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陰道炎是由陰道感染而引起的,大部分女性都會遭受到陰道炎帶來的困擾和苦惱。若是情況較為嚴重,還可能會影響生活以及個人情緒,那麼該怎樣預防和治療黴菌性陰道炎呢?哪一種護理措施和保健方法最好?關於黴菌性陰道炎,這些常識很重要,女性要多了解。
一、什麼是黴菌性陰道炎?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黴菌性陰道炎真的是裡面「發黴」了嗎?黴菌性陰道炎又稱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由假絲酵母菌引起的常見外陰陰道炎症。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表現症狀為:外陰陰道瘙癢有灼燒感、陰道分泌物過多、白帶呈豆腐渣狀,症狀時輕時重,發作時間不穩定,且難以根治,經治療後還會反覆出現。同時除以上症狀外,還存在不同程度陰道出血、小便疼痛等症狀,症狀較重者可見皮膚皸裂、表皮脫落。黴菌性陰道炎發病時會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
二、如何預防黴菌性陰道炎?
1.加強鍛鍊身體,均衡飲食,三餐規律,不食用含糖量過高或者辛辣的食物。含糖量過高的食物會影響到陰道內的PH值;飲食過於辛辣會造成炎症加重,不利於黴菌性陰道炎的痊癒。宜清淡飲食、低脂少鹽,並定時定量進餐。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日清洗外陰。穿寬鬆、透氣的內褲,換下內褲後應立即進行清洗並放於通風處晾曬,若是有條件可進行高溫蒸煮;私人用品個人專用,拒絕使用公共香皂、肥皂等私人用品;內褲與襪子應分開洗,襪子上存在大量細菌,與內褲同時清洗會引起交叉感染;私人用品清洗時應選擇單獨清洗,最好是有單獨使用的清洗工具,更重要的是私人用品不使用公用洗衣機進行清洗。
3.不過度清潔,大多數女性總認為患有黴菌性陰道炎是因為沒有清洗乾淨,所以每天清洗外陰,每次清洗時都用衝洗器和洗劑搭配同時清洗,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由於陰道內環境呈弱酸性,又有許多菌群存在,菌群之間相互抑制,過度清洗只會造成菌群紊亂,打散菌群之間相互制衡的環境後,陰道上皮的抗病力下降,從而引起念珠菌或是其他細菌所致的陰道炎,也極有可能是導致黴菌性陰道炎復發以及無法痊癒的重要因素。
4.不濫用抗生素,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會破壞陰道內菌群之間相互的制約關係,使念珠菌失去其他細菌的抑制而過多生長而致病。
5.少吃刺激性食物,尤其是甜食與火鍋。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免疫系統會自動去應付這些入侵的菌種,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均衡膳食營養,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讓免疫系統正常運行,早日戰勝念珠菌。
三、如何護理黴菌性陰道炎?
黴菌有許多種,白色念珠菌是引起黴菌性陰道炎的罪魁禍首。據統計,陰道感染有超過80%都是白色念珠菌引起,其餘則是別種念珠菌和球擬酵母菌。白帶增多的非孕婦女中約有10%、孕婦中約有30%在陰道內有念珠菌的存在,當陰道糖原增加、酸度升高時,或在機體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便有可能成為致病的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若是菌群失調,可使用含乳桿菌活菌的陰道栓進行調節。此外,維生素缺乏、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和其他消耗性疾病也會成為白色念珠菌繁殖的有利條件。若是存在慢性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等,應積極進行治療,防止因病情進展造成全身性的健康損害。
【本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初絮,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