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影響力,這幾位都是這二十多年來影壇裡影響力非凡的人物,功夫風格是各有千秋各成一派。
先說一說第一位洪金寶。
在演藝圈,成龍被很多人尊稱為大哥,即便比成龍年長的前輩對成龍也是畢恭畢敬,能摸著成龍的頭,捏成龍的臉的沒有幾人,洪金寶是一個!
在洪金寶的面前,他始終是小弟。
洪金寶的祖父洪濟是老上海灘的電影導演和製片人,在上海和香港投資影業,執導過不少早期的武打片;祖母錢似鶯是1920年代的上海影星,在舊中華精武會諳習武術,後隨到香港發展,是中國影史上第一代女打星。
除了《賭聖》之外,錢似鶯在《濟公》中和星爺也合作過。
1958年,洪金寶被送入于占元創辦的中國戲劇學院京劇戲班學習,與其他「元」字輩的師弟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等人合稱「七小福」。于占元當年辦學的時候,洪金寶的奶奶錢似鶯還對于占元資助過。
洪金寶當年是最早出來混跡影壇之人,早在60年代就開始客串出演電影,1967年還和韓英傑一起參與胡金銓執導的《大醉俠》武術設計工作。
在李小龍電影中成龍、元華、元彪都有過出現,不過沒有洪金寶的戲份多,同時洪金寶在《龍爭虎鬥》中還來了一場精彩的打鬥。
由於較其他師兄弟,洪金寶是比較早的進入電影行業的,在李小龍去世之後,洪金寶把曾經的武師等聚集在一塊,這就是後來的洪家班:林正英、午馬、元彪、元華、元奎、狄威、錢嘉樂、鄒兆龍等,導演有劉觀偉、陳會毅、錢月笙等。
據洪金寶自己的回憶,他在19、20歲左右的時候,雖然還很年輕,但已經憑著過人的身手和靈活的頭腦,已經做了武術指導。
有一天,他遇到李小龍來探班。
李小龍當時受嘉禾邀請回來,但還未開片,所以洪金寶也只是聽說過他一些事跡。
兩人初見面,洪金寶沒話找話就問李小龍:「你叫李小龍?聽講你的腳很快?」
沒想到,李小龍誤會洪金寶意思,立即就說:「怎樣,你是不是想試試?」
本來洪金寶就只是隨口問問,結果李小龍當眾這話一出,不打下不了臺,礙於面子,洪金寶只好硬著頭皮應戰。
故事的結局很簡單,洪金寶說:「我剛起腳,李小龍的腳已經到了我的面前……」
只這麼一回合,讓年輕氣傲的洪金寶佩服不已。
武夫比武,一般的後果都是結仇,李洪兩位功夫奇才沒那麼世俗不化,兩人因武而結緣,成為朋友。
19年7月21日,洪金寶和太太高麗虹參加了「馬來亞金杯獎」,洪金寶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榮耀。
在頒獎臺上洪金寶表示,自己沒有退休這種想法,還可以再拍十幾年的戲,還稱自己是老戲骨。
洪金寶9歲的時候,就出演了電影《愛的教育》,14歲的時候出演《生死關頭》這部電影,可是沒想到,洪金寶在表演後空翻的時候失誤了,扭斷了腳。
那次傷的非常嚴重,洪金寶在床上休養了了三個月,爺爺每天都給洪金寶帶好吃的,當時的洪金寶正在身體發育階段,就這樣洪金寶變胖了,三個月後傷好了,可是身材卻回不去了。
後來洪金寶進入了娛樂圈,拜黃楓做乾爹,黃楓是導演,有時候黃楓不在的時候,洪金寶就自己拍攝,也就是這個時候他的導演能力得到了練。
隨後洪金寶認識了麥嘉,兩人一起合作出演了《雜家小子》,《林世榮》,《鹹魚翻生》等喜劇電影。
在1978年,兩個人還一起合作成立了一家電影公司。
1983年《奇謀妙計五福星》,榮獲最佳動作指導大獎,在1983電影《富貴列車》中,洪金寶他獲得了第二屆香港電影最佳男主角獎。
1985年的《福星高照》,《夏日福星》成為票房冠亞軍,1986年洪金寶跟麥嘉合作了出演了一部《最佳福星》,取得了2000萬的票房的好成績,後來他出演《提防小手》榮獲影帝的稱號。
再說說洪家班,洪家班當時在香港的名氣非常大,當然我們也熟悉「成家班」就是成龍的班子。
緊跟著成龍混起來了,也弄個「成家班」。
這兩撥人可較上勁了,他倆的領頭的,洪金寶跟成龍好的跟一個人似的,但是底下人較勁,為什麼?
