現出更高的增長性。

而作為商譽高發地的傳媒行業,自2014年以來,受益於相關政策扶持及媒介技術變革等諸多利好,傳媒板塊受到資本熱捧,輕資產的傳媒企業將「併購重組」當做資本化的重要通道之一,這也帶來了大量的商譽。。Wind數據顯示,傳媒板塊的商譽在2015年底就突破千億,並於2017年到達頂峰,為1862億元。

對於計算機行業而言,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不斷演進下,併購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要助力。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可以迅速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提升研發和品牌等方面競爭力。數據顯示,計算機行業商譽總2014年底的229億元上升至2019年1057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此前撰文表示,傳媒、醫藥生物和計算機等三個行業多是一些中小創的企業,所以發生的併購重組也比較多。對於商譽減值的風險,投資者要認真地去甄別,特別是對一些可能會發生大幅商譽減值的中小創公司,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3

15股商譽超百億元

從2019年商譽絕對規模的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2019年有20家上市公司的商譽超過50億元;15家超過100億元,6家超過200億元,二者數量較之2018年的38家、14家、5家變化不大。在超過百億商譽的公司中,主板上市公司有1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有2家。

具體來看,中國石油的商譽近五年來牢牢佔據第一把交椅,絕對規模超400億元,2019年商譽為428億元;濰柴動力、中國平安、廣匯汽車等三家上市公司的商譽近五年來也保持在前十名之列,2019年分別為238億元、209億元、189億元;此外,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海航科技、紫光股份連續三年入榜前十名,商譽均超130億元。

而近五年來首次入圍前十名的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晶片概念龍頭股聞泰科技和傳媒大佬世紀華通,二者在2019年底的商譽分別為227億元、157億元,排名分別上升了219名、13名。此外,繼峰股份、中國天楹等上市公司的商譽大幅飆升,排名從2018年底的1000名開外躥升至2019年的前百名內。

4

聞泰科技商譽新增214億元居首

「無收購,不商譽」,商譽不是憑空產生的。那麼,究竟是哪些公司在推動商譽的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共有504家上市公司新增了商譽,合計1265億元;新增商譽超10億元的公司有24家,新增商譽超50億元的有4家。就行業而言,商譽增量主要來自電子、化工、公共事業和傳媒行業,過去一年新增商譽均超百億元。

其中,商譽增量最高的個股是1996年上市的聞泰科技。為把握車聯網、5G 等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在技術、客戶和產品上具有協同效應,聞泰科技在2019年將全球知名的半導體IDM公司安世控股收入囊中,新增商譽214億元。

因實現對安世集團的收購和並表,2019年聞泰科技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9年的營收為415.78億元,同比增長139.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54億元,同比增長1954.37%。

在半導體行業備受市場關注的今天,聞泰科技借力這宗「身價不菲」的併購,搖身一變為半導體概念股,也受到資本的青睞,股價一路上漲。從2019年初的每股20元上升至2020年2月底每股171.88元;2020年5月以來,該公司股價仍穩定在100元左右,市值超過1200億元。

與聞泰科技一舉「憋個大招」不同,增量位居次席的世紀華通卻是個「併購大戶」。近年來,世紀華通通過收購多家網路遊戲公司,迅速確立了自己在遊戲行業的領先地位,完成了汽配大佬到遊戲大鱷的轉型。但這一系列的操作也讓公司積累下153億元的巨額商譽。

業內人士表示,遊戲等傳媒行業屬於輕資產公司,實物資產比例較低,巨額資產主要集中在商譽中,但過高的商譽很容易引發減值的可能。數據顯示,世紀華通2019年的所有者權益為249億元,商譽佔比超過60%。

除此之外,商譽增加超過50億元的公司還包括中國天楹和蘇寧易購,二者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52.04億元、50.66億元,均是實施了併購導致的。前者因收購完成了對江蘇德展100%股權的收購,從而實現了對境外環保翹楚企業西班牙Urbaser100%股權的控制。後者則是通過收購家樂福中國和萬達百貨,進一步完善零售業態。

5

18股商譽超淨資產

雖然,商譽是上市公司推進併購活動的必然產物,但上市公司如果突然計提大額商譽導致業績巨虧,最終卻讓投資者買單。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識別上市公司的商譽風險,從而提前規避「黑天鵝」事件?

