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高中,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交大附中為四大&34;,神一般存在。在不少家長、學生的心目中,四大&34;的錄取通知書,不啻為三年後走進985、&34;院校的保證書。
城市在擴大,&34;的學位卻未能同步增加,中考的競爭局勢越來越嚴峻,為不爭的事實。2019年,中考報名人數7.2萬人,比上年增加3千人。2020年,中考報名人數又增加1萬人,達到8.4萬人。僧多粥少,&34;難進,正是眾多家長、學生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實際上,中考成績達不到600分上下,誰也不敢打四大&34;的包票。
&34;,是學霸的專屬?必然如此。四大&34;集中了上海16區縣精英中的精英。初一、初二本身不是學霸,有無逆襲的可能?當然可以。只要方法正確,&34;也正是準學霸的一種常態。這一年的中考,楊浦區市東實驗學校的小舟一舉拿下608的高分,&34;華師大二附中。
直到初一階段,小舟的成績無非一直中上等。中上等的成績,特徵是不穩定、起起伏伏。初中學習過程中,小舟也多次在期末考、模考當中馬失前蹄,出現失利。兩年時間,一個中等生如何華麗逆襲?
答案是:選準目標、選準老師、&34;突破。
一、目標具體,才有動力
目標,當然不是一句空話,反而應當是一個具體、&34;的目標。一上初中,作為中等生的小舟就制定了一個立足現實的目標:考一個名次不錯的高中,相對於初中,名次應當提前,而非退步。從小,小舟便喜歡物理,理想中的高中應當以物理教學見長,以便繼續學好物理。
實際上,只有具體、&34;的目標,才是一個真實、靠譜的目標。不切實際、外在強加的&34;,無非壓力而已。只有立足自身學習狀況、符合自己興趣的目標,才會真的成為一份行動指南,過程中也會演化為一種&34;,一再激發、喚起學習動力,從跨過眼前的第一個障礙開始,一次次戰勝困擾中等生的挫折感、無力感。
作為理性選擇的目標,一方面讓人方向明確,不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又讓人輕裝上陣,整個人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二、老師好,才是真的好
目標具體,又立足&34;,剩下的就是踢開前進路上一個又一個攔路虎。這時候,便需要專業人士進場。畢竟,學習不光靠&34;,也是一個技術活兒。尤其,對一個志在&34;的中等生來說,時間只剩兩年,一分鐘也不可浪費,好機構、好老師才能節約時間、提升效率,為最優選。
由於是&34;,就必須彎道超車。跟隨進度、泛泛而聽大班課,無非浪費時間,第一個排除在外。成績中等且不穩定的小舟只能採取&34;策略,開小灶、個性化學習實為唯一選項。說句實在話,時間並不在中等生一邊。
初一寒假,小舟的媽媽決定報一個精銳個性化教學的班。一開始,也是試一試的心態,只讓小舟報了一個一對三的小組課,重點突破小舟的弱勢科目數學。個性化教學,第一個環節為&34;。很快,精銳的老師便摸清了小舟的問題所在,根據小舟實際的學習情況,量身打造一整套的&34;計劃。關鍵的是,這個學習計劃只屬於小舟一個人,在&34;名校的徵途上,小舟從此不再是一個人&34;。
過程當中,經驗豐富的精銳老師,更新情況,不斷地修正、調整計劃,隨時輔導、有的放矢。小舟的數學,慢慢不再拖後腿。嘗到甜頭的小舟媽媽,加大&34;,又為小舟報了語文、物理兩科。一年多時間,小舟的成績節節上竄,由一個中等生慢慢轉變為大家心目中的準學霸。初三的時候,進入衝刺階段,小舟的課程由一對三小組課轉為一對一輔導課,以便及時查遺補漏,小舟的學習節奏也提前進入總複習階段。家長、學生、老師互相配合,終於在中考一戰成功。
三、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考試、出題技術充分進化的今天,單靠&34;成功,早已是不可能的任務。作為一個&34;,學習方法,對提升學習效率而言為決定性因素。
由於是個性化教學,針對學生的&34;因材施教,精銳的老師不光講課、講題,還把學習方法滲透其中,讓小舟自己&34;學習。
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同樣的學習時長,同樣一份卷子,為何有的人只能勉強考500分上下,而學霸卻可以輕鬆衝擊600分?關鍵是,學霸除了有動力之外,還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許多學習不好的人,並非不努力,花的時間一樣不少,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
比如,一部分學生之所以出錯,原因在於&34;。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小舟學會&34;的方法,遇到題目中敏感詞,果斷&34;,讓她再也不怕考試粗心大意、讀不懂題目。又比如,做筆記、錯題集。光有筆記,光有錯題集實際只是第一步,還需要與老師一起仔細分析,找出內在的方法,以便讓學科知識系統化、結構化,避免同一類題型下一次再錯。兩年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舟不但可以整合知識、融會貫通,畫出自己的知識樹,還可以形成自己的數學題庫。
學習方法,不光從書本中來,也從實戰中來。對於一個成績中等的初中生來說,自我總結方法不是不可能,而是耗不起時間。唯一的方法在於老師及時介入,把學習經驗及時上升為方法論,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標。小舟,不光在成績上&34;成功,成為班上的學霸。初中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摸索的學習方法,也必將在她的高中生涯發揮作用,一路引導她從高中&34;出發,走向學習的新高度。
再過一個月,新學期又將開學,又一批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輕人跨入&34;的殿堂。小軒的成長故事告訴我們,至少在目前,對於基礎不牢靠、缺乏學習&34;、學習時間不夠用的中等生來說,引入學習專家作為&34;&34;,共同組建一個&34;,才是應對挑戰的良方。個性化教育,是國內教培發展的主流方向。一個志在&34;的中等生,專業的&34;成為必選項。而一旦經驗豐富的&34;&34;到位,2-3年時間,中等生的成績從不穩定到穩定,向學霸進擊,並非是夢。
小舟,不是唯一一個&34;成功的中等生。面對越來越激烈的中考,一個明確、靠譜的目標,一群專業、獨到的老師,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堅持走個性化學習的道路,正是初中生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