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8 11:16
「都是打遊戲惹的禍。"周女士既心疼兒子又埋怨他不聽勸告沉迷網遊,小小年紀痔瘡嚴重最終要手術治療。
小明(化名)雖然只是慈谿一所學校的中學生,但已是一名6多年的資深網遊專家。一到寒暑假啃著鍵盤不放,沉迷網遊。「除了睡覺就是打遊戲。怎麼勸都沒用。"周女士一臉無奈的說平時家人忙於工作也顧暇不及。竟然只有16歲!接診的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王韋主任醫師吃了一驚,這是他工作以來接診的年齡最小痔瘡患者。然而做完體檢後王醫生更為震驚:小明臉色蒼白,整個痔核已脫出肛門口,還伴有出血。王醫生立即安排了手術治療。但如此年輕痔瘡這麼嚴重肯定有原因。於是王醫生仔細詢問小明的日常起居。一問才知是長期沉迷網遊惹的禍。「久坐腹壓增大作用於肛門受力點導致小明的痔瘡越來越嚴重。"王醫生解釋說。
小明這才支支吾吾道出真相。原來為了爭分奪秒打遊戲往往憋著肚子痛不上廁所,尤其是衝鋒陷陣的關鍵時刻更是全心全意撲在電腦上。就這樣3年前他就出現了便秘症狀,沒有引起嚴重問題小明就沒放心上。半年前的寒假小明茶飯不思沉迷遊戲,結果一上廁所就有一團東西也就是痔核脫出肛門,上完後又縮了回去。他清楚這和玩電腦肯定有關係就一直隱瞞家人。今年暑假,深深陷入電腦泥潭的小明沒有絲毫收斂,繼續網遊,一玩就是半天。結果每次上廁所疼痛難忍,除了肛門掉出一團肉還開始流出鮮紅的血,這被周女士察覺才送到醫院治療。王醫生為小明選擇了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的痔瘡自動套扎治療方法。出院前王醫生反覆叮囑小明多戶外運動,不要沉迷網遊。
王醫生告訴記者他每年完成的300多例小肛腸手術中大部分是痔瘡手術。「來就診的久坐不動、辦公室職員、壓力大的職場人士偏多,還有一部分是孕婦和老人。"他特別強調老年人其實是痔的高發人群,但由於就診觀念不強、害怕手術等因素影響,來醫院就診的反而顯少,而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下降比其他人群更易發生栓塞、感染等危險。
「在我國,痔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王醫生告訴記者,「痔的誘發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因。"他建議不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多活動身體,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最好每天定時排便,不建議邊蹲廁所邊看書、看手機。經常吃刺激性食物會使肛門水腫建議飲食清淡為主。王醫生還介紹了提肛運動即像忍大便、憋小便一樣,將肛門向上提,然後放鬆,接著再往上提,一提一松,反覆進行,可以有效預防痔瘡。
「痔瘡很常見,很多人認為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王醫生告訴記者其實痔瘡一步步發展會引起壞死、貧血、感染等併發症,應及時治療。「有的人只是肛門出現小肉團沒有什麼其他不適,只需要改變一下生活習慣。但當肛門肉團脫出並具有肛門疼痛、出血,則必須來看醫生。"王醫生說由於技術發展目前痔瘡的治療方法多樣化、個體化,王醫生介紹有PPH.RPH.多譜勒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硬化劑注射治療.傳統外剝內扎術五種手術方式,針對老年人麻醉風險大也可選擇免麻醉的治療方式。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