事實上,商譽減值的本質是估值過高完成的併購項目,由於被投資標的業績不達預期帶來的投資損失。從年報梳理中也可以發現,發生商譽減值的原因,多為「併購標的業績虧損」或者「併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預期」。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商譽佔淨資產(以所有者權益為標準,下同)比例越高,受到的影響則越大。也就是說,商譽絕對規模大並不代表商譽減值風險高。例如,中國石油的商譽規模雖然高達428億元,但佔其淨資產的比例僅為2.96%。

不過,也有不少個股的商譽佔淨資產的比例居高不下。《投資者網》整理數據發現,2019年商譽佔淨資產比例高於50%的公司數量有95家,主要集中在傳媒、醫藥、計算機等行業,分別有24家、15家、12家。而在商譽佔比前二十位中,18家上市公司的商譽超過其淨資產,6家公司的商譽甚至是其淨資產的4倍以上。

其中,商譽佔比為A股第一是K12教育標的紫光學大。公開資料顯示,紫光學大的前身是曾經被視為中概股回A標杆案例的學大教育,於2016年借道銀潤投資(000526.SZ)回歸A股,當然,這番操作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年報數據顯示,紫光學大2019年的商譽帳面金額為15.28億元,其中學大教育佔據近乎100%,而公司的淨資產僅為0.91億元,商譽足足是其淨資產的16倍多。而其當期的歸母淨利潤僅為0.14億元,一旦計提全部或部分商譽減值損失,無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某投行人士表示,商譽的相對規模更能反映商譽減值時對公司造成的潛在風險。若商譽佔淨資產比例過高,一旦出現商譽「黑天鵝」事件,將直接影響其淨利潤,甚至導致上市公司業績瞬間從盈利變成大幅虧損,而這恰恰也是投資者很難提防的投資風險。

6

謹防商譽變「傷譽」

近年來,因為商譽減值而導致上市公司業績大虧、股價暴跌的案例比比皆是,商譽爆雷事件已經成為了投資者揮之不去的陰霾。由於上市公司的商譽科目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減值測試,商譽對業績的影響,一般都會在年報之中顯現出來,因此年報季也讓不少投資者談商譽「變色」。

《投資者網》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2019年共有超過700家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損失,減值總額高達1294億元。其中,有30家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損失超過10億元,9家屬於傳媒行業。

從「2019年商譽減值損失TOP20」可以看到,萬達電影以商譽減值損失超過55億元成為2019年最大的商譽減值個股,ST金洲減值損失超30億元位居第二,艾格拉斯、奮達科技、譽衡藥業、金科文化等9家公司分列其後,減值損失均超過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榜單中的20家公司2019年均以虧損收官。在商譽減值損失超過15億元的19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公司的商譽減值金額高於其全年的歸母淨利潤。這意味著,商譽成為這些公司虧損的主因,若剔除商譽的影響,這些公司2019年的業績將呈現盈利狀態。

以位居榜首的萬達電影為例,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度,萬達電影的營業收入為154.35億元,比上年微降5.23%;歸母淨利潤為-47.29億元,同比下降324.87%,為近五年來首度虧損。

究其巨虧原因,除了受宏觀經濟下行、電影市場增速整體放緩、影院競爭持續加劇和行業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巨額商譽減值成為最大主因。「商譽進行減值是因為這些併購業務都未能實現業績預期」,萬達電影對此解釋稱。

數據顯示,萬達電影2019年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55.75億元,佔資產減值總額比例超90%。這一操作也直接拖垮了該年的業績,「扣除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影響,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4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計提後,萬達電影的商譽餘額為80億元,仍佔淨資產的56.61%。

因商譽減值,萬達電影的股價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自萬達電影1月20日發布商譽減值消息後,股價應聲下滑,當日股價就從每股22.15元跌至20.14元,並於2月4日跌至14元低位。

無獨有偶,同樣被商譽拖垮業績的還有遊戲公司艾格拉斯,在2019年年報中,艾格拉斯對全資子公司杭州搜影、北京拇指玩以及艾格拉斯科技分別計提商譽減值約9.07億元、1.82億元、18.55億元,商譽減值損失合計29.6億元,該項減值直接促使艾格拉斯巨虧25.55億元。

5月19日,艾格拉斯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巨龍控股、巨龍文化共減持公司股份515萬股,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約為0.28%;從2019年5月31日至2020年5月19日期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比例達到5%,累計減持9182萬股。

事實上,監管部門近年來也對商譽減值問題進行了嚴格監控,並向進行大幅商譽減值的的企業下發問詢函,要求該公司補充披露本次計提的對商譽所在資產組的具體內容、商譽減值測試的過程與方法、計提大額商譽減值的合理性等問題。

近年來,跟風式熱門題材併購、盲目跨界併購等高溢價收購行為屢見不鮮,由此形成了巨額的商譽。而巨額商譽就像是懸在上市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商譽減值、業績崩塌等併購後遺症突然爆發,將讓投資者猝不及防導致損失慘重。

