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李依環)今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長安大學兩項成果獲獎,其中,謝永利教授團隊主要完成的「複合地基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張勤教授團隊參與完成的「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介紹,「複合地基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針對軟弱地基工程建設的迫切要求,經過近 30 年科技攻關,在複合地基理論體系、考慮基礎剛度影響的路堤下複合地基設計理論和方法、經濟高效的新型複合地基技術和複合地基工程應用體系等四個方面取得自主創新突破,形成系統的複合地基理論、設計方法和關鍵技術,主編我國複合地基相關主要規範、標準 5 部,參編 1 部;出版學術著作 6部,發表SCI/EI論文360 篇;授權發明專利 17 項、實用新型專利 39 項;獲批國家及省部級工法 4 項。成果已成功應用於京津城際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瀋客運專線、通平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引入了測量平差技術,系統研究了InSAR大氣誤差抑制、去相干噪聲濾波、複雜形變建模及三維形變測量等,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nSAR毫米級形變測量數據處理的成套技術和軟體體系。我校在該項目的科技創新點「基於人工角反射器等約束形變測量方法」方面做出貢獻,成果應用於太原市地表沉降監測、重慶市滑坡地質災害監測。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