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自然體驗師培訓培訓和實踐的過程是對心靈的衝擊、頭腦的擴展,也加深了與自然的連接。但是成為初級自然體驗師之後,將如何選擇下一步的道路?我們,三個人,這一年,在探索一種可能。
正文:
八級風、壽帶和野兔,是蓋婭自然學校第8期的體驗師,我們這一期的夥伴在培訓中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八級風作為安徽學員,每個月雷打不動地坐火車來北京上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壽帶和八級風作為蓋婭親子二團的籌建主力,我作為親子一團的志願者,大家又有了很多共同話題。
2016年1月1日西九華「自然生命之旅」
在培訓結束之後,我們一邊各自在業餘開展自然觀察和參加活動,一邊在思考,怎樣更好地將所學付諸實踐?
2016年的新年,八級風在固始西九華山組織了一次三天的親子活動,壽帶和我作為志願者參與。也正是在這樣的一次活動中,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帶領更多的親子家庭走進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奧秘、促進心與心之間的聯結,是最能體現自然體驗師價值的事情。
於是,就有了「風之歌」這個小小平臺的誕生。既是在蓋婭媽媽召喚下,走進自然,聆聽天籟之音。也暗寓著自然體驗師的使命——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飛向遠方,傳播生命的力量。
三個人,北京安徽兩地千裡之遙,活動怎麼開展?都有全職工作,都有需要陪伴的孩子,時間從哪裡來?理論學了不少,活動設計帶領經驗沒那麼多,怎麼辦?
活動伊始,問題成堆。不過,辦法比問題多,只要用心做,總有解決的途徑。平時,微信、電話、郵件一起上,節假日的會面,反覆溝通研討,搞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師請教,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請求外援支持,一次次活動的磨練……一路走來,一路探索。三個人在行動中一點點成長。
這一年,我們在之前的自然觀察活動基礎上,確定了活動主題為 「二十四節氣」,以此為主軸進行自然觀察,持續地觀察植物、動物的變化,在每次活動中測日影、水溫,並以自然筆記等方式記錄。每個月開展一次節氣活動,大家商量一個主題,一起討論方案一起修改課程,然後再各自實施。
同時兩地開展二十四節氣的自然觀察,有因時間變化的環境變化,也有地域不同的物候變化,這樣兩地的參與者在風之歌這樣的一個小平臺上可以有一個或大或小的比較和感受。當然,每次活動中也會穿插自然遊戲、自然觀察、自然筆記等多種方式,讓大家和自然的連結漸漸加深。記得在清華園,大小夥伴沉浸在陽光下畫自然筆記,美得如一幅幅畫;記得在龍潭西湖,媽媽們發現與自己小時候認識的植物重逢的驚喜;記得一個個家庭在「幾隻腳」遊戲中而有了多年不再的擁抱時的激動;也記得連續參加活動的孩子們看到四季變化的震動……
北京白河
安徽阜陽潁河
環保遊戲
2016年,我們還以河流為主題,分別在北京白河和安徽阜陽的潁河開展了「一年走一條河」四季觀察自然體驗活動。同一個地方,重複地去,看它四季不同的樣子,才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更深的感情聯繫,也引發更多關於生態與環境的思考。在夏季的白河徒步時,大家發現春天裡很深的河水,到夏天水量變得極少,向當地人了解後才知道這才是常態,春天是專門放過一次水的,由此對北京水資源缺乏的現狀有了直觀的了解。而白河周邊遊人亂丟垃圾的現象也引起了大家重視,家長和孩子們最後自發地撿起了垃圾,以行動淨化環境。在阜陽,孩子了解到潁河是阜陽的母親河,也是淮河的最大的支流,我們全年在阜陽綠色實驗學校開展了「清清潁河水,呵護母親河」的無痕河流課堂,旨在通過河流觀察和體驗,提升學生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針對河流的主題,我們把目光延伸至祖國更多美麗的河山。圍繞安徽新安江流域的自然和文化,我們組織了端午親子營和暑期夏令營活動。為了這條路線,前後歷經四次踩點,反覆商量討論,查找資料,學習請教,磨合長達半年之久。在與其他一些同行交流時,他們對我們下這麼大力氣做一條路線表示不理解,但是,我們堅定地認為,要真正把一條路線、一個活動做深做透,把我們的理念和目標融入進去,是需要付出大量心血的,絕對不是簡單的活動堆砌,也不僅是景點的疊加。初次舉辦夏令營,有很大的收穫,也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但是在夏令營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孩子們分小組街頭走訪完成自己的任務,內向的小朋友安靜地坐在湍急的瀑布中,感受流水的衝擊,能想像到他內心的激蕩;孩子們在夜觀回來後,講述看到的螢火蟲和灘蛙時激動的神情;閉營式上大家的溫暖相擁和真心反饋,讓我們覺得所有的辛勞付出都是值得的。
