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3400字,閱讀用時約9分鐘。文章最後一部分附有0-3歲親子共讀書單。
你好啊!我是戴叔。
問一下各位寶爸寶媽:你平時是怎麼陪伴孩子的?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熟悉的場景:孩子拿著手機或者平板玩得不亦樂乎,不吵不鬧,家長也樂得輕鬆。
可是,這樣的方式真的好嗎?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因為工作忙、累等原因,沒有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那怎麼做才是高質量的陪伴?有一個活動一定是得票最高的:閱讀。
無論是上一代給我們灌輸的理念,還是自己這麼多年的經歷,都能深刻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絕對不是一個空口號。由此,給下一代的閱讀啟蒙就更不容小視了。
但是,對於新手爸爸媽媽們,可能對於親子共讀活動也存在很多疑問,比如:應該買什麼書好?寶寶更喜歡哪方面的內容?市場上紛繁複雜、各式各樣的書籍,能不能買?等等。
最近,我閱讀了《1000天閱讀效應》,這本書可以說是新手爸爸媽媽的超級福音,也是0-3歲親子閱讀的最佳指導手冊,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親子共讀這項高質量陪伴活動,並且給予我們一些書單參考。
下面,我將分三個部分為你講解,分別是:
1、親子共讀中常見的誤區;
2、0-3歲寶寶閱讀特點及方法;
3、0-3歲親子共讀書單。
誤區1:嬰兒不需要閱讀。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特別是1歲以內,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認字,看到書不是撕就是咬,能閱讀嗎?我也諮詢過身邊一些有孩子的同事朋友,大多數的回答都是1歲以內沒有給孩子讀過任何書。
其實,有科學研究表明,寶寶在沒出生以前就具備了聽故事的能力。
在妊娠期最後三個月,聽媽媽讀熟悉的故事時,胎兒的心跳頻率會發生變化。如果從分娩前6個星期開始讓媽媽經常朗讀一小段故事,那麼孩子出生後,每當聽到媽媽讀這段故事,而不是說其他話時,他們吸吮奶嘴的速度會加快,強度也會增加。
再者,閱讀中有一個"馬太效應",是指孩子讀書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讀;反之越不讀越不愛讀、越不讀越不會讀的現象。
所以,從早期閱讀的效果來看,在當下可能並不明顯,但堅持下去,就會超出預期、令人驚訝。這和我們投資理財裡熟悉的複利效應是一個道理:開始越早,收益越多。
當然,如果寶寶已經3歲了,也不要認為就晚了、輸在起跑線了。與其產生強烈的負疚感,不如立即準備好書籍,和寶寶一起開始閱讀!
記住一句話:現在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
誤區2:字少的書性價比太低。
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最開始也有這個慣性思維:一本書總共才20頁不到,絕大多數都是圖畫,加起來沒十幾個字,這樣的書有用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從這個圖,我們能發現,3歲以前的孩子,在閱讀書籍的時候,主要的關注點都在畫面而不是文字上。
這也符合寶寶認知發展的特點。嬰幼兒還不能理解文字這樣的抽象語言,也還沒有發展出抽象思維,所以對他們而言,最直觀的就是圖形圖像。
所以,在早期閱讀的過程中,是逐步從圖畫過渡到圖畫+文字,甚至是後期純文字的過程,而不是我們大人眼中的字多就好。
誤區3:為了讀而讀。
爸爸媽媽與寶寶共讀的時候,可能因為時間比較緊張,或者個人情緒、身體原因等,會出現把閱讀當成任務的現象。
其實,這種情況也經常出現在我們自身的學習上。比如書還剩20頁,課程還有幾分鐘,為了得到這點成就感而"欺騙"自己。
但是,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就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體驗了,更要關注寶寶的體驗,也要尊重寶寶的需求和興趣。不要強迫寶寶閱讀,寶寶不喜歡聽的片段就跳過,特別喜歡的片段就反覆讀。
否則,我們僅僅是為了完成一種叫做"閱讀"的任務,寶寶既不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也感受不到我們陪伴的樂趣,因為這是一種沒有靈魂的陪伴。
既然要尊重寶寶,在符合他們認知和興趣的基礎上陪伴,那麼,我們也就相應要知道各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有什麼樣的特點,這樣才能夠"對症"陪伴。
0-6個月的寶寶
在這個階段的寶寶,視覺發展是最弱的,雖然能夠分辨彩色與非彩色,但是並不能辨別具體顏色。所以,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對比度高的圖片,也就是所謂的"黑白卡"。
特別是,他們對人臉的圖案更感興趣,也更偏愛曲線。爸爸媽媽們在準備書籍或者卡片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添加相應的圖案內容。
