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自然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在面對很多自然災害時,我們可以提前預知,做好防護準備,不至於在災難來臨時無能為力。故而,產生了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人類已經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未來的發展中無需畏懼自然,能夠肆無忌憚地向自然索取。
針對這種觀點,小編並不贊同。雖說,人類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的相當不錯,甚至誕生了氣象武器,能夠通過這些武器來人為製造自然災害。但實際上,在更多時候,我們面對喜怒無常的自然,依舊無能為力。其中,颶風就讓人類頗為頭疼,在颶風的襲擊下,不僅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還會損毀武器裝備。關注軍事的朋友都知道,美國就深受颶風的困擾,很多先進武器在颶風中毀於一旦。
為此,在颶風來臨前,美國一般會將能轉移的武器裝備轉移走,不能轉移的武器裝備修築加固堡壘安置。即便是「海上霸主」航母,在面對颶風時也無能為力,只能回到港口乖乖地等颶風過去。相較於這些武器,核潛艇續航能力強,在颶風來臨時,能夠出海避風,下潛到海洋深處,以此來躲避颶風的襲擊。
1989年,美國迎來了世紀颶風「雨果」,這次颶風威力巨大,捲起10米大浪,稱得上20世紀數一數二的颶風。在颶風來臨前,美國的大部分核潛艇都出海避風。不過,編號為SSN-671的核潛艇因為大修,將整個核反應堆冷卻,所以不能出海避風,只能停靠在港口。為了應對「雨果」颶風,SSN-671核潛艇被兩條三寸纜和九條雙纜來固定。但是,等到颶風到來,這些纜繩全部被掙斷,5000噸核潛艇眼瞅著就要被刮跑。要知道,一旦核潛艇被颶風颳跑,其產生的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艇長下令潛艇利用蓄電池有限的電力,緊急下潛到河底的淤泥中,以此來避免颶風的襲擊。沒想到,這個辦法還真起到了作用,雖說後來將潛艇從淤泥中挖出來費了不少時間,但因此避免更大的損失顯然是值得的。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文章作者刪除。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