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二胎媽媽被頂替上大學:再好的教育,也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2020-08-28 飛慕課

慕課君說:


最近,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上了熱搜。


陳春秀,一位36歲的二胎勵志媽媽,也被多數人熟知。


怎麼回事呢?


在高考「落榜」16年後,陳春秀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卻發現自己在山東理工大學讀過書,且順利畢業了。


她這才知道,自己當年是被別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


在這16年裡,陳春秀一直為高考落榜而深深自責。


要知道,窮人家的孩子,上大學是跳出「農門」的唯一途徑。學費,都是父母從牙縫裡一點一點摳出來的。



可見能上大學何其不易,可這一成果卻被別人輕輕鬆鬆竊取了。


別人拿著她的學籍進事業單位,而陳春秀卻只能做一些底層的體力活維持生計。


事後,涉事女子已經被註銷學籍,並被單位開除。


而山東理工大學也有了最新回應,稱「陳春秀女士通過媒體表達了重新到高校就讀的意願」,學校對此高度重視,「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助其實現願望」。


此前,當陳春秀要求恢復學籍時,是被山東理工大學以「沒有先例」為由拒絕。


陳春秀最後如果能恢復學籍,當然是皆大歡喜的。


但慕課君希望,她不要把沒上大學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去逼孩子改造孩子,讓孩子活成她想要的樣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慕課君翻閱了很多權威媒體的報導,發現了一個細節:


在一個小房間裡,陳春秀陪著兩個孩子學習。


她極其認真地給孩子們出題,批改作業,檢查作業。


她說,在生活上,她對孩子們很寬容,但在學習上,她要求極其嚴格,堅信:「讀書,才是窮孩子唯一的出路。」


每個孩子的天賦和個性都不一樣,讀書,是寒門出貴子比較直接普遍的路。


但有遠見的媽媽,要知道,那絕對不是孩子唯一的路。


父母最大的錯誤
是成為孩子的統治者


有一本書,叫《媽媽的悔過書》。


作者李柳南是韓國人,她是校長,也是教師。


工作能力非常強,凡事她負責的班級,基本都是第一名。


可這位優秀的教育者,在孩子眼裡卻是非常糟糕的媽媽。


她培養出了兩個成績優異的孩子,但他們卻在高中選擇休學在家,吃喝玩樂打遊戲。


他們視母親如仇人一般,一句話都不想多說。


面對這樣的反差,李柳南難以接受,才有了這本悔過書。


李柳南原本對孩子有著極高的標準:我的孩子至少要比我優秀,要比我教的學生中的最優秀的還要更優秀。


於是,她總能按時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永遠是把手放到電視上,根據發燙程度來估計孩子看了多久電視:「電視都要著火了,就是這樣作業才不完。」


當孩子想要辯解,李柳南卻更加火上心頭,「六點前把作業寫完,沒寫完就不能吃晚餐。」


檢查作業時,更是各種指責:「這題為什麼會錯?怎麼可以犯這種錯?你看電視那麼久,我就知道成績一定不會好了......」


孩子最終確實活成了媽媽眼中的樣子,但卻如行屍走肉般,失去了自我。


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自戀母親」的概念,它有兩種極端,一是「事必躬親」,一是「心不在焉」。


前者是天下即我,我是為你好,你都得聽我的;後者是我即天下,除了我誰也不管。


而李柳南更像是兩種的混合體,把孩子培養成自己的「炫耀品」,事事聽她使喚。


在《母愛的羈絆》裡提到,自戀母親會導致兩種類型的孩子:一是「高成就動機型」,必須以努力工作證明自己,工作工作再工作,以此逃避與母親相處,這類人試圖用各種成就彌合內心的脆弱;


一種叫作「自我破壞型」,就是很容易放棄,喜歡用各種成癮的東西來麻痺痛苦,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後就破罐破摔。


李柳南的孩子成了後者,辛辛苦苦考上的高中,說不去就不去,蝸居在家變成了廢人,讓人惋惜。



在《媽媽的悔過書》裡,李柳南提到了一個概念——教練型父母:


能讓孩子說話的父母;能從容聽孩子說話半小時以上的父母;當孩子說話時,能注視著孩子表示贊同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總會試圖理解孩子的內心。


李柳南反觀自己,「別說三十分鐘了,就連三分鐘都不曾與孩子好好對話過。」


每次和孩子的對話裡,無不帶著催促、指示、控制的味道:


「作業做了嗎?

