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深圳逼近3萬美元 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深圳逼近3萬美元居首,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

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果

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

2019年末,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萬億的時間順序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佛山。

此外,2019年末GDP總量在9000億元區間的城市有7座,分別為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

由於2019年末,GDP在8000億元區間的城市「斷檔」。因此,上述24座城市可謂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不含港澳臺地區)。

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文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一定量指標。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發達國家」並非國際通用概念,世界銀行慣用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衡量一個經濟體的類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且已將高收入標準從2019年的1.2375萬美元,提升到1.2535萬美元。

由於中國的GDP與GNI差別較小,為數據獲取便利性,本報告中以人均GDP取代人均GNI。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1.03萬美元,但上述24座GDP萬億、準萬億城市中,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達到高收入標準,可稱為「高收入城市」。

需要注意這個容易混淆的概念,高收入是以人均GDP為標準來衡量城市的發達程度,而非是以人均收入為標準來衡量城市的收入水平。

若根據世界銀行對於高收入經濟體的排名,又可進一步劃分出人均GDP達1.5萬-2萬美元、2萬美元以上兩個檔次。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用這一划分方式,對於高收入城市作進一步分類。截至2019年末,國內有10座城市在人均GDP在1.5萬-2萬美元之間,10座城市在2萬美元以上。

其中,深圳高居首位,接近3萬美元標準。重慶是24城中唯一未跨越高收入門檻的城市。

長三角高收入城市最多

24個萬億、準萬億GDP城市中,哪些跨越了中等收入,邁入高收入門檻?

以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標準測算,24座城市中,除重慶外其餘城市皆達到了高收入城市標準。

人均GDP高達2萬美元的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依次為深圳、無錫、蘇州、南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和寧波10座城市,除武漢外全屬東部地區。其中,江蘇有三座城市上榜,廣東、浙江分別有兩城上榜。

人均GDP在1.5萬-2萬美元區間的高收入城市第二梯隊,包括長沙、佛山、南通、青島、福州、合肥、泉州、東莞、鄭州和濟南10座城市,也集中在中東部,福建和廣東兩省分別有兩座城市上榜。

人均GDP在1.25萬-1.5萬美元區間的城市有3座,分別是成都、西安、天津,為第三梯隊。雖然成都、西安皆跨過高收入門檻,但在前兩個梯隊中,西部無一城市上榜。

若以省為劃分標準,廣東、江蘇是大贏家,分別有4城上榜,二者激烈角逐,廣東的深圳高居榜首,江蘇的無錫、蘇州、南京包攬第二、三、四名。

以城市群來劃分,則高收入城市多集中於長三角城市群中,包括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和南通7座城市,這顯示了長三角城市群的巨大發展動能。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以城市群為特點的經濟集群化、產業分工化發展背景下,長三角地區將在高收入城市的帶動下,獲得更大的突破空間。

成渝城市群中的雙核重慶和成都,一個未能上榜,一個排在倒數第三,與倒數第一天津一道,雖位居GDP前十,但在高收入城市排名方面表現不佳。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人口體量過大是影響上述城市排名的一大原因,重慶、成都和天津的常住人口規模分別為3124.32萬人、1658.10萬人、1561.83萬人。在GDP萬億城市中,除上海和北京外,這三座城市的人口規模排名靠前。

但人口數量並非決定一座城市是否進入高收入階段的唯一因素。如重慶38個區縣中,有18個區縣在2019年的GDP未突破500億元,這表明如何推進區縣的經濟增速,是重慶能否躋身高收入城市的關鍵。

人口與經濟需要同步增長

近年來,一些城市通過「吞併」周邊城市,進一步做大了城市經濟與人口規模,但相應的也會付出一定代價。

以成都市為例,2016年該市代管了原屬資陽市的簡陽市,最直接的表現是,其人口與經濟總量在當年有明顯增長。

人口規模的增長,也對成都的人均GDP的增速有抑制作用。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了2014-2019年成都市GDP增速與人均GDP增速之間的關係,這5年中,成都市GDP平均增速為8.07%,但人均GDP平均增速為6.73%。這表明,成都市在代管簡陽市後,如何發揮新增土地、人口等優勢,帶動人均GDP的增長,是這座城市向著更高層級高收入城市邁進的關鍵。

無錫、南京和寧波三座城市能在高收入城市中排名靠前的一大原因,是常住人口規模較低,在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城市中,僅這三座城市未突破千萬人口大關。

不過,由於目前各個城市均出臺一系列的人才吸引政策,上述三座城市的常住人口總量有望持續增長。如南京在2019年常住人口為850.55萬人,比2018年的843.62萬人增加了6.93萬人,增量超過蘇州和無錫,列江蘇省第一,無錫也在2019年增加了1.7萬常住人口。

今年以來,南京各季度增速均保持正增長,展現出了較強的發展韌性。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6%、2.2%和3.3%,自第二季度以來保持了萬億城市首位的經濟增速。