你那邊武打設計出個危險動作,我這邊馬上就有,我得超過你。
你那頭設計個漂亮動作,我這邊也得設計出來。
所以雙方那陣互相較勁,你今天拿個獎,明天我也得拿個獎。
在這種比較當中,雙方水平都提高了。
特別有意思的是拍《A計劃》的時候,《A計劃》裡頭洪金寶成龍都是主演,那麼這裡面就出現什麼情況,洪金寶的武打場面,是由「成家班」來陪著,成龍的武打場面是「洪家班」來陪著。
為啥呢,洪金寶跟一堆人打,把這些人都打趴下了。
成龍跟一堆人打,把這些人打趴下了。
如果要是自己的人,你像洪金寶打「洪家班」的人,成龍打「成家班」的人。
自己人下不去手,都挺熟悉的哥們跟著我幹,你說我把你打趴下,拳拳很重。
只能換過來,洪金寶打「成家班」的人,成龍打「洪家班」的人,不心疼,下手狠。所以那可真是拍得拳拳到肉,非常真實。
當時拍這個戲的時候,《A計劃》的時候,門口就停一輛麵包車,把麵包車所有的座都掰平了,上面都鋪上被子,為什麼?
萬一有打壞了馬上送醫院,洪金寶的功夫就這麼厲害。
成龍從小就是在戲班子裡面混出來的,彼時的成龍父母為了生計把他留在了于占元師傅的戲園裡面學戲,當時沒人知道這個戲園裡面能出這麼多香港電影的中堅力量,以及日後的華人巨星——成龍。
戲園裡的生活十分無聊和辛苦,整日就是和師兄弟們學習戲,練本事,並且,經常挨打。
成龍因為比較出色,被師傅于占元認作乾兒子,但是當了乾兒子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師傅為了不讓別人說他私心,別人打五棍,打成龍要打十棍,而且經常陪打,就是別的師兄弟犯錯,他也要一起被打,你想這多倒黴。
而且順帶一提,因為于占元師傅是內地去香港逃難,所以當時在戲園裡只準說普通話,誰說了粵語會挨打。
童年的集體生活鍛鍊了成龍與人相處的能力以及他出色的身體素質。
直到今天成龍與原來的師兄弟們,比如洪金寶,元彪,依然感情深厚。
歷來中國明星都會徵戰好萊塢,成龍在《環遊世界80天》後,接拍新片仍是正面主角。
可能有人提《炮彈飛車》。
成龍自己說過,這部戲他是客串的,本身戲份也不多,跟「配角」意義可不同。
多年後,《炮》導演哈爾尼達姆在自傳《搏命特技人》這樣寫道:當時我就認定成龍有朝一日會成為國際巨星。
即使客串,成龍在《炮彈飛車》裡待遇也不錯,因為揍了「逍遙騎士」彼得方達。
還有《功夫夢》,該片總成本不過2500萬美金,成龍以750萬美金片酬接拍,已經獨佔總成本的近1/3,你見過哪個配角綠葉有這待遇?
