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興化開戴南一班車行駛至229省道獲垛與唐劉地段,一載貨車與班車發生剮蹭,班車車頭、車身一側玻璃被刮碎,慶幸的是無人員死亡、受重傷,僅幾名乘客受輕傷,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詳情以警方發布為準
省道229戴南向北路段一直處於擴寬改造階段,有些路段因為施工原因,加裝了臨時隔離設施,可通行路寬反而變窄,所以施工路段的限速要求是40公裡每小時以下,不過因為該路段並無監控設備,甚至以前安裝的測速點因為道路施工而停止供電,都失去了應有的監控功能,導致很多機動車不顧限速要求,隨心所欲亂開,對這些路段的交通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點擊播放 GIF 0.0M
家庭農場也用上了高新技術
8月25日,周莊鎮江孫村陳勝糧食種植家庭農場,正用植保無人機噴施農藥。「這是農場自水稻栽插後第一次用藥,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用藥。」陳勝糧食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春華說,所用藥為生物藥劑,主要是水稻破口期免疫力較弱,用以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
陳勝糧食種植家庭農場現有面積400畝。2017年11月,該農場列入省科研院校農技推廣服務試點「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病蟲害草害綠色精準防控技術」應用推廣核心基地。
為實施病蟲害草害綠色精準防控,農場綜合推廣「稻鴨共作」、精確健身栽培、殺蟲燈誘殺模式,有效控制病蟲害、草害,去年僅在水稻破口期施用了一次生物農藥,獲得了單產600公斤的好收成。「今年水稻長勢比去年好,估計每畝能多收100來斤。」劉春華介紹,「稻鴨共作」由於生產過程中只施用一次生物藥劑,一季水稻每畝僅需花費30元的用藥和用工成本,除節省了藥劑費,更提高了稻穀品質及附加值,同時還增加了商品鴨的收益。去年,農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根據陳勝農場的病蟲害草害綠色精準防控技術應用評價,表明病蟲害草害綠色精準防控技術在該農場成功推廣應用。」市農技中心作栽站站長周有炎說。
據介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是用最少的作業次數,最經濟的種、肥、水、藥,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系統栽培新體系。該技術成果由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主持,歷經7年技術研發攻關獲得成功。
為推進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成果應用,2017年11月,我市被列為江蘇省科研院校農技推廣服務試點項目區,開展推廣應用工作。我市建立了「揚州大學+基層推广部門+糧食生產經營新型主體」三方聯動推廣服務新模式,實現技術集成、技術創新與示範應用並舉,打造了一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應用示範方、樣板田,培育了一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應用的生產經營主體。
陳勝糧食種植家庭農場,是以病蟲害草害綠色精準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的核心示範基地。此外,我市還建設了其他5個示範基地用以推廣相關核心技術。「6個推廣應用核心示範基地,面積共3832畝,項目技術成果的關鍵技術全部推廣應用,優質品種覆蓋率、機插率、精確定量技術應用率100%。」周有炎說。
我市在建設推廣應用核心示範基地的基礎上,還建立了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應用示範區3.5萬畝,建立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應用成果輻射區20萬畝以上。項目區核心示範基地、示範區水稻畝均增產10.2%,畝均增收18.6%,每畝減施純氮2.42公斤,少用農藥2次以上。
來源|興化新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