業內人士表示,商譽減值短期內對具體個股股價影響尤為顯著, 因此對於商譽規模佔淨資產比重較高的公司、或有較多業績承諾到期的收購標的,尤其是業績承諾金額佔淨利潤比重較大的公司,投資者宜保持謹慎態度。(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商譽超200億仍拋出220億擴產計劃 聞泰科技遭機構減持股價跌近30%
    說此話之前的2018年,聞泰科技淨利潤出現約八成下滑。實控人的底氣源於對安世半導體的併購,這家公司不僅在多個細分領域名列前茅,並且其所擅長的汽車功率半導體未來前景可觀。聞泰科技因此打算在汽車電子領域彎道超車,並接連拋出約220億元的擴產計劃,即使其債務已超百億、商譽達到214億元。今年11月1日,公司宣布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90億元。
  • 聞泰科技268億收購獲批 暗藏237億商譽與108億債務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半導體收購案,若收購完成,聞泰科技將成為中國唯一的世界級IDM半導體公司、中國唯一的車規級汽車電子半導體公司和中國最大的模擬電路半導體公司。   但隨著收購帶來的還有237億商譽及境內外負債。這些是否會成為聞泰科技的「業績炸彈」?公司預計高達107.92億元的境內外借款能否按期償還?
  • 溢價定增被搶購,驚現葛衛東、高毅、瑞信,聞泰科技憑什麼?
    聞泰科技表示: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部分新增股份的發行價格為90.43元/股,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部分新增股份的發行價格為130.10元/股,新增股份的數量共計1.13億股,上市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12.45億股。
  • 期貨大佬5億入股聞泰科技 資本大鱷們看中的是什麼?
    公告指出,公司將發行新增股份68,381,236 股購買資產,每股發行價格為90.43元;發行新增股份44,581,091 股募集配套資金,發行價130.10 元/股,鎖定期6個月。本次募集配套資金擬用於安世中國先進封測平臺及工藝升級項目、雲矽智谷 4G/5G 半導體通信模組封測和終端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償還上市公司債務等。
  • 1200億晶片巨頭聞泰科技就是一部「借殼+併購」大戲
    在我們研究聞泰科技收購過程發現,上市公司啟動項目自有資金僅有17.05億元,而卻撬動338億的「蛇吞象式」的天量併購交易? 短短幾年的時間,市值翻N倍,高達1800億,其為何能如此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呢?
  • 聞泰科技不太平:股價從高點跌超40% 實控人畫100億美元大「餅」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聞泰科技「不太平」:股價從高點跌超40%,實控人畫100億美元大「餅」見習記者 林堅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鋒 北京報導「記得去年那個四個連板(漲停)前,聞泰跌了8個點,那天也是個周五……」2020
  • 聞泰科技:公司股東聞天下6000萬股解除質押
    每經AI快訊,聞泰科技(SH 600745,收盤價:116.86元)9月3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聞天下於2020年9月28日將質押的公司股份6000萬股解除質押。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聞天下投資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張學政先生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約1.9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5.34%,上述股份均為無限售條件流通股。本次解除質押後,聞天下及張學政先生合計累計質押公司股份1700萬股,佔雙方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90%,佔公司總股本的1.37%。
  • 聞泰科技,估值最低的晶片股,業績大增7倍,股價還能再創新高?
    近期,科技股走勢不如人意,在大盤力挽狂瀾重回3400點的時候,不少績優科技股卻持續回調,跌到了60天均線附近。背後的原因,並不是科技股業績不行了,或者遭遇什麼行業政策利空,而是結構性慢牛行情下,資金暫時從科技股轉戰食品飲料、醫藥等消費股。
  • 期貨大佬葛衛東5億入股,聞泰科技聞風漲停
    大佬搶購,定增溢價超30%7月28日晚間,聞泰科技公告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安世半導體剩餘股權與募集配套資金均已完成,其中58億元定增項目溢價完成。此次定增聞泰科技發行底價為98.21元/股,最終以130.10元/股溢價認購,溢價率達32.47%。