而且成龍還有全球票房15%的利潤分成,跟威爾史密斯、哥倫比亞影業等屬「平起平坐」,所以他前期等於是降低成本,用片酬當投資。
結果《功夫夢》全球票房3.7億美金,成龍光票房就分到了幾千萬美金,還不算DVD、電視臺和網絡等版權分成。
在影片許多外國版海報裡,都顯示成龍和賈登史密斯屬於「雙主角」。
當下的武功可以分為兩種同,一種是套路的演練形式,另一種是真功夫。
成龍顯然是屬於前者。
1961年,成龍隨家人返回香港後,拜于占元為師傅,並於同年進入于占元開辦的中國戲劇學院學習舞臺化妝以及舞臺表演技巧。
他在戲劇學院學習了十年。
作為動作武生,成龍的功夫一點也不比武術套路運動差,甚至更為精湛,只是他們的表現形式不同,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還要有大將的風度,有氣魄,工架要優美、穩重、端莊。
身手矯健敏捷,內行的說法是要漂,率,脆,看起來乾淨利索,打起來漂亮,不拖泥帶水,表演上重矯捷﹑靈活,這是十分不易的。
當然你如果非常要拿職業運動格鬥類對比,當然成龍會差些,畢竟成龍主要是演戲,而不是實戰。
成龍的三部經典影片:《醉拳》:不一樣的黃飛鴻
1978年成龍主演的功夫片《醉拳》,講述了少年黃飛鴻從只會招惹麻煩的混小子,到苦練醉拳,擊敗踢館的大壞蛋的故事。
這部電影融入了很多喜劇元素,成龍以反傳統的方式塑造了不一樣的黃飛鴻,是他職業生涯早期頗為重要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成龍的電影特色是:玩命是主題,動作非常的驚險,成龍帶領著他的成家班的人們都在為電影事業玩命,例如撞木屋區、雨傘跳巴士、商場跳燈、巴士跳廣告牌、繩梯滑雪、水族館打鬥、這每一個驚險的動作都有一點的幽默感,讓觀眾們都非常的喜歡。
他在劇中扮演的小警察,他的身手十分了得,非常的聰明機智,敢單獨與悍匪正面進行較量,而且戲中最大特點就是自己所遇到的對手十分的強大,但是自己從來都不懼怕,孤身一人去戰鬥。
他在拍攝《新警察故事》的時受到了多達29次的傷,在這次拍攝中他差一點就癱瘓了。
大哥他是在有自己的生命在製作影片,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他的成功一路上都是非常的艱辛的,這其中的精神便是他的拼命精神。
他的正義感,他的敬業,他追求電影的完美,他的堅持,他的堅韌,她的努力,他的奮鬥,她的敢做敢當,他的這些品質集於一身,這就是我們心目中的成龍。
幾十載浮生如光影閃過,繁華相伴,苦澀自知。如今的李連杰,在他的「禪意」世界裡縱情山水、縹緲無痕。
說到李連杰,人們腦海中第一時間出現的影像,一定是在大銀幕上,動作瀟灑的「功夫皇帝」。
誠然李連杰因為他對於功夫電影的貢獻,而使得他成為了華語電影中舉足輕重的巨星。
縱觀整個華語電影史,能夠跟李連杰以演員的身份相提並論的,可能只有成龍、李小龍了。
其餘雖然也有很多的優秀電影人,但是論及在世界影壇的名氣而言,幾乎沒有人能夠和這三位巨星分庭抗禮。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一個香港電影人創辦,致力於促進香港電影發展,引導香港電影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華語影壇的獎項。
在這個獎項創辦時,正值香港電影的高光時刻,當時受限於各地電影工業的發達程度,臺灣電影和內地電影的發展還較為落後,而香港電影憑藉其幾十年深厚的底蘊,成為了華語影壇極具代表性的地區電影。
但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這一影響深遠的獎項,在創辦將近40年來,也有其地區局限性,比如最佳男主角這一獎項,在39年來,僅有李連杰一位內地明星,在2008年,憑藉《投名狀》獲得當年香港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很多人認識李連杰基本都是通過電影《少林寺》,當時說的是這部電影完全沒有做後期處理,裡面的招式全都是真實的.
作為五屆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的動作速度快、力度大、動作準、彈跳好、姿勢美,一舉轟動大江南北,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李連杰。
李連杰最有名的就是《黃飛鴻》系列電影,這些電影完全把李連杰的個人特點發揮出來,打鬥場面非常精彩,他的武術動作也是帥到爆炸!