儘管寧波的經濟總量和常住人口規模在高收入城市中排名較低,但從2019年該市的發展情況可發現,該城市依然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該市經濟總量居全國城市第12位,比2018年上升3位;出口額排名全國城市第5位,且新增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11個,總數達到39個,居全國城市首位。與寧波相似,無錫的優勢也較為明顯。

深圳將率先突破3萬美元

在23座高收入城市中,深圳有望在「十四五」開局之初,將人均GDP提升到3萬美元以上。

深圳在此前已提出2025年GDP超4萬億元的目標,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6.5%的GDP增速目標。若以6.5%為未來5年深圳市的年均增速目標,則到2025年,深圳市GDP有望達到4.5萬億元,人均GDP達到3.5萬美元,以世界銀行的標準比較,已經位列高收入經濟體的20-30名區間。

深圳的優勢並不止於此。在10座人均GDP 2萬美元以上城市中,深圳在2019年也以13.48億元/平方公裡的單位GDP產出強度高居首位,上海和廣州次之,分別為6億元/平方公裡和3億元/平方公裡,其餘7座城市則被拉開了較大的差距。

未來,高收入城市應該如何向深圳學習,以形成合力,推動中國經濟的全面增長?

目前,已有不少高收入城市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景願,以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蘇州提出,打造服務融入國家戰略的「C位城市」、新時代對外開放的「示範城市」、國際國內資本投資的「首選城市」、高端創新要素集聚的「活躍城市」、地緣優勢更加突出的「頭部城市」、空間集約精明增長的「緊湊城市」、抵禦風險應對挑戰的「韌性城市」。

廣州則提出強化區域核心引擎功能,努力打造全球新經濟高地,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際商貿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等目標。

武漢提出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打造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均GDP僅是一座城市邁入高收入的一個特徵之一。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除了提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有「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等表述。

以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的數據看,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城市便有較大的差別。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排名中,上海、深圳、蘇州突破了6萬元關口,廣州和武漢則在4萬元區間;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方面,上海、深圳、北京和杭州在4萬元區間,其他城市皆在3萬元區間。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中國城鎮化率已達60.6%,城市化地區要高效率集聚經濟和人口,要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主體,體現國家競爭力,就需要更多城市跨越中等收入階段,躋身高收入城市行列。

跨過高收入門檻並不是終點,未來23個高收入城市還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推進包括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增長,以及在促進城鄉融合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作者:李果 編輯:李博)