書念完了嗎?

考試考得好嗎?」


最後,李柳南才懊悔道,「原來,我並不是父母,而是管理者、監視者還有統治者。」


這樣的教養方式,不但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內驅力和人生的追求,母子之間也漸行漸遠,一堵高牆橫跨母子之間。


有遠見的父母

重視孩子的學習

更會支持孩子的興趣


最近,一個網名叫鍾美美的男孩,因為一系列模仿老師的視頻走紅。


粉絲數迅速突破百萬。


慕課君前幾周的笑料基本都被他承包了。


丟書抱臂一氣呵成



模仿佔課老師受委屈那段也很絕,把老師的氣質捏得死死的。

(點擊上面視頻直接查看)


鍾美美的突然爆紅,受到了很多媒體和廣告公司的關注。


甚至有一家媒體公司,為他開出了一年100萬的籤約酬勞。


小小年紀,就能掙一百萬?這牽動了多少父母的心呀。


但,想培養一個鍾美美,絕對不容易。


你別看他拍的視頻,基本一條10分鐘就搞定,不用寫臺詞,很多都是一遍過。


就連鍾美美接觸不多的旅店前臺,景區售貨員等,靠一兩次接觸或想像,模仿時的細節和眼神就能做到真人現身一般。


很明顯,鍾美美是非常具有表演天賦和愛觀察生活的孩子。


鍾美美的成功看似不難,其實就難在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我們想一下,鍾美美最初模仿的對象是誰,肯定是父母。


而且表演,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不務正業,但他的媽媽卻沒有去責備或者否定孩子。


但凡有一次否定責罵的行為,或許就不會有我們前面看到那麼生動有趣的表演。


當記者採訪鍾媽媽時,她也表示,平常沒有過多幹涉過孩子,只要學習不下降,興趣愛好基本不會制止,並且還會幫著找一些人物,推薦給孩子去模仿。



看到孩子火了之後,鍾媽媽並沒有打算把孩子當做賺錢的籌碼,而是拒絕了所有的廣告。


她告訴孩子,「火可能是一陣的,但你不火也是正常的」。


「要是籤約,公司會三天兩頭找他,可能無法正常學習,而他這個年紀,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讀書!」



