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2020-12-23 百家號

李清照《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殘蕊,更捻餘香,更得些時。

讀李清照的《訴衷情》,總會讓我想起唐朝一個叫金昌緒的詩人寫的一首《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像金大才子這樣平直、活潑的語境在唐詩中實屬少見。我無法想像,在那樣明媚的春朝—輕寒早褪,柔風正拂,草淺花亂,鶯歌燕舞,美得很嘛!這樣美的清晨,為什麼要做「打起黃鶯兒」那樣煞風景的事情呢?這起首一句實在來得太過突兀。而且,「打起」二字也太俗了點吧?但仔細想來,若真要換一個不俗的字眼,還沒法換。面對「打起」二字,我只有學了香菱那句話來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

李清照填的《訴衷情》也有著一樣的離別,一樣的蒼涼,梅香燻醒歡愛的夢境,夢倏然遠去,歸途無計。這首詞作於哪個時期,一直有爭議。有說前期有說是南渡之後。而我更趨向於認同是她的前期作品,雖有離別的蒼涼,卻沒有後期作品那揮之不去的悽悽慘慘戚戚。在這首詞裡,我讀出的是一個少婦的別樣相思,而不是一個衰殘頹喪老婦那讓人讀來會生出絕望的家國之思。

酒依舊是李清照詞裡不可或缺的道具,這一夜,她再次獨飲醉了。《詩經·柏舟》裡有「微我無酒,以敖以遊」的句子意思是說不是想喝酒沒有美酒,也不是想遨遊無處遊,而是我心中別有隱憂。清照獨自喝酒至醉,也必定是心中別有隱憂吧。既是獨自喝酒,必然夫妻相離。女人都是愛情的動物,李清照更是在每一個富含才情的細胞壁裡都包含著愛情的細胞核。因此獨自飲酒怎生得歡?「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關於醉,清照是有發言權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無不是醉得淋漓盡致。只是,這夜的醉卻不性情所致,而是相思磨人。因相思而獨飲,還是因相思而沉沉醉去。銷魂纏綿的記憶成為安撫,從腦子裡跳脫出來,一再重演。她醉了,醉得不記得卸妝,不記得解開雲鬢,甚或整夜和衣而臥。醒時才發現,鬢髮上昨日插上的梅花早已花瓣零落,空有帶著幾須兒蕊萼的殘枝還斜斜地插在蓬鬆散亂的雲堆上。

「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醉夢岑岑,卻是因酒勁褪卻而醒,是窗外的梅香將她從春睡中燻醒。這個夢境永遠無法再現了,即使李清照再世。她的夢裡有著怎樣的歡顏,有著怎樣的痴纏,我們都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夢裡必然有一個人,她心心念念,而至日裡夜裡魂裡夢裡都是他。可是,這該死的梅,偏生在他們夢裡相聚之時,散出馥鬱幽香,硬生生將她燻醒了。離人不得聚本就指望著在零落的夢境裡得以片刻歡愛,可竟連這樣的慰藉也被剝奪了嗎?清照竟對這花香產生了怨,心底的落寞、怨艾,層層疊疊遷延不絕夢斷梅香,那個日裡夜裡思念的背影在夢境遠去的瞬間也驟然遠去,消失了,何時才能再度歸來?夜,似乎也變得查然了,邈遠漫長。「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人和月在相互憐惜吧?悄悄,依依,堪比李白「對影成三人的寂寞。幸好,還有一段簾幕微垂,隔斷了窗外的梅影,那燻醒春夢的暗香。其實,隔了翠簾,暗香猶在,卻無人來嗅。

「更挼殘蕊,更捻餘香,更得些時。」寂寞隨著夜的深沉、香的馥鬱而變得隆重了,無奈,只得挼一撮殘蕊,捻去一指的餘香,挨過一些時候,挨得一些辰光吧。除了默默,別無他法。只是,挼去殘蕊,捻去餘香,果真能挨過一漏光陰嗎?怕只怕,殘蕊挼盡,暗香長留,時時來提醒著「夢遠不成歸」的渺查。

清照的思念已成傷,天若憐她,便讓她在梅香裡一夢三生,讓歸人早還吧!看完篇詞,你想到了什麼,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喔

