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考試的時候,不知你有沒有草稿紙不夠用的煩惱?總是寫著寫著就不夠用了。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些需要大量計算的科目,草稿紙利用好了,對試卷的檢查是非常有幫助。
可不要小看草稿紙哦。小小的草稿紙,內容大不一樣。下邊這兩頁草稿紙,差別在哪裡呢?
一號:
一號草稿,混亂 不規範,這頁草稿紙的特點:
1)一稿多用。既有數學畫圖、計算,又有聽課筆記。
2)一稿亂用。字跡有上下、左右,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寫的,回看的時候找不到方向、看不出重點。
3)無標記,不規範。都不知道是為什麼做的草稿。
二號草稿,有序、規範、工整。這頁草稿紙的特點:
1)有題號。
2)過程工整。
3)有分割線。
表面上看,有上述區別。進一步看,第二種的厲害之處在於:有助於解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解答題,特別是數學題時,很多計算都會在草稿紙上進行。草稿紙嘛又不用給別人看,所以很多同學的草稿紙就亂成一團糟。相信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遇到複雜題目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很多方程、計算式。然後費勁仔細觀察這些方程找出隱藏的關鍵信息,才能解出題目。這時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比較整齊、乾淨醒目,那麼發現已知條件中暗含的關鍵信息就比較容易,更不會發生挪錯數字,弄錯符號等情況,解題過程自然一帆風順!
1) 一稿專用。數學就是數學的,物理就是物理的,語文則就是語文的。
2)分割線隔斷。草稿紙上簡單有隔斷,分割線或者暗格折線都可以,不同的草稿在不同的隔斷裡。不僅清爽,還能節省頁面。
3) 標記題號。大型作業特別是考試中的草稿,標記題號,一目了然,方便快速查找。
4)順序草稿。不要像上邊左圖那樣,各個方向都有草稿,那樣就只要"草"沒有"稿"了,過一會兒自己都找不到。考試中這樣的草稿是絕對不行的。
5) 計算步驟、大綱、思路基本完整,過程大致規範。為什麼說"基本"、"大致"呢,是因為草稿的功能就是如此。計算跳步,一會兒錯了還是找不到問題,檢查不出來。不完整的草稿,和沒有差不多;過於細緻那倒也用不著。
6)沒有做或者做到一半的題要做標記。如此做同樣為了節省時間,方便後面接著做。
對摺
通常你可以把草稿紙對摺成兩條窄長的長方形,打開後中間就會有一條摺痕,把草稿紙分成兩半。這樣的處理是為了儘量利用草稿紙上的空白。
不對摺時,草稿紙常常會上面一塊空白、下面又一塊空白,中間寫滿東西,最後不得不把同一條題目的式子胡亂地擠進草稿紙各個地方。
而對摺後,草稿紙的空白會相對集中在最後,做題時思路就會更加清晰,因為不需要把草稿紙翻來翻去找前一條式子。
先寫題號再開始答
拿到草稿紙,先在草稿紙上寫上題號。字跡當然不比試卷上工整,但是至少思路非常清晰,一題打完了,畫條線隔開,繼續按順序打下一題。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考試時明明很弱智的錯誤,就是檢查不出來,這就是不寫過程導致的結果。在簡單題的練習中,寫過程是一個解題思路的總結,能夠讓你更明白;難題的練習中,寫過程同樣幫助思考,讓你的思路清晰、邏輯嚴謹。
有一些題目,不下筆就是做不出來,稍微嘗試一下就會產生思路,做題習慣於下筆,對解題非常有幫助!
通過題號來定位在草稿紙上的位置
如何你的草稿紙做到了以上的三點,那麼,你就可以直接快速地通過題號,找到對應的題目,還可以看草稿紙上的過程,看看你的計算有沒有錯誤。沒有,好,這題就檢查完了,發現有,好,錯誤查出來了。
是不是比你重新看思路再計算要節省很多時間呢?
如果這時候你的草稿題號標得很有條理,很早找到,很清晰,你那麼通過檢查,一定能看出之前因為馬虎或者慌忙抄錯的地方。
草稿紙收集起來裝訂成冊
裝訂成冊便於拿出來翻閱,可以分析思考的軌跡,還可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弱點。同學們,不能再「草待」草稿紙了,準備好幾隻紙袋,分門別類妥善保存好草稿紙,對你將大有益處。
上面的5個步驟寫的比較多,將其總結成下面幾個字:
5個步驟
⊙對摺
⊙題號與過程
⊙分區與畫線
⊙檢查
⊙整理與提高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習慣是慢慢養成的,養成習慣的前提是先學會方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學們從現在開始重視自己的草稿,馬上行動起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