看到這段採訪,慕課君特別感動。


感動在於,鍾媽媽沒有否定讀書的重要性,卻也沒有忘記支持和守護孩子的興趣和夢想。


畢竟,為了讀書,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熱愛的父母,實在太多了。


看過一期《少年說》,對一個小女孩印象深刻。


這個小女孩語文特別好,愛寫小說,從三年級開始寫到現在,整整4年,寫了30多萬字。



然而,這56本30萬字的心血之作,一下子就被父親撕掉了。


理由很簡單,擔心女兒一心鑽研小說,偏科上不成大學……



看到這一幕,我內心特別心酸,但凡父母對孩子有一點尊重,也不會選擇用最粗暴的方式來毀滅孩子的夢想。


小小年紀就能寫出30萬字的小說,足以顯示女孩在寫作方面的特長和熱愛。


但是這位父親卻不管不顧,無情扼殺!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


但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那將會衍生出來很多負面情緒。


這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才是每個父母教育的起點。


3個兒子全部考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怎麼做到的


要說如何當好一個媽媽,我首先想起一個人,陳美玲。


陳美齡的人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精彩紛呈。


她在14歲的時候出道,曾與鄧麗君齊名,和張國榮是好朋友,是那個年代家喻戶曉的青春偶像。


△陳美齡當紅時期的一些專輯封面


在她最紅的時候,她選擇了退隱生孩子,然後又培養出了三個斯坦福的兒子。


要知道斯坦福近年來的錄取率不到5%,考上斯坦福一向要難於考哈佛。


除此以外,她還是出版了八十多本書的暢銷書作家。


慕課君從陳美玲身上總結的三點,希望大家有所啟發。


01 尊重差異,讓孩子接受自己


雖然他的孩子們選擇了一模一樣的學校,但是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方向。


陳美玲在對三個兒子的培養上,非常善於挖掘每個孩子的不同:大兒子處事認真,正義感強;二兒子有藝術氣質,情感豐富;三兒子善於交際,溝通能力強。


她發現大兒子特別喜歡數學,但語文不好。於是專門請了家教,不是補習短板語文,而是輔導數學。


大兒子在家教的幫助下盡情鑽研數學,成績越來越好,自信心也蹭蹭往上漲。


之後,竟然連不太擅長的語文,成績也跟著上去了。


02 懂得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


在陳美玲的教育觀點裡,就反對強勢、包辦一切的媽媽。


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適當放手、信任孩子,允許他勇敢探索、試錯、做選擇、表達自己的觀點。


但是在放手之前,應該讓他培養自己的判斷力,這箭才不會射偏。


陳美齡的大兒子,在中考結束後,就自己選擇高中了。並且放棄了已經考取的排名前三的學校,選擇了有騎馬和野營的柴契爾學校。


陳美齡雖然吃驚,還是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事實也證明這個決定非常正確。


她表示:「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判斷狀況,獨立做出抉擇,最後對結果負責的整個過程,在培養出能做出正確判斷的孩子方面,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訓練。」


這項訓練,陳美齡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利用各種選擇的機會例如買雪糕選口味,拋出各種問題,提供思考的訊息和資料,讓他們在頭腦中組織想法,把握狀況,做出抉擇,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思考的習慣。


如此,在孩子要做出人生重大決策的時候,就不用再擔心什麼了。


03媽媽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陳美齡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是她身先士卒,通過自己努力拼搏成為孩子們近在眼前的偶像與目標。


在陳美齡碩士畢業回到日本,再次翻紅後,卻因為當時的日本社會不接受她帶著兒子上班、不接受「工作媽媽」,遭到輿論口誅筆伐。


當時,她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於是她帶著大兒子、懷著二兒子,成功申請到史丹福大學博士入學資格。


她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用畢生的心血做一個「教育媽媽」,用自己的人生去證明,女人可以兼顧工作和家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有多拼?


星期五生完第二個孩子,休息了三天,星期二又回到了斯坦福的博士課堂。


上課時,陳美齡將大兒子送到學校裡的託兒所,襁褓中的二兒子則由一位好友抱到教室外,餓了就出來餵奶。


△二兒子昇平在斯坦福附屬醫院出生


花費整整五年時間,她不僅拿到了教育學博士,還成為了日本實現《男女就業機會均等法》和育兒休假制度的原動力。


她豐富的人生歷程,最後都成為了教育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教育學者尹建莉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說:


人生的終極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個人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獲得了幸福。尊重孩子的天性,倡導孩子自主選擇,過上屬於自己的人生,比起讓他活成父母期許的樣子更有意義。


最後,分享一篇散文給大家,《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咦?

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慢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引導他尋找適合自己的路,我們會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和人生風景。


老闆說

一條評論

都給慕課君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轉發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託拜託

