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的根本引導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美術的意義,促進創造和技術技巧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全面發展。
一、美術教育可以開發小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
美術活動屬於一種視覺藝術的活動,小學生在畫畫或者是做手工以前,首要就是通過視覺觀察他所描繪的事物,從形狀、結構、顏色、空間位置方面進行觀察,然後在頭腦中形成大概的輪廓,通過記憶和想像手動描繪出來。
人大腦中80%的信息都是來源視覺,觀察是少年兒童認知世界的主要途徑,他們的認知水平取決於他們的觀察能力,所以觀察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佔有重要位置。
大部分小學生的畫作,帶有太多的主觀意識,畫的東西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他們就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在紙板上、地上或者牆上隨意畫出各種形狀,把人物、植物和房子畫成一樣高,天上雲朵和地上的草地一個顏色,雖然畫得脫離了實際,但是在畫之前,他們需要思考和創作,這就是在開發他們的智力和創造力。
二、美術教育可以鍛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生在畫畫或者做手工之前,首先用眼睛觀察,用大腦思考,然後動手操作。
小學美術課堂教育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繪畫的技巧,經常訓練一些基礎的繪畫動作,並且要求這些動作要做到標準,例如握筆手要有力度、繪畫時手要穩、塗色要有方向性、摺紙要求速度等。這些動作對小學生的肌肉發育、手指和手臂、手腕相互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過心理和生理學的研究得出:手部各個部位的訓練可以刺激大腦細胞的產生,手部動作和思維活動是有直接的關聯,信息最初從手部傳遞到大腦,再由大腦支配手部運動,手部動作越多、越快、越複雜就越能刺激腦細胞的產生,提高思維活動水平。
三、美術教育有利於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從小培養的,無論是喜好、溝通、性格和氣質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實踐活動形成的,而美術教育活動有助於少年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美術教育對於小學生來講,重點是讓他們感受美的魅力,不管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教學生繪畫,還是手工,都需要小學生親自去體驗美、去發現美、去感悟美。
所以小學美術教育的開展能夠促進少年兒童社會情感的發展,還可以幫助他們積累一些學習技巧,例如小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特別喜歡提問題,發現問題,他們更多的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鍛鍊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還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性格。
美術教育憑藉自身的特殊性為小學生創造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不僅是為了培養優秀的美術家,更多的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去發現生活的美。
四、美術教育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能力。
從大腦的構造方面講,左右腦的功能區別很大。左腦側重記憶、語言表達能力、書寫和計算等智力活動控制的中樞,而右腦是視覺、音樂、舞蹈和身體協調等神經心理控制的中樞。
如果同時進行繪畫、唱歌、記憶,這樣既可以開發右腦又可以開發左腦,這樣會促進兒童大腦的整體的發育。例如常識、語言教育為美術教育提供了認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美術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是對其他學科所學內容的鞏固,加深記憶。
所以通過事實證明,美術教育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能力。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