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歡「精緻露營」,卻不是喜歡露營本身,而是在露營中所創設的場景,以及在場景中浸潤的情感、格調,所投射的人格和品味給人帶來的儀式感、存在感以及認同感。 歸根究底,露營已不再只是單純的針對戶外運動的住宿承載體,它開始被「硬核戶外群體」之外的人群發現、接受、模仿,並且再創造。這類人群往往對生活方式有更高的需求和探索,對品味和格調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
要不是在一個月前參加了那次露營活動,章超慧(三夫賽事CEO)不會知道「露營」還可以如此「誇張且複雜」。20年的戶外從業經驗,讓她對戶外擁有了可以稱得上專業的認知,諸如野外露營要追求輕量化、功能性、辨識度等。但她沒有想到有一批年輕人所推崇的露營方式,幾乎顛覆了她的認知。
「他們的帳篷看上去就很重很重,沒有拖車幾乎寸步難行,他們在帳篷裡擺滿了主人的喜好,竟然有梳妝檯和檯燈還有一張雙人大充氣床墊和一張狗皮褥子。
「他們的營地有各種有趣的玩意和市集,那些在我們眼裡打死也不會帶出來戶外的玩意(聖誕裝飾燈,紅酒杯,餐墊和餐巾,各種拼著討好主人的舒適躺椅,冰箱,投影,洗衣機,音響),在這裡卻成為各種美好,感覺這麼來一趟不住個十天半個月絕對不能走。」
「瘋了!他們幾乎把整個廚房都搬到了野外。」林陽(國內咖啡品牌cup/one CEO)也發出了同樣的驚嘆。
有別於傳統露營,這種露營方式被稱為「Glamping」,縮寫自「Glamorous Camping」(優雅的露營),國人把它譯作輕奢露營、野奢露營、豪華露營、高端露營,或者是精緻露營(以下稱為「精緻露營」)。
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其宗旨:想要親近自然,但又無法割捨空調、床墊、沙發、吊燈等現代人元素,最好還有戶外黑科技來烹飪、存酒等,甚至還有自己喜愛的收藏品。
英國《郵電報》分析認為這一波Glamping熱潮背後的主要推動者是經濟充裕的 70 後和 80後。這些收入穩定,有一定社會壓力,又渴望輕鬆全家出遊的人群是Glamping最大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再以舒適為代價,只需花費一些錢,就能獲得私人訂製的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
王吉剛(國內帳篷品牌「自由之魂」創始人)在2017年參加了GO OUT CAMP,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王吉剛感到震撼——營地景色美麗,基礎設施布局合理且完善,那些露營者大多帶著孩子或寵物、以家庭為單位,他們穿著時尚且潮流,準備得很精緻,「就像是把家裡的所有東西都搬到了戶外那樣」。
在佔地達13萬平方米的營地,王吉剛沒有看到收垃圾的地方,活動結束,營地裡沒有留下任何垃圾,露營者的環保意識可見一斑。
同樣讓王吉剛感到驚訝的是,他看到不少中國人在那裡露營。 戶外露營,在國內還是小眾的存在。傳統的露營方式是徒步露營、登山露營,這些人基本都是硬核戶外群體,對裝備的輕量化、便攜化、功能性的要求極為苛刻。「虐」幾乎是這種露營方式的代名詞,這成了限制其他群體開始這項運動的圍牆。
房車露營、自駕露營讓露營以一種更為奢華的方式進入硬核戶外以外的人群。家庭露營在這兩種方式的承載下,也難逃小眾的藩籬。
精緻露營在中國的出現,更像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它不虐且精緻地滿足了人們走進山野需求的同時,又不那麼奢華到略顯無趣。 「之前我看到精緻露營這種方式,覺得很矯情,像作秀。我印象裡的露營就應該是虐的、簡單的,而這種穿著華麗,帶那麼多附屬品來到山野的方式,背離了我所認識的戶外,讓我感到不適。」某戶外編輯說,「現在再看,也就接受了這種存在。它像是一種潮流,突然就炸開了。」
但事實上,精緻露營的推動者,更希望它不僅僅是一種潮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戶外文化。
精緻露營在中國的萌芽發生在近3年。 「當時國內沒有精緻露營的概念,我們瞅準了家庭露營這個方向。」火楓內銷事業部總監張曉宇說。
火楓在2013年、2014年、2015年陸續推出了更適合中式家庭露營使用的大功率爐頭、體積變大的火鍋、吊蒸鍋、中式炒鍋等產品。 中式家庭露營過程中經常需要使用到一些大功率的電器,但戶外供電也一直是露營等戶外旅行者們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這時候只需要一款好的戶外移動電源的產品就能解決他們的煩惱,但是怎麼樣才能挑選到一款好的戶外移動電源的產品呢?小編認為要做到這幾點才是關鍵:1、AC功率高,產品容量大;2、散熱快,抗衝擊力強,質量有保障;3、產品保護裝置完善,使用安全放心;4、造型美觀,性價比高。
很明顯SADE戶外移動電源都完美的符合關於上述的幾點要求,SADE在戶外移動電源一直秉持著「以用戶為中心」,堅持用產品給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所以這次SADE戶外電源推出的新品SKA1500,在原有產品基礎上做出了許多改進,無論是在產品外觀上還是產品功率上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用實力來說話,SADE真真正正的做到了。
金秋九月,SADE戶外移動電源旗下多爆款產品打折優惠福利多,還有更多驚喜豪禮送不停,機會不等人,錯過現在後悔一年,還等什麼,趕緊過來搶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