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盈香生態園看薰衣草玩水消暑,到太子休閒農莊垂釣參加漁王爭霸賽,赴僑鑫生態園摘西瓜玩CS野戰,在翰林湖農業公園收割稻穀感受農耕文化……分布在佛山五區的農業公園在這個暑假遊客盈門,成為市民親子遊好去處。
2016年至今短短三年時間,佛山分三批創建了30家市級農業公園,提前完成預定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如火如荼的當下,佛山近期又出臺多個政策,推動農業公園突破瓶頸、規範發展,積極探索「農業+旅遊」新業態。
位於南海區丹灶鎮的翰林湖農業公園。翰林湖農業公園供圖
市級農業公園增至30家
2016年起,市農業局陸續在全市範圍內認定一批市級農業公園,並發布農業公園統一標識。如今,我市共認定市級農業公園30家。
我市農業公園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企業自建的營利性農業公園,另一類是政府主導建設的公益性農業公園。其中,企業自建的農業公園大部分會向遊客收取門票,政府為主導建設的農業公園大部分免費。
作為第二批市級農業公園,2016年開園的南海花卉博覽園主要營收方式是花卉生產銷售和土地租金。南海花卉博覽園辦公室主任林敏川透露,目前租金收入佔園區營收50%左右。
翰林湖農業公園則引進了阿里喜果草莓園、大腳丫農場、南粵黃飛鴻無人機培訓基地和時光島四個休閒娛樂項目。翰林湖農業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公益性的農業公園,經濟收益不是翰林湖建設的最終目的,四個娛樂項目租金較低。希望通過翰林湖農業公園的建設,促進丹灶鎮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城市品味和完善周邊生態環境。
市民在翰林湖農業公園的花海裡拍照。翰林湖農業公園供圖
為了規範市農業公園的認定和管理工作,5月25日,市農業局印發《佛山市農業局關於佛山農業公園的認定與管理辦法》。《辦法》顯示,佛山農市業公園是指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和重要前提,為最大限度實現生產效能,延展和擴充其它功能,對園區進行園林化的鄉村景觀處理、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打造、景觀化的農耕文化植入、產業化的組織管理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充分體現現代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理念,匯集農業生產,田園景觀與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的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旅遊綜合體。
隨著遊客增多遭遇成長的煩擾
隨著我市農業公園數量的增多,在市民心中的知名度不斷增強,接待遊客數量逐漸增多。2017年,廣東盈香生態園遊客數量為120萬人,翰林湖農業公園遊客數量為70萬人。記者採訪發現,遊客數量激增和園區規模壯大,使部分農業公園遭遇配套設施不夠、配套用地短缺等成長的煩擾。
在翰林湖農業公園內,不少遊客表示,翰林湖農業公園風景優美,但是園區內仍然缺乏商業設施。「我們和小朋友一起過來,想要買零食、吃午飯都不知道去哪裡消費。」來自桂城的羅女士說。遊客的困擾,也引起了翰林湖的注意。丹灶鎮翰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小輝說:「翰林湖農業公園的土地大部分為農業用地,在園區內建設商業體較為困難。」
佔地面積2000畝的盈香生態園就遇到了用地瓶頸。「盈香生態園的用地指標將到極限,嚴重製約了園區升級改造。」廣東盈香生態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仇永元表達了他的擔憂。
土地租期短也是農業公園建設的瓶頸。三水勁農生態農業公園負責人張雯雯介紹:「勁農生態農業公園的大部分土地是跟眾多農戶籤約,合同期較短。假如合同期滿又無法續租,可能無法收回建設成本,這影響企業投資信心。」
出臺新政助力農業公園發展
面對五區興起的農業公園建設熱潮,不久前出臺的佛山市鄉村振興「1+7」政策文件給予積極鼓勵,明確要求按照「農業園區休閒化、休閒農業公園化」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產業基地公園化、景區化建設,依託農業產業疊加生態、休閒、文化、旅遊、養生等功能,到2020年建成30個以上集農事體驗、科普教育、採摘娛樂為一體的農業公園。
針對困擾部分農業公園經營者的土地問題,我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並將於8月1日起正式實施,給出明確的指引。《通知》將設施農業用地具體劃分為生產設施用地、附屬設施用地、配套設施用地,並且明確了這三類的用地規模等。《通知》明確,積極保障設施農業發展用地,引導農業生產經營者儘量使用低丘緩坡、荒山荒坡、灘涂等未利用地和地力難以提高、低效閒置的土地發展設施農業,鼓勵建設多層農業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
各家農業公園也在積極謀劃突破土地瓶頸,想方設法完善配套設施以實現提質增效。謝小輝表示,翰林湖農業公園將與周邊沙水古村合作,把商業配套建於村內建設用地,方便遊客。目前已經有一個生態農莊項目在沙水古村啟動,預計今年營業,農莊收入直接歸沙水古村所有。
佛山市農業旅遊協會秘書長劉波認為,農業公園建設周期長,不建議流轉周期短的土地來打造農業公園。「就佛山而言,抓住現有的農業公園項目進行升級改造、增加農業公園功能才是關鍵。市內的農業公園在提升生產能力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園區運營能力,大力培養農業公園的專業運營人才。」
來源|佛山日報
記者|譚海琪
編輯|張琴
(作者:譚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