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講堂|于謙《石灰吟》 誦讀:瞿弦和

2020-12-17 澎湃新聞

未來講堂|于謙《石灰吟》 誦讀:瞿弦和

2020-12-01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國家一級演員瞿弦和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明朝詩人于謙的作品《石灰吟》。

點擊收看

石灰吟

作者|于謙(明) 誦讀|瞿弦和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著名詩人、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初任御史,歷官兵部尚書。正統十四年(1449),明英宗為瓦剌俘去,于謙擁立明景帝,擊退瓦剌,捍衛了北京,功炳史冊。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為人剛直清廉,招致奸臣忌恨。天順元年(1457),英宗復闢,徐有貞、石亨等誣陷于謙,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孝宗追諡肅愍,明神宗改諡忠肅。其詩多為憂國愛民和表達堅貞節操之作。有《於忠肅公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據說于謙寫此詩時才十二歲。相傳從小刻苦學習、志向遠大的于謙,某天在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後,竟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稍加思索便創作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此詩不僅是石灰的寫照,更寄寓了他的人生追求。

詩中第一句「千錘萬鑿出深山」,寫開採石灰石非常艱難,要經過無數次錘擊開鑿,才能自深山開採而出。第二句「烈火焚燒若等閒」,寫煉製時,石灰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平常事。「若等閒」三字,表面寫燒鍊石灰石,實是寫愛國志士無論遭受多麼艱苦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

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寫將青黑色的石灰石,煅燒成一堆雪白的石灰粉。「粉骨碎身」 形容得極其形象傳神,也是詩人在表述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想法。「渾不怕」,指毫不懼怕,表達了詩人為了國家民族萬死不辭的精神。第四句「要留清白在人間」,寫石灰石經過燒煉成灰後,在人間留下了一片潔白。此處詩人直抒胸臆,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詩人于謙為官廉正,救災賑荒,保家衛國,深受百姓愛戴,歷經磨難,曾平反冤獄。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鐵蹄再次蹂躪統治。但英宗復闢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此詩成了于謙的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刻畫。

此詩運用象徵手法,借物喻人,以詩言志,借吟石灰的燒煉過程,表白自己勇於自我犧牲,不怕粉身碎骨,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高尚精神。全詩下筆豪邁,質樸自然,字字鏗鏘,正氣凜然,給人以深深的啟迪和無比的勇氣,激勵著中華兒女的大無畏精神和捍衛國家民族的熱忱。

誦讀人介紹

瞿弦和,國家一級演員。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現顧問),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朗誦演唱專業委員會主任,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全國政協第八、九、十、十一屆委員。中國十大演播家之一,「70年70人」傑出演播藝術家。曾獲首屆中國話劇金獅表演獎,文化部優秀話劇工作者稱號。主演話劇幾十部,多次為國家大型晚會擔任主持人。