本文編輯:慕課君


看完文章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喜歡文章,就分享給朋友看一看吧


相關焦點

  • 再好的教育也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一年前,我放學回家路過一小學,突然遇見我多年不見的大學同學小莉,寒暄幾句後,我得知她12歲的兒子讀六年級。她也得知我是鋼實點點班的班主任,出於禮貌,就請我和她母子倆一路去她家做客,順便請教一下教育孩子的事情。她家就在學校附近,不一會就到她家,她叫我坐一會兒,她立馬就去廚房忙活晚餐。
  • 再牛的教育,也都始終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各種因素必然的結果。小時候在家裡就打好根基的孩子,就像一棵蓄勢待發的小樹,只要合適時機,他就可以茁壯成長,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而媽媽,則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中,很多時候,再厲害的教育方法,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 再牛逼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再牛逼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兒子有獨立的銀行卡、獨立的房間、獨立的書桌等,媽媽進他房間之前必須敲門,處理和兒子有關的事情也必須取得他的同意,非常尊重他。朋友是個知書達理,有禮有節的人,而且非常堅韌,這麼多年來從未聽她提起半句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媽,兒子教養好、學習好,再正常不過,實在是不需要刻意培養!
  • 再好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兒子有獨立的銀行卡、獨立的房間、獨立的書桌等,媽媽進他房間之前必須敲門,處理和兒子有關的事情也必須取得他的同意,非常尊重他。朋友是個知書達理,有禮有節的人,而且非常堅韌,這麼多年來從未聽她提起半句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媽,兒子教養好、學習好,再正常不過,實在是不需要刻意培養!
  • 再牛逼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可以說,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媽媽。有以下這些特點的媽媽,孩子一般都很優秀。1不比較的媽媽「你看隔壁的又得第一了,你學學別人啊!」「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再看看你自己!」正如胡適談到自己的母親,他這樣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媽媽情緒穩定,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願每位媽媽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留出一片淨土給心靈,為了孩子,更為了我們自己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 25歲爸爸的這些牢騷讓我覺得:再好的教育,也抵不過一個優秀的媽
    會教育的媽媽能夠成就一個孩子,不會教育的媽媽可能也會「逼瘋」一個孩子——哪怕孩子長大成人,哪怕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放過!最近,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條新聞,讓人很是心酸!「她不是一般的媽,懂不懂?」「你十個媽都抵不上我一個媽!」……從這段視頻中,通過這個年輕爸爸的描述,我們看到,其實一直以來,他媽媽都把他當成小孩一樣看待,小到睡覺,大到帶孩子等。媽媽愛孩子這本沒有錯,但若媽媽用錯了方法,不僅得不到孩子的感恩,反而容易養出孩子的「仇恨」。
  • 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16年後變36歲農村婦女再圓大學夢現實嗎?
    看到的一則激動人心的消息,16年前山東農家女孩被別人頂替上大學,16年過去了,她曾經報考的大學如今發布聲明,會配合她完成大學夢!後來結婚生子,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個36歲的農村婦女。然而陳春秀至今都沒有收到頂替者的一句道歉,至於操作這一切的幕後者到底是誰,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有人說,悲劇已經發生了,要點賠償金算了,人到中年上個專科又能怎樣?有人說,上完大學都40歲了,還有什麼用呢?現在大專學歷都爛大街了,本科都一抓一大把!
  • 34歲生一胎36歲生二胎,兩年後寶媽後悔:「別學我生二胎」
    因為生活壓力或者事業上的雄心,很多女性結婚後都遲遲不敢生小孩。大家都打算度過事業上升期以後工作穩定了,生活質量也有保障了,再踩著35歲的尾巴生孩子。在34歲生下一胎,生產時因為血脂異常過程有驚無險,剖腹產生下一個男孩。生產後還不滿一年便又懷上了寶寶。生二胎時她36歲,遇到了和一胎相同的問題,但情況更加嚴重,家人都為她捏一把汗,最後還是剖腹產,母女平安。但小姑子接下來的日子,用「雞飛狗跳」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 34歲生一胎36歲生二胎,兩年後寶媽後悔不已:「別學我生二胎」