相關焦點

  • 沉醉不知歸路!究竟李清照在她的詩詞中沉醉過多少次?
    她飲酒,還喝醉了,沉醉不知歸路後,誤入一片蓮花池,於是乾脆在湖中嬉戲暢遊一整夜。看吧,她才不是個閨中乖乖女,不做無才便是德的女子。在封建社會,她做了一個不尋常的女詞人,愛喝酒,甚至夜不歸宿……究竟,李清照有多愛飲酒作詞,且看她在詞曲中沉醉過多少次?初識李清照當從《如夢令》談起,不論是「沉醉不知歸處」,還是「濃睡不消殘酒」,都透漏出她的真性情,暢快飲一個自在逍遙。
  • 李清照很經典的一首詞,把生活細節描寫的活靈活現,寫的很是唯美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最有才華的一位女子,她的一生堪稱傳奇,無論是她的個人生活,還是她的愛情生活,那都是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還真沒有幾個女子,能夠與李清照相比,僅僅是她的名字,便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她的詩詞更是成為了宋詞裡的精品之作
  • 李清照才情橫溢的十首「酒詞」:東籬把酒黃昏後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簡評:陶淵明東籬採菊,李清照東籬把酒。只要有一顆詩心,兩件不同的事,能做得一樣富有詩意。(6)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餘香,更得些時。
  • 三杯兩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詩酒人生!
    >在這首詞中,詞人用簡短的幾句話栩栩如生地為我們刻畫了一個酒醉後少女回家的形象在一個十六歲的年紀寫出了傳神之篇不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據不完全統計李清照存世作品裡45首>在父母的薰陶和培育下,李清照很早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工詩文,擅書畫,通音律,聲名廣播於仕林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最經典的15首詞,讀懂這千年哀愁!
    而經過千年流傳,她那些典雅、浪漫的作品,連同她的愛情故事和波折人生,已經被出成書,以「人生不過一場絢爛花事」「半生煙雨,半世落花」「願時光清淺,許你安然」等等唯美細膩的標題撩動讀者的心弦。下面就來欣賞一她的15首詩詞的風採1.
  • 李清照這十首感傷之詞,讀過三首以上的人,都很厲害
    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這首詞中,李清照寫出了閨中之怨。面對如此大好春光,自己卻獨處深閨,愁苦與寂寞便油然而生。7、《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 李清照詞全集
    早年生活安定,詞作多寫相思之情;丈夫趙明誠;金兵入侵後,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如夢令 如夢令(李清照早期作品)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知否知否》大火:李清照7首醉酒詞,寫盡人世無常
    有人感嘆:年少莫讀李清照,人生最苦是相思。塵煙如夢,人間悲喜。李清照用7首醉酒詞,寫盡了世事無常。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一首《如夢令》,讓李清照名動天下,彼時她還是一位待字閨中的少女。出身在書香門第,父親又是蘇門學子,領著高官厚祿,那時的李清照無憂無慮、逍遙愜意,所以可以肆無忌憚地酒醉到日上竿頭。風姿綽約的她,才華出眾的她,成了當時京城最耀眼的一顆明珠。愛慕李清照的男生可以擠滿汴梁城的整個官道,但是卻沒有一個能扣開她的心扉。
  • 李清照:喝起來
    另一首詞也是李清照寫於少年時期,一樣寫了「沈醉」,但心情卻截然不同: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鍾已應晚來風。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李清照對於酒精的描寫,從「意融」到「沈醉」的轉折是符合實際的,李清照要的是沈醉前的意融、自己想往的境界。然而,喝到後來,都成了「魂夢斷」、「醒時空」了。二、婚後思夫對酒吟李清照18歲時與趙明誠結婚,兩人志趣相投、感情相當好,在外收藏金石書畫、在家整理校勘,當時成一段佳話。
  • 易安居士李清照詩詞全集: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宋代:李清照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餘香,更得些時。永遇樂·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 千古才女李清照詩詞全集90首
    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淪陷後,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悽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1卷,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詩詞九十首
    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淪陷後,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悽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1卷,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
  • 終於把李清照的詞找全了!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悽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斷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 訴衷情
    個人認為應該準備好戒指和玫瑰🌹才能抱得美人歸哦!   75分 2.訴衷情*代人賦文/豬不肥星空萬裡共嬋娟,銀河月光圓。丹桂影,映朱顏,何故戀千年。 惜別有窮山,最相煎。朝朝暮暮夢廣寒,望長天。訴衷情 水墨蟾宮深處桂花開,香洇錦繡臺。迷玉兔,瘦裙釵,清露漫瑤階。后羿遠天涯,沒塵埃。緣何不解吳剛意,任伊呆。 淺評:吳剛和嫦娥同是天涯淪落人呀,他非常了解嫦娥的痛苦,同時也很自戀,怎麼我們相處了那麼久,嫦娥你就是不懂我的心意呢?難道我真的不好嗎?想跟嫦娥表白,但話到嘴邊又生生的吞下去了,看來也只有暗戀的份了。
  • 讀詞人李清照的《清平樂》,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如果花兒可以代表人的志趣,那麼梅花就是李清照的寫照;如果花兒可以象徵人生的歷程,那麼是李清照選擇了梅花。賞梅、詠梅,早在少女時期,梅花就和她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由於心態的不同,梅花在其筆下的意味各各有別,卻異曲同工。「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