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20-12-13 中國日報網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李依環)今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長安大學兩項成果獲獎,其中,謝永利教授團隊主要完成的「複合地基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張勤教授團隊參與完成的「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介紹,「複合地基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針對軟弱地基工程建設的迫切要求,經過近 30 年科技攻關,在複合地基理論體系、考慮基礎剛度影響的路堤下複合地基設計理論和方法、經濟高效的新型複合地基技術和複合地基工程應用體系等四個方面取得自主創新突破,形成系統的複合地基理論、設計方法和關鍵技術,主編我國複合地基相關主要規範、標準 5 部,參編 1 部;出版學術著作 6部,發表SCI/EI論文360 篇;授權發明專利 17 項、實用新型專利 39 項;獲批國家及省部級工法 4 項。成果已成功應用於京津城際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瀋客運專線、通平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引入了測量平差技術,系統研究了InSAR大氣誤差抑制、去相干噪聲濾波、複雜形變建模及三維形變測量等,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nSAR毫米級形變測量數據處理的成套技術和軟體體系。我校在該項目的科技創新點「基於人工角反射器等約束形變測量方法」方面做出貢獻,成果應用於太原市地表沉降監測、重慶市滑坡地質災害監測。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相關焦點

  • 北京理工大學6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今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據悉,北京理工大學牽頭的6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項。
  • 東華大學8項科研成果獲201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5月15日,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隆重舉行,表彰為上海科技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東華大學獲獎代表、科研處管理人員參加了會議。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評獎中,東華大學牽頭或主要參與的8項科技成果分別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
  • 北京科技大學7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今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據悉,北京科技大學共有7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其中,該校主持完成的3個獲獎項目分別為:張躍教授主持完成的「一維氧化鋅的界面調控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呂昭平教授主持完成的「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與強韌化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張深根研究員主持完成的「複雜組分戰略金屬再生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 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長安大學8項成果獲2020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日前,中國公路學會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共評選出174項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其中,特等獎6項,一等獎34項,二等獎83項,三等獎51項。我校作為主持單位,獲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二等獎4項。
  • 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http://www.huaue.com  2020年6月11日  來源:湖南大學   10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對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進行表彰,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上海52項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上海52項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經國務院批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合計308項(人),曾慶存院士、黃旭華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上海市共有52項牽頭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獲獎總數的16.9%,連續18年獲獎比例超過10%。52項獲獎項目中,上海市牽頭完成26項,佔上海獲獎項目總量的50%。
  • 長安大學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並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李克強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 北京郵電大學4項成果獲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 東北大學取得歷史性突破:6項成果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6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牽頭完成的兩項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歷史性突破。
  • 物理所兩項成果摘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兩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包括「動力學新模式的發現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發中的應用」成果和與人民大學合作的「鐵基超導電子結構與磁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成果。
  • 廈門市三項科技成果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華大教授郭子雄參與完成的「超高層建築鋼骨高強混凝土結構體系抗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廈門斯坦道公司參與完成的「食品和飲水安全快速檢測、評估和控制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廈門雅迅網絡公司參與完成的「遠海域定位導航與通信融合關鍵技術」項目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李根)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廈門市三家單位參與完成的項目成果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東南大學35項成果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
    東南大學35項成果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評獎結果東南大學取得了獲獎總數及牽頭獲得一等獎數均位列第一的優異成績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度全省共273個項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45項,二等獎81項,三等獎147項;授予7名外籍專家江蘇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東南大學共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35項:一等獎6項(牽頭5項),二等獎12項(牽頭6項),三等獎17項(牽頭4項)。獲獎總數及牽頭獲得一等獎數均位列第一。
  • 北京科技大學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公布了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共有44個項目獲獎,包括一等獎5項、二等獎37項和科普類獎2項,我校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是我校首次榮獲環保科技一等獎。
  • 國家科學技術獎出爐 上海在自然科學獎上有新突破
    國家科學技術獎最新出爐,上海這兩方面有新突破剛結束的2019年,從航天事業再到深海探索,我國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合計308項(人),授獎總數比2018年增加23項。
  •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獲獎項目介紹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獲獎項目介紹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主要完成人:薛其坤、王亞愚、何珂、馬旭村、呂力主要完成單位: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該項目屬於凝聚態物理學領域。
  •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 山東大學獲32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
    通訊員 周敬馨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正式發布,山東大學共有32項成果獲獎,獲獎層次和數量均創「十三五」以來歷史新高。山東大學作為主持單位獲獎20項,獲獎數量較2019年增加66.7%,較2018年實現翻番。
  • 南開大學19項成果獲2019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4月23日,2019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2020年科技工作會議在天津禮堂召開。大會對2019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進行表彰。南開大學2019年度共有19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8項,包括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
  • 國家科學技術獎標誌性成果掃描—新聞—科學網
    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近5年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的總數逐年減少。特別是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三大獎總數都控制在300項以下。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授予了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另一個獲得進步獎特等獎的項目是4G相關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以移動4G、北鬥導航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轉了中國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重塑了世界產業格局,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成功範例。
  • 青島155個項目(人選)獲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
    ,對獲得2019年度市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2019年度全市共有155個項目(人選)獲獎,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劉佔傑總經理榮獲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另外10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6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132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5人獲國際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