現在真還找不到另外一個可以把武術動作做到這麼美的演員,包括後來的趙文卓、吳京。
說起方世玉、張三丰、霍元甲、陳真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基本都烙上了李連杰的標籤,一經提起,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連杰飾演的人物,李連杰出道即巔峰,巔峰幾十年。
上世紀香港武俠動作片開啟了香港電影騰飛的先河,在眾多武俠劇當中,黃飛鴻題材被各大電影公司反覆拍攝,而深入人心的就包括李連杰扮演的黃飛鴻.
一招一式行雲流水,一記絕招佛山無影腳紅遍大江南北。早期黃飛鴻的成功形象是香港演員關德興,並非李連杰,關德興在黃飛鴻題材上就出演了70多部,在表演上用的是傳統武師的一招一式。
可導演徐克認為真正的武俠片要動作瀟灑漂亮,徹底改變觀眾對香港武俠片的認知。
事實也證明徐克當時的想法很超前,也同時鑄就了李連杰的名聲在電影圈享譽全球,輕鬆打進好萊塢。
拍完《英雄本色》,徐克便考慮重拍《黃飛鴻》,可歷經70多部電影的黃飛鴻扮演者關德興,給觀眾的印象過於深刻,之前很多重拍黃飛鴻題材的電影都以失敗告終.
當時的徐克原以為用狄龍扮演黃飛鴻,周潤發扮演梁寬,可英雄本色讓周潤發的小馬哥形象大紅大紫,不得已把拍攝計劃一再擱置。
直到徐克遇到李連杰,發現李連杰就是他要找的黃飛鴻,於是跟嘉禾建議,這樣才有了後來經典的李連杰版《黃飛鴻》。
但要說最經典的想必是1994年的《精武英雄》,豆瓣8.3的高分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裡僅次於《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甚至有人這麼評價本片,「或許全世界的動作片迷,都會認同這是李連杰最好的一部電影。」
31歲的李連杰,拍了一部全世界動作片迷公認的經典,是對李小龍的致敬,也是一次超越。
《精武英雄》的製作陣容堪稱當時香港功夫片最豪華的班底:導演陳嘉上曾導演過《武狀元蘇乞兒》、《逃學威龍》、《霹靂火》等港片經典。
武術指導是「八爺」袁和平,更不用說李連杰、錢小豪、秦沛、周比利、蔡少芬、中山忍一眾大腕組成的演員陣容。
有趣的是,1993年另一部電影《太極張三丰》飾演一對師兄弟的李連杰和錢小豪,到了本片繼續書寫師兄弟的恩怨情仇,可以說串聯起了古今兩個時空的「英雄宇宙」。
李連杰和成龍的巔峰戰力對比誰更強?
你把李連杰當成黃飛鴻的話,我覺得成龍贏不了。
眾所周知,想贏黃飛鴻的唯一辦法就是一個人拖住黃飛鴻,一個人去關音響。
有一部黃飛鴻電影裡為了讓黃飛鴻恢復記憶,鬼腳七負責挨打,當身邊吹起嗩吶《男兒當自強》後,黃飛鴻是越打越厲害也越打越狠哈哈。
黃飛鴻雖然不常用身邊器具,但這絕不是他的弱項。
但是我看過成龍和李連杰的幾乎所有電影(功夫之王沒看,不過裡面也沒有分勝負),給我的感覺是,李連杰是李連杰,黃飛鴻是黃飛鴻,方世玉是方世玉,洪熙官是洪熙官,陳真是陳真,霍元甲是霍元甲,張無忌是張無忌,令狐衝是令狐衝,黑俠是黑俠。
成龍是成龍,陳家駒是成龍,馬如龍是成龍,馬漢強是成龍......我知道成龍演過很多電影,但我記得最深的名字,還是成龍。
成龍的個人色彩很濃,比如說,說起醉拳,想到的是成龍,但醉拳裡的成龍,就是演的黃飛鴻。
至于成龍和李連杰打,誰知道呢?
不過不管是哪一方輸,另一方贏得絕對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