在3個月以後,寶寶就會開始喜歡觸摸和啃咬,所以可以相應準備一些紙板書、觸摸書、布書、洗澡書。當然,一定要注意選擇正版的品牌貨,安全質量有保障。
6-12個月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已經開始從"口"逐漸過渡到"手",視覺清晰度在不斷提升,在聽覺方面也能夠辨別大人的語調是高興還是憤怒,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發出一些"baba""mama"等簡單聲音。
在這樣的發展特點下,可以開始給寶寶準備一些發聲書、帶機械連接的書等,幫助他理解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同時,寶寶對表情、事物與動作都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所以我們也要相應為寶寶準備表情書、認知書等。
在語言方面,爸爸媽媽們可以開始準備一些主打語言交際主題的書,比如"你好""喂喂"等,有助於寶寶模仿,讓寶寶產生成就感。
1歲-1.5歲的寶寶
寶寶們在這個階段特點是聽得多,說得少;理解多,表達少,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繼續讀給寶寶聽,為寶寶提供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
此外,這個時期寶寶的認知又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一些數字兒歌、數數書、形狀遊戲書都可以添加到寶寶的書架上。同時,注意不要選擇太厚的書籍,10頁左右就足夠了,讓寶寶讀起來也有成就感。
1.5歲-2歲的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對爸爸媽媽有著強烈的依戀與依賴,特別是對爸爸越來越親了,所以親子類題材,尤其是展現父愛類的圖書更適合與寶寶一起共讀了。
隨著寶寶精細運動能力和手眼配合能力提升,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準備一些認知遊戲書,讓寶寶像偵探一樣玩起"找不同"的遊戲。同時,針對寶寶的認知提升,也需要準備相應的認知小百科,幫助他認識更多的事物。
2歲-3歲的寶寶
故事書始終是寶寶的最愛,這個時期,我們更要注重與寶寶一起互動,最好是能夠和寶寶一起進行角色扮演,讓他更融入到故事內容中,從行為中理解故事情節。
當然,隨著寶寶長大,也要開始給寶寶灌輸一些道理,讓寶寶養成正確的三觀,所以,有趣又有益的故事書更應該加入到共讀之中了。
最後,在進行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有3條是爸爸媽媽們必須自始至終做到的:
1、始終把閱讀的重點放在寶寶上。看到寶寶感興趣的,就反覆讀、不厭其煩的讀;如果寶寶此刻實在沒心情,或者就是不想聽這一段,就跳過或者待會再讀,千萬不要勉強寶寶閱讀,讓他感受到閱讀是一種負擔。
2、不要做居高臨下的大人。有的時候,寶寶可能在閱讀上有畏難情緒,或者我們提出的問題寶寶一下回答不出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責備寶寶,讓他感受到一種"考試壓力"。我們要做寶寶共讀的夥伴,而不是老師。
3、把遊戲貫穿到共讀中。無論是1歲以內的閱讀,還是3歲以後的閱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爸爸媽媽們更應該把書中的內容"演"出來,讓寶寶們感受到活靈活現的事物,而不僅僅是書本上平面的東西。特別是與寶寶一起參與到角色扮演中,更有助於寶寶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以下分齡書單,僅供參考(來源於《1000天閱讀效應》)。
0-6個月:
(1)黑白卡:《嬰幼兒視覺激發卡系列》;
(2)兒歌:《小雨滴:給0-3歲寶寶的律動兒歌》;
(3)床掛書:《小寶寶視覺激發床掛書》;
(4)洗澡書:《小不點布書洗澡書禮盒》;
(5)布書:《寶寶手掌書》。
6-12個月:
(1)《洞洞動起來——小手捏一捏》;
(2)《小不點觸摸書》系列;
(3)《臉,臉,各種各樣的臉》;
(4)《連在一起》;
(5)《嬰兒遊戲繪本》系列。
1歲-1.5歲:
(1)《咚嘟咕咚》;
(2)《中國童謠》;
(3)《冰冰和波波手指推拉書》;
(4)《數一數,親了幾下》;
(5)《光線投影變變變》。
1.5歲-2歲:
(1)《我爸爸》;
(2)《小貓頭鷹》;
(3)《0-4歲幼兒認知小百科》;
(4)"小熊寶寶"系列;
(5)《小金魚逃走了》;
(6)《好餓的小蛇》;
(7)《蹦》;
(8)《親愛的動物園》。
2歲-3歲:
(1)《小馬過河》;
(2)"米菲"系列;
(3)《猜猜我有多愛你》;
(4)《大拇指無字故事書》;
(5)《誰藏起來了》;
(6)"14隻老鼠"系列;
(7)《跟屁蟲》;
(8)《魔法親親》;
(9)《可愛的鼠小弟》;
(10)《一園青菜成了精》。
關於書單整理的圖片版,可以關注【戴你讀書】以後進主頁查看2020年1月30日的微頭條內容。
希望爸爸媽媽們都能和寶寶一起讀書、一起成長,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互動話題:你家寶寶最喜歡哪本書?歡迎留言分享,與各位寶爸寶媽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