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意義上說,高考就是鯉魚躍龍門的一種方式,好多來自農村的學生,憑藉自己十二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有了去大城市「落地生根」的機會。
到異地讀大學,第一個擺在眼前的問題,就是要不要遷戶口?
特別是去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如果不把握住讀大學遷戶口的這個契機,以後再想要落戶,就難上加難了。
戶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相關政策的推行,如果在一個地方沒有戶口,就始終是外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比如購房、車牌號等等,但最重要的,還是屬於孩子的讀書問題。
要是沒得戶口,難道讓孩子回老家讀書嗎?想必大多數父母都不太願意,畢竟農村的教育資源,遠不如大城市的。
而尤其是北京讀大學,落戶之後,孩子以後不就是「京二代」了?說不定就輕鬆上清華北大了不是?
正因如此,關於上大學要不要遷戶口的討論,每年都會上演。但是要明白的是,大學遷戶口只是集體戶口,屬於「閹割版戶口」,只能享受部分好處,例如考駕照不用暫住證。
至於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是否是本地戶口,沒有一丁點幫助!
那麼到底要不要遷戶口呢?不妨看看大家怎麼說!
有人贊成上大學遷戶口。
以北京為例,在北京讀大學到畢業後,要是自己的能力足夠,在大學期間繼續高強度的學習,然後以絕對優勢考進某個單位,而這個單位恰好有戶口指標,並且成功搶佔指標,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北京人啦!
就算在其他城市上大學,留在當地的概率也很大,將來結婚生子,若是沒有當地戶口,孩子讀書問題怎麼解決?
當然,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居大不易。
在大城市讀書,誰說就要留在當地?再說了,大城市競爭激烈,沒有門路的農村孩子,要想在大城市裡打拼,也很不容易,租房、交通、生活,除去這些,工資還會有多少盈餘?所以不如大學畢業後回老家附近的城市,離家近,且父母能夠幫襯一下。
何況,把戶口遷過去,只用來讀書的話,將來萬一不在當地奮鬥,又得遷回老家,來來回回這一折騰,哪有那麼多閒工夫?
其實,遷與不遷,很多家庭的心中,都有一桿秤。這桿秤,跟現實有關。比如去北京上海讀書,畢業後不一定會留在當地,且年輕人喜歡闖蕩,去其他城市發展的概率,也很大。
同時,最重要的是房子。
北京上海的房價,大伙兒有目共睹,如果家裡不支持,僅憑學生自己,恐怕會異常艱難。那就得考慮家裡的實際情況了,能不能一次性掏出百八十萬付個首付?
不過,大學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考研究生讀博士,時間跨度就更長了!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賭一把呢?
戶口遷過去,學校會對接好戶籍部門統一辦理;實在是不在那兒混了,遷回老家,頂多跑兩趟,花不了幾個工作日。
相信很多選擇遷戶口的家庭,都是這麼想的,賭的就是那個「萬一」,萬一這幾年裡,孩子有了大出息,萬一這幾年裡家裡有了大變化,誰說得準呢?
但是,有一點得注意,戶口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
根據「過來人」的說法:
如果是非農業戶口,隨便怎麼遷都行;
如果是農業戶口,就有點麻煩了。如今國家正在扶持農村,戶口遷走後,相應的繼承權就會失去。有人就說了,畢業後轉回來不行嗎?行倒是行,只是轉回來的市級戶口而非農村戶口。當然,市級可以變成農村,就看你的關係和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