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草長鶯飛,在巴中市巴州區大茅坪鎮土地埡村家庭農場的草莓基地,遠遠的就有濃香撲鼻而來。這兩天,草莓銷售一派火熱跡象,前來購買草莓的顧客絡繹不絕。這給該村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示範帶動村民敲開了致富之門。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奶油味草莓,你可以嘗一下,它的甜度比較大,你慢慢摘。」農場主李貴明熱情的給前來採摘草莓的顧客介紹到。
在草莓大棚內,綠意盎然,肥碩的紅色果實時隱時現, 大棚內到處穿梭著採摘的身影,整個大棚內充滿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今天來到這裡既享受了採摘草莓的樂趣,也享受了吃了這裡新鮮的草莓,心裡也很高興。」遊客孫先生說道。遊客李俊打趣道:「自己摘的才是有靈魂的草莓。」
農場負責人李貴明稱,每逢周六周天根本忙不過來,一天賣到上百斤不成問題,收入幾千塊錢,相當可觀。今年四十歲的李貴明以前一直從事水果批發生意,長期以來與水果打交道,自己也萌生了種植生態水果的想法。經過一番考察,他覺得自己的家鄉土地埡村是一個發展產業的好地方。於是他毅然放棄自己的水果生意,回家發展草莓種植。「想要種出一種比較健康的水果,正好家鄉政策也比較好,對回引創業也有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撐,包括土地資源也比較好。所以2015年我就流轉了土地,進行了水果的種植。」
說幹就幹,第二年開春李貴明變前往山東、浙江等地學習草莓種植技術。他說要搞農業,容不得慢點馬虎。「通過自己查資料,政府部門也有組織大家一起出去看,實地考察。本地的一些種植戶也建立了一個分享群,在裡面可以進行一個探討」
「很多人都在這裡上班,老闆對我們也都很熱情」今年65歲的貧困戶趙元貴主要負責基地的管護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月工資2000元。自草莓基地建成以來,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可以進棚打工,每人每天可收入80元,村裡的村民在家門口務工便不再是奢望,為全村的是十餘個家庭叩開致富之門。
目前李貴明的家庭農場近50畝,其中草莓大棚十個,梨子樹、李子樹、桃子樹都將在今年掛果,成熟後預計年收入達到50餘萬元。除了草莓採摘,李貴明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進入鄉村振興的大平臺,打造集採摘、觀光、旅遊一體的現代生態農場,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採摘新鮮水果,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村民致富。
「認可這種模式的村民可以和我們進行合作種植,也可以自行種植,由我們提供技術和種苗,然後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帶動我們整個片區的種植行業發展。」李貴明稱。(馬紫婷 方自強)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