相關焦點

  • ...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2019年末,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
    2020-11-30 23:06:08來源:FX168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深圳逼近3萬美元高居首位,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2019年末,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萬億的時間順序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佛山。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名:深圳近3萬美元居首,萬億GDP城市僅重慶落榜
    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1.03萬美元,但上述24座GDP萬億、準萬億城市中,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達到高收入標準,可稱為「高收入城市」。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
  • 2020年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17城GDP達萬億元
    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發達國家」並非國際通用概念,世界銀行慣用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衡量一個經濟體的類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且已將高收入標準從2019年的1.2375萬美元,提升到1.2535萬美元。  由於中國的GDP與GNI差別較小,為數據獲取便利性,本報告中以人均GDP取代人均GNI。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
    位列第一梯隊的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蘇州,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了6萬元,其中上海距離7萬元僅差臨門一腳,這一排序也基本與它們各自的GDP排名相對比較吻合。第二梯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萬元至6萬元之間,分別為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和佛山,杭州離6萬元門檻也僅剩數百元的差距。第三梯隊的城市分別為武漢、青島、天津、鄭州和重慶。
  • 長沙高收入城市?剛剛,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出爐,長沙榜上有名
    以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標準測算,24座萬億、準萬億GDP城市中,除重慶外,其餘城市皆達到了高收入城市標準。人均GDP高達2萬美元的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依次為深圳、無錫、蘇州、南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和寧波10座城市,除武漢外全屬東部地區。
  • 蘇州工業3.3萬億、GDP1.9萬億:蘇州成為中國新一線龍頭城市
    2019年中國十大城市GDP出爐 2019年蘇州市GDP突破1.92萬億超過直轄市天津市,成為中國第六大經濟中心城市,遠超武漢和成都新一線城市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中國第二座GDP達3萬億的城市,跟住上海的步伐了,你知道是哪個嗎
    許多省市也在統計去年的部分統計數據,前幾天部分地區的統計結果全部出榜,在官網上公布了自己的成績單,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北京GDP突破3萬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二個「3萬億俱樂部」城市,到目前為止,提起中國經濟最強的城市,人們都會想起上海,雖然球隊的成績不會低於10多年來的數值,但面對同樣是一線城市的北京
  • 中國城市gdp排名人均收入多少?全國gdp城市排名2019
    全國gdp排名2019省份 全國gdp城市排名2019 破萬億gdp城市2019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31省份2019年前三季度GDP數據。其中對於2019全國各個省份城市的gdp排名也具體給出,還特別的公布了破萬億gdp城市2019名單。
  • 中國各城GDP排行:前十名大多來自長江經濟帶,你家鄉排第幾?
    中國各城GDP排行:前十名大多來自長江經濟帶,你家鄉排第幾? 2019年末,我國的GDP萬億元城市共有17座,而近期有學者做了相關的預判發現,中國2020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並在三季度增長4.9%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 昆明落榜「新一線」城市,對房價影響有多大?
    GDP總量最高的是重慶,超過了2萬億;其次是蘇州、成都等10個超過1萬億、未達2萬億的城市;最後是4個未達1萬億的城市。其中,有3城超過9000億,瀋陽GDP落後較多,僅為6470.3億元。也要看到,這個排行榜主要指標是商業魅力,而不是綜合實力,也不是主要看GDP排名,但GDP太低了,城市經濟都不行,商業魅力怎麼體現?
  • GDP萬億城市高校生吸引力排行有答案
    圖 / 21世紀經濟報導8月5日,《21世紀經濟報導》旗下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全國17座2019年GDP過萬億城市對高校畢業生吸引力的排行(榜),引起了不少關注,可以說為高校生提供了一個選擇城市就業的新參考信息
  • 17座萬億GDP城市高校生吸引力排行:重慶、青島新增就業超70萬,長沙...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通過五個維度對17座2019年GDP過萬億的城市進行分析,研究這些城市對於高校生的吸引力,這五個維度包括高校在校生數量、就業、醫療、教育和房價。通過對比五個維度的數據後發現,在高校在校生數量上,廣州、鄭州、武漢均超過100萬。在就業上,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領先,但在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上,重慶和青島卻表現亮眼,2019年均超過75萬人。
  • 17座萬億GDP城市高校生吸引力排行:重慶、青島新增就業超70萬,長沙房價最低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通過五個維度對17座2019年GDP過萬億的城市進行分析,研究這些城市對於高校生的吸引力,這五個維度包括高校在校生數量、就業、醫療、教育和房價。通過對比五個維度的數據後發現,在高校在校生數量上,廣州、鄭州、武漢均超過100萬。在就業上,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領先,但在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上,重慶和青島卻表現亮眼,2019年均超過75萬人。
  • 中國第四大城市群,擁有兩座超級城市,GDP加起來超6萬億
    成都和重慶,兩座超級城市,資金總量差不多都在4.1萬億左右,這與北京的20萬億,上海的15萬億,深圳的9.5萬億,還有不少的差距。 重慶作為直轄市,經濟效率僅為66.81%,主要原因是第三產業產比過高,因為第三產業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經濟效率就會下降2.5個百分點,雖然成都的經濟效率有83.75%,但是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有不少差距。
  • 寧波市、無錫市和青島市,位居「超萬億元GDP城市」中的第五梯隊
    根據GDP總量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十七座城市劃分為五個梯隊,其中第一梯隊的城市是上海市和北京市,GDP總量在3萬億元以上;第二梯隊的城市是深圳市、廣州市、重慶市,GDP總量在2至3萬億元之間;第三梯隊的城市是蘇州市、成都市、武漢市和杭州市,GDP總量在1.5至2萬億元之間;第四梯隊的城市是天津市和南京市,GDP總量在1.4至1.5萬億元之間;第五梯隊的城市是寧波市、無錫市、青島市、長沙市、鄭州市和佛山市
  • 深圳人均GDP超過臺灣地區 逼近韓國
    2013年,韓國人均GDP為25051美元,臺灣地區則為21141美元。但與臨近的香港地區相比,深圳人均GDP還相差甚遠,約為香港地區的0.57,新加坡以51279美元/人的水平超過美國,深圳人均GDP僅為新加坡的0.43。  按照世界銀行標準,人均GDP高於12616美元已經進入高收入水平行列,深圳已遠超這一標準。
  • 廣東「最富」的3座城市,一個GDP超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正因為有這樣的人的存在,我們國家的經濟才會提高,住在廣東省的各位,知道廣東省什麼樣的城市比較富裕嗎?今天就廣東「最富」的三個城市,一個gdp超過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no3:東莞作為廣東省有名的地級市,東莞還是靠近珠三角,所以有比較便利的交通,水運、陸運、空運都很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東莞的各種產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gdp一度達到七千多億元,在廣東各城市中屈指可數。
  • 中國「最大」水陸空交通樞紐城市,GDP超過萬億,被稱為九省通衢
    今年gdp數值接連出現,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組」,相當於gdp超過1%的一個欄杆超過一個欄杆的欄杆幾乎在我國城市中位居第一,今年我國的組俱樂部達到16個,我國城市,366個賽區為0,比例非常小,只有百分之四,因此,能夠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萬億韓元是多麼不容易。
  • 中國十大收入最高城市:大陸地區僅京滬上榜(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作為中國社科院關於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的重要成果,這是該報告第九次發布。關於各城市收入水平競爭力,排名前十名的城市是香港、臺北、澳門、新竹、高雄、基隆、臺南、臺中、上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