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辦理進展到哪一步了?嫌疑人有沒有抓獲?被盜財物有沒有追回?諸如此類的問題,今後當事人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快捷查詢到相關情況。
5月29日,廣東公安執法公開迎來「升級版」——歷時5個月研發的全省公安執法信息公開平臺,經珠海、惠州兩地試點後,於29日全省正式上線運行。據悉,該平臺是目前全國省級公安機關中案件信息公開量最大、公開自動化程度最高、群眾查詢最便利的執法信息公開系統。
查詢操作十分簡便
為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回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今年以來,公安廳在推進全省智慧新警務建設和公安改革的統籌規劃下,研發了全省統一的公安執法信息公開平臺。群眾通過PC端、微信端、APP端等多種渠道登錄到公開平臺,就可查看向社會公開的所有執法信息。對於涉案的特定當事人,只需輸入自己身份證號碼和平臺隨機生成的序列號,就可查詢當前案件辦理進度的所有信息,操作十分簡便。
展示六大執法信息內容
近年來,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深入推進,對公安執法工作的透明度也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廣東公安執法信息公開平臺集中展示了國家政策法規、各地警情通報、案件辦理進度、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複議決定書和行政許可決定書等六大執法信息內容,還通過省廳「粵·警民通」APP、「平安南粵網」和「廣東公安法制」微信公眾號等多個網際網路載體,讓群眾可以有多種連結選擇,及時方便地獲取公開信息。
刑案信息牽涉案件偵查和個人隱私的,只針對特定人員公開
「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李慶雄介紹,平臺依法公開事項,對於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的有關內容,通過內部審核進行嚴格把關。刑事案件的信息牽涉到案件偵查和個人隱私的,只針對特定的人員公開。根據法律規定並徵求專家學者和辦案民警意見,結合試點經驗,相關當事人的全名、家庭住址、聯繫方式、身份證號等信息也不予公開。
法律界學者表示,這是廣東公安執法公示機制、推進權利運行機制改革的新探索,也是智慧新警務建設一大亮點,對規範公安執法、強化執法監督,以及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針對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有案不受、有案不立、受案不查等突出問題,該平臺的上線運行,將通過強化公安執法工作的外部監督力度,倒逼公安民警執法行為更嚴謹更規範。
那麼,會不會增加辦案民警的工作量呢?省公安廳法制總隊總隊長陶文輝介紹,平臺通過科技手段構建了高度自動化的公開工作機制,實現了與警務綜合辦案系統無縫對接,確保數據的鮮活、及時、高效。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