也正是這次夏令營活動我們三個有了很大的成長。從來沒有做過夏令營,只憑著一股熱情一個念頭就要做一個有內涵有深度的營期比我們想像中要難。最初的活動方案只是一些活動的堆砌,主題不明確、目標不明確每天的活動也沒有遞進,這個方案先後得到了蓋婭的幾位導師的幫助推敲,導師們始終提醒我們的就是:活動主題、活動目標、和人的關係在哪裡?理清這幾點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心歷路程,但也讓我們再一次思考什麼是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目標是什麼?難道僅僅是讓參與者和自然發生連結建立情感麼?難道我們作為自然教育機構只是去迎合家長的心理做一次又一次的生態旅行麼,把自己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導遊?我們漸漸開始明白導師們為什麼總是反覆說:自然教育是在環境中的教育,為了環境的教育,關於環境的教育。我們終於意識到一個活動的主題和目標很重要,一個機構的目標和使命更加重要。
一路走下來,我們覺得夥伴的相互扶持和鼓勵是最重要的。我們三個人對於自然教育有著相通的理念,這是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活動設計時雖然會各抒己見,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會理解對方的觀點和立場,在爭議中尋求共同點。而三個人各有所長,也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學習的過程。在活動中相互提醒,相互補臺,遇到困難時相互鼓勵,也讓我們能夠堅持走到現在。而這個過程中,得到袋狼、松鼠、大羊等夥伴以及許多體驗師的支持幫助,得到蓋婭自然學校的大力支持,也增加了我們前進的動力。
蓋婭自然學校的很多學員在學習之後都有著在本地開展活動,可是在沒有同伴的情況下如何開展,也是讓體驗師們很困惑的一件事情。「風之歌」藉助了網絡這樣的一個平臺使得本不在同一個地方有著相同理念的人可以在一起來打造「風之歌」這樣一個小的自然教育機構,能夠讓我們三個人繼續成長。同時也一直得到蓋婭自然學校導師們不同形式的指導和幫助,2016年年初,八級風向自然之友.蓋婭學校提出是否可以在安徽做一期自然體驗師的培訓,希望藉助這樣的培訓可以為安徽培養一些師資,也可以因此尋覓一些同路人。蓋婭自然學校很信任的把2016年的第一期培訓交給了「風之歌」,四月如期舉行。場地、環境並不盡如意,導師們並沒有一絲的埋怨而是把它作為一個體驗師一個機構成長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不是簡單的理論學習,而是帶著問題學,在實踐中學。每一次課程和活動前的深入討論,都是學習。每一次帶著問題請教專家和夥伴,都是學習。這種自發和主動的學習,事半功倍。因為在活動中深深感到自己還有更多提高的需求,八級風在完成蓋婭中級自然體驗師之後,又參加了無痕山林高階講師的培訓。壽帶和野兔參加了中級體驗師的學習,壽帶又去參加了綠色營的培訓。經歷過實踐再次學習,我們有了更大的收穫。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感覺到,不忘初心,才是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當前自然教育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也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作為一個初創的平臺,我們影響力還不大,經驗不夠豐富,遇到的困難也很多。但是我們心中一直沒有忘記:「真心實意、身體力行」。帶領更多的人走向自然,感受自然中的美與神奇,思考與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係,是我們所願意做的。也正是作為自然體驗師的使命。
關注2017年暑期夏令營可點擊下面連結:
蓋婭·風之歌 沿著河流去遊學 探訪新安江流域的自然生態與瑰麗人文
慧耕繪讀,悅食閱樂 --自然耕讀夏令營
靜聽天籟之音
跟隨自然的節奏
用我們的腳步和心靈
譜寫一首風之歌
風之歌自然教育,由自然之友蓋婭自然學校自然體驗師創辦,在北京和安徽兩地同時開展活動。致力於通過體驗式的課程,建立人與自然的深層聯結;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在地文化的魅力;實現親子共同成長。
工作室電話:1500558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