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心痛!
糾結,要不要爆發?!
剛剛新買的衣服,還沒來得及穿,被熊孩子用彩筆塗了個彩虹。
當我看到他趴在我的衣服上,胳膊四周散落著各種顏色的畫筆,而他卻一臉認真的在衣服上塗塗畫畫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憤怒的!!
是不是你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新買的玩具,可能面臨的是被摔爛,被砸碎,被拆解的命運,散落的零件在家裡隨處可以找到。
你是不是也氣不打一出來,跟你說了要珍惜玩具,你怎麼就是不聽?!爸媽掙錢不容易,怎麼剛買的玩具,你就給弄壞了,你怎麼這麼「敗家」!
面對破壞大王,我們到底要不要跟孩子爆發呢?
如果你爆發了,多半是因為你沒有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要破壞呢?背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 孩子真的是要搞破壞嗎?
我還記得當年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新買的樂高,第一件事,就是把裡面的說明書撕得粉碎,美名曰: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不要被禁錮的思維。
久而久之,孩子真的能夠憑藉自己的觀察物體的形狀、特點,根據自己的想像去拼搭呢。你別說,拼出來的效果還真是和實物有幾分相似呢。
所以,說明書的玩法一定是正確的嗎?創新玩法不可以嗎?孩子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來玩,不行嗎?雖然,他的玩法和父母不一樣,但他也只是在認真的玩自己感興趣的玩具而已。
杜威說: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幻想來源於認知,認知來源於實踐,實踐來源於不斷的破壞。
所以,破壞大王是孩子的探索過程和學習方式。
二 「媽媽,你看著我!」
這是我閨女打桌球時,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孩子一旦發現我沒有看她打球,下一個動作就是——摔球拍!
一開始我很生氣,經常吼她,讓她不要摔拍子。
後來我仔細觀察了幾次,才發現,每次她看我的時候,只有兩種情況,要麼是打的特別好,自己很滿意,教練一直誇她,她希望我能看到她的進步和努力,並且給予肯定的讚賞;要麼就是狀態很不好,自己不滿意,希望能得到我的安慰。
反思一下,孩子在刻苦訓練,需要肯定和安慰的時候,我在幹什呢?玩手機,聊天,瞎溜達。
所以,孩子摔拍子,壞脾氣,實際上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吸引我的關注,讓我及時給予情緒的反饋。
你是怎麼帶自己孩子的呢?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把玩具給了孩子,就不再理他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就能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搞破壞了。
三 沒事,媽再給你買新的!
孩子把玩具弄壞了,擔心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這麼說?
現在的家長總要把最好的給孩子。
玩具壞了?沒關係,咱們買新的!
丟了嗎?沒關係,買新的。
同款不同色,孩子很糾結?別怕,媽媽都給你買回家!
……
買買買,你的豪橫解決了你愛孩子的問題,卻帶來了她「不愛惜」的問題。
現在,你知道了吧?無敵破壞王們「打砸摔」的破壞行為,背後是有隱情的。
媽媽們怎樣才能不吼不叫不打不罵,既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又不造成浪費和敗家呢?
一 學會欣賞孩子的創造力
《少年說》中,那個用廢紙做出戰鬥機模型,設計出殲35圖紙,並且還用各種道具助力它飛行的鬼馬男孩王弈瀟說:「媽媽總反對我的一切創造…(家裡)弄得家跟豬窩似的,你到底在幹什麼?而爸爸說:人家在發明科學,懂不懂?科學,懂不懂?」
是爸爸的支持和肯定,爸爸的「並肩作戰」,讓孩子充滿自信,成就了孩子的發明創造。
就像莫泊桑說的:「創造包括萬物的萌芽,經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樹木的開花結果。」
二 學會修補壞玩具
家裡的壞玩具很多,孩子每次提出買新的,我就會拿出工具箱,帶她一起修補舊玩具。修補的過程是愉快的,我坐在小椅子上,孩子坐在小板凳上,從小小的手中接過膠帶,剪子,針,線…我們一會兒輕聲的聊著天,一會兒放肆的笑著……多麼美好的親子時光啊!還有誰想買新玩具?
修補完成,我們再給玩具一起找個家,每次玩完以後,把玩具送回家。既讓孩子有了整理意識,也讓孩子學會珍惜玩具。完美!
三 請把關注點從手機轉移到孩子
像關注手機一樣關注你的孩子,及時感知他的情緒,並給予相應的反饋。讓孩子知道你時刻都在關注他。
所以,我看到孩子在衣服上畫的那幅畫,沒有跟他發脾氣,而是把衣服當成了家居服穿,我還告訴孩子:我喜歡你的這幅畫,但是以後請不要在衣服上畫畫。
事情就這樣愉快的解決了。雖然有些心疼,但是想讓孩子有創造力首先要能忍受他們的破壞力,不是嗎?!
現在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
——〔英國〕穆勒:《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