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為人處事怎麼才能做到恰到好處?隨緣惜緣不攀緣是原則

2020-12-25 八零後農民工小哥

我是石頭,一個85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

在這裡每日一更。

如果可以,請給個關注。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

為人處事是我們人生中一個非常極其重要的課題。

但如何為人處事,卻又是人生課題中極重要的部分。

市面上流通了非常多關於人際交往的書籍,但你從《天道》的層次中透過人性之後,再來看這些書籍所闡述的

你會很驚訝地發現,你看了一堆最正確的廢話。

為人處事的最高指導原則是什麼?

究竟本來。

1

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眾生立場

眾生只願意看到所看到的,理解所能只能理解的。仰視不同的文化,便有了仰視,揣測,嫉妒,發洩等種種的因缺有需。

你會做人嗎?你知道怎麼做人嗎?你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原則嗎?

這些問題可能很可笑。難道我們活了這麼多年,竟然沒有活明白嗎?

可能答案是真的,我們確實沒有弄明白。

我們唯經驗,教條主義來經營自己的人生理念。最後我們得出的實際結論卻唯不住經驗,教條主義的果。

人是可以背信棄義的,人是可以不講良心的,人是可以被憋死的。

眾生都會發現,尋找那些向上的圈子去融入。但不論你如何去試圖融入那個本來不屬於你的圈子,看似你已經與這個圈子打成一片,實際你始終是圈外人,邊緣人士。

什麼是究竟本來?

守住你的本分,便不會徒增煩惱。

因不同圈子有不同的文化,並非因為你站到了這個圈子的立場裡,你就擁有了他們這個立場的文化。

神是境界,心是願望。#天道#

一個連立場都選不明白的人,你覺得什麼樣的圈子,會接受歡迎?

首先要有你立場的文化,你才能揣著文化,評說其它立場的文化。

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眾生立場

2

傳統文化的死結在一個靠字。

」靠「字反應到眾生文化立場上,便成了人情文化。

丁元英在五臺山與智玄大師論道時,曾經就傳統文化做過一次總結。

「晚輩以為傳統文化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

當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到當下時候,變成了人情文化。

靠,不再是一個貶義詞,還是正大光明的褒義詞。

能靠上,成了一件可以因為借下了東風,而臉上有光的事情。

每個眾生的立場不同,觀點,認知,價值取捨亦不相同。但因人情文化,會把每一個立場不同的眾生融洽在了一起。

可是人情文化真的解決人情文化立場之外的問題嗎?

答案是肯定的,解決不了。

但即便是問題解決不了,這個人情你還是要還的。

當下的社會中,那些會用人情,懂人情,玩轉人情的人,被我們稱之為高人。

這類人,精通人情文化,在其中如魚得水。

但更多的人,是患有社交恐懼症,對這種能玩轉人情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人情文化也不是為人處事的究竟本來。

只不過是有術無道,止於術。

3

如果是隨緣惜緣的本來,

你能看到我也是惜緣隨緣的因果

肖亞文曾在飯桌上講了一件事情。

她曾經因,為人處事怎麼才能恰到好處,請教過丁元英。

丁元英告訴她,恰到好處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來,是假的就立不住。

可肖亞文聽不懂,問什麼是究竟本來!?

丁元英說,一切。

可是她還是聽不懂。便直接問,你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吧。

丁元英說了一句話:隨緣惜緣不攀緣!

隨緣惜緣不攀緣是究竟本來嗎?

與佛家而言,隨緣惜緣是恆順眾生!不攀緣,是止於修行。

故而,這句話還不是究竟本來。

只是更利於眾生理解,利於眾生實際操作而已。

隨緣惜緣不難理解,但真正用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卻很難做到。

隨什麼樣的緣?是隨善緣隨惡緣?

隨善不隨惡是起了分別心。那麼遇到惡緣,該怎麼隨?

惜緣的本來是不是攀緣?

如果不是因缺有需,又何來惜緣?

丁元英所說的一切,是什麼?

是道,是規律。

隨緣惜緣是事物客觀發展的變化規律,不以眾生的意志為轉移。

那麼不攀緣,便是了心之苦。

故而,隨緣惜緣不攀緣!