    因為生活壓力或者事業上的雄心,很多女性結婚後都遲遲不敢生小孩。大家都打算度過事業上升期以後工作穩定了,生活質量也有保障了,再踩著35歲的尾巴生孩子。
  • 姚晨育兒方式:再貴的教育,都抵不上一個會教的媽
    姚晨育兒方式:再貴的教育,都抵不上一個會教的媽 2020-07-09 1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36歲媽媽深夜發朋友圈:「大家別學我生二胎」,令人唏噓感慨
    國家提倡生二胎,婚姻法要求女性經濟獨立,醫院提倡媽媽們母乳餵養,育兒專家們則表示最好不要隔代帶娃,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需要媽媽的陪伴,而工作崗位又需要女性不休產假、不提前下班接孩子放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生一個孩子就已經夠受的了。
  • 13歲的鐘美美拒絕了100萬:再好的教育,也抵不上一個有遠見的媽
    by 小雨媽最近,有個網名叫「鍾美美」的13歲小男孩,在網上火了。他的迅速躥紅,還要從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多個「模仿老師」的視頻說起。不功利,也不貪婪,很慶幸鍾美美能有這樣一位好媽媽。可有一位男孩,就沒有鍾美美那樣的好運氣了。說的正是假笑男孩Gavin。9歲的Gavin其實是名網紅二代,他的出名還源於他的舅舅。
  •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個人生導師再好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我以客人的身份去朋友家,我的朋友是一個單身母親,兒子獨自一人,但是他正忙著在廚房裡吃晚餐,所以我坐在客廳裡打電話。我朋友8歲兒子很可愛我擔心那會很無聊。他拿走了他所有喜歡的圖畫書,把它們放在我面前,然後說:「阿姨,我會和你一起讀這本書。這真的很有趣!」,嘲笑這可愛的寶藏。「謝謝。」於是,他打開了一本彩色的圖畫書,並開始真誠地介紹每個故事。真的很溫暖我的心。
  • 「別學我生二胎」,36歲碩士寶媽深夜發文,看完淚目
    網上流行一個段子:國家放開政策鼓勵生二胎,婚姻法提倡女性經濟獨立自主,醫院反覆強調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專家不主張隔代帶娃,小寶寶希望媽媽能陪在身邊成長!當所有的指向都傾向於媽媽時,這些相互矛盾的要求對於寶媽來說真是太難了。
  • 蔡少芬46歲生3胎,產後狀態讓人堪憂,高齡產婦終抵不過現實
    蔡少芬46歲生3胎,產後狀態讓人堪憂,高齡產婦終抵不過現實中國人一向很崇尚"多子多孫",因為老人們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多生孩子,今後總有父母們享福的時候。不過當代的年輕人思想已經比較開放,另一邊還要面對經濟方面的壓力,自然不敢多生。
  • 再好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爸媽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為了自己的夢想事業,一直奮鬥;為了自己深愛的兒女,拼盡全力,不斷超越。01身教重於言傳教育孩子,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 再牛逼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這四個字
    ,這麼多兒童教育的課程讀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個中國家長都有不快樂的童年,因此都在拼了命的研究全球各種教育理念,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再牛逼的教育理念,說白了抵不過四個字,說白了抵不過四個字:言!傳!身!教!不過,好像並沒有太多家長想起來這四個字。我們這一代的人做父母,拼了命的給孩子買買買,想要給他全世界最好的東西,哪怕是一塊香皂,一瓶沐浴露。再者,我們拼了命的讀書,學育兒學教育,一年花好幾萬送到早教中心親子遊泳館。
  • 兒子11歲了,他很想要個弟弟或妹妹,36歲了,能生二胎嗎?
    我生活在廣州,兒子卡卡上了小學後,發現很多同學都有弟弟或者妹妹的,於是,他也問過我說,能不能給他生個弟弟妹妹?因此,這個問題,我曾經很認真地思考過。卡卡媽覺得,要不要生二胎,最重要的,是看爸爸媽媽的意願以及經濟條件,不能說兒子想要弟弟妹妹,然後爸爸媽媽就生個弟弟妹妹。
  • 為什麼懷二胎要比頭胎更累?原因逃不過這幾方面,寶媽們辛苦了
    為什麼懷二胎要比頭胎更累?原因逃不過這幾方面①懷頭胎時寶媽年輕,身體素質好,懷二胎上了年紀,身體素質開始下降以小璽為例,她懷大寶的時候27歲,現在懷二胎34歲,雖說前後也就差了幾年,否認不了的是當年還算年輕,也處於最佳生育年齡,所以一切都還好。
  • 為何二胎要比頭胎累?跟這3個因素關係大,哪個因素孕媽都躲不過
    @斷電啦:「懷孕必然是很辛苦的,但身體上累一點,心裡卻是甜的,我懷老二的時候大寶4歲多,小暖男一個,不僅懂事了,還學著照顧我,孩子他爸天天教育他,說媽媽現在是重點保護對象,每天被一大一小兩個男人寵著,累點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