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
對於人來說,感覺時間流逝、空間距離都是不變的,對於物質,其外形、硬度、質感也是確切的。
這是因為人類處於一個低速、宏觀的世界,人的感覺必須適應宏觀的、低速的世界生存的要求。
在這樣一個日常世界當中,人的認識並不存在錯覺問題。
而對於接近物理學本質時,物質世界其實更接近於場的觀念,時間、空間、質量等等只是場的一種性質或者屬性,具有符合物理規律的可變性,都不是恆定不變的。
這個問題說明了觀念的有效性存在其有效範圍。
不過,時間的意義卻和愛因斯坦有很深的淵源。時間存不存在,及其意義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今天我們簡單聊聊時間是否存在,人類是不是被記憶欺騙了。
愛因斯坦說時間是假象,那是指我們普通意義裡的流失效應,也就是說時間並沒有「流逝」,這是假象,他說空間是假象也對的,因為是在時間上思考這個問題,這行進中的空間本就不是固定的,比如,下一秒的空間,與現在就不一樣,因此固定的空間也是假象,所以他提出時空結合,這樣才能更準確描述宇宙。
時間的意義(恐龍因果實驗)
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有一個質速公式,也叫質增效應。它描繪的是有質量的物體無法達到光速。光速是宇宙的極限速度,如果超過光速那麼信息將無法傳遞。這明明說的是速度和時間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做一個思維實驗:假設愛因斯坦說的不對,信息可以超光速,水波(有質量的物體)可以超光速。一隻恐龍站在水池邊,有人朝水裡扔了一塊石頭,恐龍眼睛開始接收信息。
階段一:有人往池子中扔石頭。
階段二:石頭觸水一瞬間,水波以兩倍光速向岸邊擴散,而石頭觸水信息同時以一倍光速向外擴散。
劃重點:恐龍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恐龍看來竟然是水波先到岸邊,石頭在這之後才觸水。在我們正常邏輯思維中,石頭落水應該是起因,石頭不落水,不可能形成水波,不過在恐龍看來事情的因果順序發生了變化。
細思極恐:在這件事中,如果以水波擴散到岸邊的瞬間當作現在正在發生的事,那麼石頭觸水就是在這之後的未來要發生的。但是實際情況是水波是石頭造成的,所以現在和未來顛倒了,時間發生了錯亂。
所以說愛因斯坦是對的,信息與有質量的物質不能超過光速。
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光速和時間有了聯繫,對於人類來說,一切事物的變化都被光速限制。
這就是著名的時空光錐理論,光錐的原點,代表現在,光錐的表面是光速運動的空間距離,萬物運動也只能在這個極限內。
如果以石頭觸水為原點,因為水波超不了光速,所以水波不可能擴散到光錐外面,這才有正常的因果順序,一切事物的變化都被限制在這個光錐之中。
時空
時間的意義是什麼?如果說一開始還認為時間是虛的,那麼光速卻是實實在在的。光速是時間的距離,距離是空間的間隔,所以光速是時間與空間的紐帶,它倆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愛因斯坦把它叫做時空。
廣義相對論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可以扭曲時空,也就是扭曲時間+空間,所以時間並不存在人人平等的問題。時間是相對的,在相對強的引力場中時間流速快(比如黑洞),相對弱的引力場中時間流速慢(地球)。
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什麼意思?
(不同天體造成的時空曲率不同)
狹義相對論
你第一個需要搞清楚的就是:時間和空間不是兩個獨立的事物,除去其中一個來談另一個都是沒有意義的.要解釋相對論,要從一次天文觀測講起.
1905年,一顆被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恆星和它的計算位置有很大的偏差,在科學界引起爭論,是牛頓引力定律錯了嗎,可是定律曾準確的預言了海王星的位置.在這個時候,愛因斯坦發表了6篇論文,其中一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就解答了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指出,恆星的位置是計算正確的,是光走了彎路,而光是直線發射的,所以,光經過的空間是彎曲的.空間並不是在宇宙中每點都存在的,不是平滑存在的.
再一個就是,你要明確時間在不同的地點是不同的,當然,在地球上不明顯.也就是說,地球的鐘和其他星球的時間是不同的.為什麼不同呢,這裡又有一個愛因斯坦的理想實驗,是一列火車的假想(這個你得自己去查書,就是推導時間壓縮的公式).公式會指出,t和c平方的關係.當速度接近光速時,不只是時間變慢,物體的質量也會變大,長度尺寸也會發生變化.
那上面講的是,當時間停止或減慢,人就能一直旅行下去而不會在中途老死啊.不是說很快就能到!
時間的本質是電子圍繞原子以光速轉動每轉動一次就是過了點時間 所以在接近光速時電子相對與原子的運動就變的慢了 所以時間就變長了
嘎嘎~~~ 這個很好理解啊,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
假設,有一天你突然拉肚子,急忙跑去WC,但是這時候裡面正好有人了。你問對方還有多少時間才會好,對方告訴你還有1分鐘。這時你就會發現你和他雖然同樣處於一個時空中,但是2個人對於這1分鐘的長短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哈哈~~~現在知道什麼叫「度日如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