相關焦點

  • 《天道》:人與人的關係如何做到恰到好處?隨緣惜緣不攀緣是關鍵
    和人相處,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能夠讓自己舒服和讓身邊的人舒服就沒那麼簡單了,這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社交能力的,而在《天道》中肖亞文就是一個優秀的社交達人,憑藉著「隨緣惜緣不攀緣」讓自己活成了人生贏家。「隨緣惜緣不攀緣」是什麼意思?
  • 惜緣隨緣莫攀緣,和志同道合的人相遇,不用攀緣也會擁有真心
    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當你對待一個人抱有一種平常態度的時候,反而能夠擁有對方。這種情況其實也就是隨緣。 光是隨緣還不夠,還要學會惜緣,有些人註定就只能夠在你的人生中走過一段路程,可能這次見了,以後的一輩子都要相隔兩地,就像已經有過交叉點的射線一樣,只能夠往不同的方向越走越遠。
  • 《天道》:從打工妹到女總裁,肖亞文逆襲全靠這七個字,值得一學
    《天道》是一部很受廣大朋友所喜歡的電視劇,它有什麼地方如此讓人著迷的呢?按常人的角度來看,它就是一部很普通的一部有關商界權謀,成功學等的作品。這一點也是我不得不接受的觀點,要不它怎麼會稱它為「商界的聖經」。在《天道》中,丁元英所說的「文化屬性」,到底說的是什麼?
  • 天道:一個人能力再強,若不懂這條規則,便會贏在當下卻輸掉未來
    贏在未來的規則:隨緣惜緣不攀緣喜歡《天道》的朋友都知道丁元英是一個非常善於布局的高人,他的高明之處是對一切人與事都運籌帷幄,甚至是在格律詩公司成立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了未來的結局。那就是「隨緣惜緣不攀緣」,最開始一直陪伴在丁元英身邊的是肖亞文,面對丁元英這個厲害的牛人,換作是其他人早就想要攀附上去意圖獲取一些幫助,但是肖亞文卻沒有,這就是隨緣。
  • 電視劇《天道》中藏著兩個「不」字,悟透了,勝過你刷劇100遍
    《天道》中的扶貧神話怎麼來的?其實一開始就是馮世傑一心想帶王廟村脫貧致富,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馮世傑做的這些也成就了自己,後來官司勝訴後,馮世傑帶著王廟村的生產體系重新入股格律詩公司,得以繼續王廟村的扶貧事業。
  • 《天道》:同樣是在「高人」身邊,為何最後成功的是肖亞文?
    今天我們不談丁元英(王志文飾演)的非凡智慧,我們說一說電視中一個比較鮮明的角色,她就是肖亞文!《天道》這部電視劇的原著是《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電視劇時好多的精彩內容都被刪減掉了。在看電視劇的同時,你也可以參照一下原著,這樣好像是「開了一扇窗戶,看見了和以往不一樣的東西。」
  • 《天道》:任何一種命運與文化,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天道》不論會有多少種解釋,都逃脫不了你頭腦裡的那個主對文化的理解的極限。你聽不懂的,不要急於判定他是錯。你認為有所感悟的,也不要急於去贊成。
  • 什麼是隨緣,什麼是攀緣
    第九個問題是:什麼是隨緣,什麼是攀緣。這個問題,問的同修也比較多,說老師老講「隨緣自在,攀緣煩惱」,我們怎麼就掌握不好,什麼時候叫隨緣,什麼時候叫攀緣?在這裡,我給大家先給一個答案,就是先說說什麼叫隨緣。就這麼幾句話:遇到了事情,盡心盡力去做,做過了,好壞都不掛在心上,這就叫隨緣。很簡單。第二句話,就說,什麼叫攀緣?
  • 為人處事五原則,誰不遵守誰吃大虧
    文|齁神在職場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有這麼五個為人處事的原則,誰要是不遵守的話,指不定在交往的過程中,什麼時候要吃大虧呢!趕緊看看這五個原則你都知道不知道吧:一、勿目中無人---就不會讓別人看不起如果你目中無人,那麼你在別人眼中也不是什麼大人物,別人也不會看得起你。所以為人處事上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也就是勿目中無人,只有把握好這個原則,在交往的時候,才不會因為彼此心裡不平衡而耽誤關係的建立!你覺得呢?
  • 與人相處,只要掌握這個原則,混的都不會差
    讀完這本書,對其中一句話特別欣賞,那就是:隨緣惜緣不攀緣。人與人的交往,人與人的相處,只要能夠掌握這個原則,混的都不會太差!為何這樣說呢?這句話從字面上看,非常簡單,人與人的緣分,是非常微妙的,你可以珍惜與他人相遇的緣分,也可以隨遇而安,但是呢,你不能去攀緣,也就是說,不要老是卑躬屈膝,去向他人點頭哈腰,或者乞求得到他人的垂憐,給你施捨一份同情。