原標題:《未來講堂|于謙《石灰吟》 誦讀:瞿弦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詩文典講古詩—《石灰吟》明朝于謙的故事
    01原詩石灰吟明朝有一位十分有名的大臣叫于謙,他曾經在外族入侵時,力排眾議主張抵抗,幾乎憑藉一己之力保住了首都北京,還救回了被抓走的皇帝明英宗。成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于謙從小就樹立了一個堅定志向。他十二歲那年,有一次做完了功課,去外面玩。走著走著就來到一座石灰窯前面,他很好奇,從來沒見過這種場面。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15:于謙《石灰吟》 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明61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燒制石灰賞析:《石灰吟》一般認為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託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
  • 未來講堂|李白《夜宿山寺》誦讀:唐燁
    未來講堂|李白《夜宿山寺》誦讀:唐燁 2020-09-11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高鼎《村居》 誦讀:聞佳
    未來講堂|高鼎《村居》 誦讀:聞佳 2020-12-22 0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2020-09-3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詩文學習047:六年級下冊,于謙《石灰吟》
    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賞析于謙(1398—1457),明代大臣,其詩多以憂國愛民和表達堅貞節操的內容為主。此詩託物言志,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鑄成一體,借吟石灰的鍛鍊過程,表現了作者不避千難萬險,勇於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
  •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2020-12-1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白居易《憶江南》(其一)誦讀:馬黎
    未來講堂|白居易《憶江南》(其一)誦讀:馬黎 2020-09-2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2020-10-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王維《竹裡館》誦讀:於芳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
  • 讀《石灰吟》有感
    明代的大政治家于謙曾寫下一首題為《石灰吟》的名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 未來講堂|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誦讀:春妮
    未來講堂|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誦讀:春妮 2020-12-18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誦讀:郭政建
    未來講堂|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誦讀:郭政建 2020-11-2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課文《石灰吟》學習內容全解
    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文章分析《石灰吟》中,詩人通過吟詠石灰,以石灰做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寫作背景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
  • 一道中考化學題的解讀,讓你明白《石灰吟》中蘊含的化學知識
    這是一道中考化學題,他藉助了于謙的《石灰吟》為知識背景,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鈣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轉化關係。解答這道題,需要《石灰吟》這首詩的內容和詩意了解。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 詩詞賞析|《精選古典詩文200篇》之《石灰吟》
    石灰吟(錄製 瑞芳).mp300:37來自瀟湘晨報石灰吟(錄製 瑞芳).mp3來自河北人大00:0000:37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注釋(1)石灰吟:讚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2)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3)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 餘韻悠長:名師講堂呈現「別樣」經典誦讀
    一樣的經典,不一樣的誦讀11月29號,江漢區「語文振興行動」小學名師講堂第四講,在江漢區大興第一實驗小學金雅校區隆重開講。這一講的名師講堂,由兩位資深語文教師,給大家演繹了一堂別樣的經典吟誦課堂。來自合肥市的吟誦教學課程導師李麗把大家帶入四年級的經典誦讀課,她以古漢語誦讀方法,教授孩子們誦讀了熟悉的唐詩,令現場的語文老師耳目一新;隨後登場的全國語文教學名師薛瑞萍,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動作為大家詮釋了誦讀的三個要素:形象、韻律、反覆,引起了現場所有老師的共鳴,情不自禁地跟著這位活力四射的「最燃教師」一起律動節奏,賞讀詩歌,品味經典,整個會場充盈著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
  • 六年級第10課古詩《石灰吟》的筆記及知識點,古詩是考試的難點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于謙的《石灰吟》。二、作者簡介于謙(1398—1457),字延益,號節庵,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有《嶽忠武王祠》《荒村》《北風吹》等。鑿:(鑿空)(鑿井)(鑿壁偷光)焚:(焚毀)(焚燒)(焚化)四、古詩筆記五、古詩理解字詞理解石灰吟
  • 古詩"望洞庭""石灰吟"教材中現兩版本 不存在對錯
    古詩"望洞庭""石灰吟"教材中現兩版本 不存在對錯 2014-09-16 15:25:49  □東方今報記者 韓旭/文 吳仲舒/圖  ◎同一首古詩卻有兩個版本  彭先生說,自己平時在一家培訓機構擔任語文老師,前一段時間從其他學校轉過來一名學生,為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他讓該學生背一首于謙的《石灰吟》,背完後彭先生指出其中一處出現錯誤,學生則堅持自己沒有背錯。
  • 現代誦讀藝術範讀導師全國選拔總決賽在京舉行
    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馬秀秀)第三屆現代誦讀藝術範讀導師未來星全國選拔總決賽、第五屆現代誦讀藝術範讀導師全國選拔總決賽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涵蓋各行各業的150位選手對多種風格的誦讀作品進行了精彩演繹。在一天半的激烈角逐中,評委們從文本理解、誦讀技巧方面對選手進行了嚴格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