  • 業績暴增20倍,小米背後巨人,聞泰科技PE飆至美國同行6倍
    業績暴增20倍股價暴漲6倍近日,聞泰科技發布年報預增公告,公司預計去年實現淨利潤12.5億元-15億元,同比大增1949%-2358%。公司業績實現大幅增長,大超市場預期。對於業績暴增,聞泰科技解釋稱,受益於公司通訊業務2018年優化了客戶結構,對國內國際一線品牌客戶出貨量實現了強勁增長。公司進行國際化布局,新增了印度、印尼工廠產能,實現了本地化交付。去年11月公司已實現對安世集團的控股權,安世集團納入合併範圍等。
  • 聞泰科技58億元定增溢價完成,葛衛東130.10元/股再度認購5億元
    聞泰科技定增結果出爐!值得注意的是,葛衛東獲配384.3萬股,獲配金額為5億元,認購價格為130.10元/股。7月28日,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安世半導體剩餘股權與募集配套資金均已完成,安世半導體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 聞泰科技:估值最低、成長潛力最大的半導體龍頭
    昨天有朋友跟我說,今年「雙十一」,忍住了購物衝動,看科技股「折扣力度這麼大」,最終沒忍住入手了。科技股自從7月以來 「持續打折」,資金從一開始的熱情,到發現「上當」,現在抄底意願很低,所以這兩天半導體總有一種想發力卻使不出力的感覺。
  • 私募大佬葛衛東5億入股聞泰科技定增,瑞銀、瑞信...
    眾多大佬追捧,溢價率超30%聞泰科技本次發行的發行底價為98.21元/股。根據詢價結果,發行價格最終敲定為130.1元/股,溢價率達32.47%。顯然,眾多投資機構看好聞泰科技前景是其最終能夠高溢價發行的原因。
  • 聞泰科技58億元定增「溢價」完成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7月28日,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安世半導體剩餘股權與募集配套資金均已完成,其中備受矚目的58億元定增項目溢價完成。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部分新增股份的發行價格為90.43元/股,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部分新增股份的發行價格為130.10元/股,新增股份的數量共計1.13億股,上市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12.45億股。
  • 百億私募重倉股曝光:馮柳調倉引爆A股 林園、重陽加倉減倉名單
    毋庸置疑,2020年註定成為股票百億私募的豐收年,近期石鋒資產、進化論資產新進百億私募名單,國內百億私募數量已升至50餘家。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被馮柳重倉的信息公開後,次日海康威視股價一度衝擊漲停,截止當日收盤,股價大漲9.3%;27日,海康威視繼續大漲3.3.%。以此計算,被馮柳加持的海康威視2天大漲13%,市值飆升超470億元。
  • 聞泰科技股價跌出新高度 投資者對121億交易「用腳」投票?
    總體來看,這個市場表現已經大大超出此前基金給出的看跌報告,而從更長視角看,聞泰科技股價已經向下突破春節後的最低區域,市場看衰氣氛濃烈。《電鰻快報》注意到,春節後的行情除了抗疫概念促動下醫藥股受熱捧,科技股也是市場重點炒作對象,受益於此,聞泰科技從112元附近一路飆升,最高摸頂至171.88元,最高收盤價166.33元。
  • 北上資金突然加倉A股超200億!汽車股飆升
    兩市合計成交達到1.13萬億元,行業板塊漲跌互現,超跌股紛紛反彈,抱團股多數回調。滬指終結六連陽跌北向資金大舉淨流入超200億元1月8日,兩市股指早盤衝高回落,深成指、創業板指盤中跌幅一度超1%,午後維持弱勢震蕩,但三大股指跌幅均有所收窄。兩市板塊走勢明顯分化,數字貨幣、網遊概念表現活躍。
  • 9隻個股尾盤資金流入超5000萬元 聞泰科技流出上億元
    2020.09.08 20:07【9隻個股尾盤資金流入超5000萬元 聞泰科技流出上億元】尾盤主力資金淨流入4.64元,其中創業板流入13.31億元。尾盤19個行業資金淨流入,計算機行業尾盤資金流入超3億元,銀行、傳媒兩個行業尾盤流入資金超2億元,非銀金融、公用事業、採掘等3個行業尾盤流入資金上億元。電子行業尾盤流出資金超4億元,食品飲料尾盤流出資金超3億元。個股方面,尾盤資金流入超5000萬元個股有9隻,其中3隻是金融股,包括平安銀行、中國平安、國投資本。尾盤僅聞泰科技流出資金超億元,洋河股份、奧海科技流出資金超8000萬元。
  • 「龍虎榜分析」章盟主2.8億割肉聞泰科技!科技股的大潰敗!
    中藥:龍頭毫無疑問是以嶺藥業,就是連花清瘟這家公司,市場上生產這個藥的廠家僅此一家,這也是為啥300多億的市值還能連續大漲,這股我們上周三啟動的時候分享過;但解讀君估計很難帶動板塊,因為確定性不大,老外對中藥更多還是排斥。3.
  • 機構偏愛低位醫藥股 遊資恐慌出逃聞泰科技
    機構偏愛低位醫藥股交易所盤後公布的龍虎榜顯示,2家機構買入1.7億、深股通淨買入6700萬華大基因,機構加倉醫藥標的,繼續攻守兼備。同樣是受到益疫情利好影響,深股通淨買入1.47億天康生物,農林牧漁昨日表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