  • 天道: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不妨試一試天道中的2條規則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情況,那些沒有才華智商不高的人,他們往往能左右逢源,一路上順風順水!今天就來講解一下【天道】中,葉曉明。天道這部電視劇值得你觀看一百遍的電視劇,劇中的主角丁元英的演技堪稱經典。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我建議你去看一遍。
  • 《天道》如何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圈子和人脈是階層的產物
    《天道》世上最好的人際關係就是隨緣惜緣不攀緣任何關係背後都是利益,剛剛好就是相關者利益最大化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個人,如何和人打交道,以及面對事物發展變化,如何把人這個多元的複變函數(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
  • 按照這三個基本的原則為人處事,你的城府就不淺!
    【1】給自己留點餘地和退路,確定的事不確定化的原則。大家可能比較懷疑這樣一個原則。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容易理解了。他們會先把這個事情接下來,然後把自己認為確定的事情不確定化,直接告訴領導,這個事情我一定全力以赴的舉辦,但是至於能辦成什麼樣的結果,我真的不敢給你打保票,如果事情辦成了,我會及時的向你匯報,如果事情辦不成,我們在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你看看把確定的事情不確定話,最後不管事情能辦成還是辦不成,他都不承擔任何的責任,讓領導也沒有話說。所以要想讓自己有城府,就必須好好的琢磨透這樣一個做事為人的基本原則。
  • 《天道》啟示:一個人為人處事,越早懂得這兩條規律,越容易成功
    人生於世,離不開待人接物,一個人越有本事,在為人處事方面,越懂分寸,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今天為你帶來為人處世的2條規律:1、懂得吃虧為什麼中國古語講吃虧就是福?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的好感很容易,那就是要學著吃虧。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愛佔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歡愛吃虧的人。
  • 從《天道》分析「文化屬性」對價值觀的指引
    弱者也自有他自己的價值觀,這種思維導向更多的是依附,是不求自我進步而想獲取的一種天上掉餡餅的心理。就好比《天道》裡的劉冰,總是想從強者中去破格獲取,或是撿現成的功名,但凡遇到困難便不敢前進,縮在原地卻又想從別人的成功裡分得好處。
  • 《天道》芮小丹俘獲丁元英:高級的女人,都是這樣抓住優質男的心
    《天道》的原著中,歐陽雪和芮小丹有一段討論:在什麼情況下,男人和女人會發生關係?歐陽雪的看法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我自己掙衣掙飯了,就不用賣自己了。」歐陽雪出生於破碎的家庭,她很小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因此她不相信感情,是一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
  • 《天道》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適合自己的路只有一條,別人的就是別人的,自己不修煉自己,就是神給我們醍醐灌頂也沒用,自己要能行,不行也得行,自己要不行,怎麼都不行。商業社會的競爭永遠比想像之中更殘酷,人性在利益、尊嚴、執念、信仰、追求、道德、規則、秩序下表現出來的層次感和豐富感讓人迷惑。
  • 聰明人為人處事,從不會跟這五種人較勁,你會嗎
    文|齁神在職場為人處事的第一原則就是不要隨便較勁,因為這會影響自己的分析和判斷。聰明人在為人處事上之所以聰明,就是他們能夠理智的做到不跟以下五種人較勁:一、死腦筋---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死腦筋的人,你可以理解為是那些愛鑽牛角尖的人。所以你在為人處事上跟他們較勁的話,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他們是不可能聽你的一言一語的,他們只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死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