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Reddot Design Award 2020評審結果揭曉,我校設計創意學院2017級工業設計方向學生周寅、祝佳楓、柳雨之、張昱龍共同設計的一款名為With U的用於神經源性膀胱康復的醫療設備,獲得紅點設計概念獎(Reddot Concept Award)。該作品由設計創意學院教師劉朧與課外專家單荃、鄭合詞共同指導完成。此前,該設計作品還在2019年獲得了戴森設計大獎國際20強,以及上海市工業設計大賽一等獎。紅點設計概念獎於2005年創立,旨在發現並表彰新的設計概念和創新成果。
作為從留置導尿管轉為間歇導尿管的過渡產品,With U旨在方便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日常生活,防止長期留置導尿後膀胱發生廢用性萎縮,並提供後續康復可能。With U用戶會經歷兩個康復階段。產品系統包括智能控制器、再設計的引流袋、引流管、綁帶和手機app。控制器上端連接留置導尿管,下端連接引流袋或引流管,用戶可使用綁帶將所有部件固定在腿上。通常,控制器的閥門關閉,尿液積存在膀胱中。控制器內部的傳感器實時監測膀胱內壓強,計算膀胱容量並發送到app上。康復第一階段,用戶使用引流袋收集尿液。當膀胱一定容量被佔用時,控制器的閥門打開,將尿液排出,保證患者膀胱肌肉因儲存尿液得到鍛鍊,避免廢用性萎縮。第二階段,監測到膀胱較滿時,控制器會震動提醒用戶去洗手間排尿。用戶可同時按動控制器兩側的排尿鍵,通過引流管直接將尿液排出。控制器表面有一道凹槽,方便用戶隔著衣料找到排尿按鍵。用戶可在app上查詢當前的膀胱容量以及康復進程。
設計小組的同學們介紹了他們設計這款產品的靈感起源。起初,他們從紀錄片中看到孕婦使用導尿管的問題,後來在對老年科醫生的採訪中了解到,導尿是長期住院的普遍問題,但很少人會去關注,比較難以啟齒。為此,他們把目光聚焦於導尿設備與導尿袋的改進。儘管現階段導尿管解決了脊髓受損、手術後等類病人導尿的需求,但是在經過了一段時間後,患者的膀胱萎縮,未來哪怕治癒了也不得不依賴於導尿管。在項目發展過程中,專業課老師指導建議同學們將設計更進一步發展,由改善體驗深入到幫助患者進行復健。基於對患者未來生活的考慮,同學們思考能否優化導尿設備,讓病人膀胱正常並建立反射。產品外觀的造型靈感主要來源於現有的醫療設備以及人體工學的考慮。造型正面呈圓角矩形,像張開的手在擁抱,側面考慮用戶對於隱私和便捷的需求,採用了貼合腿型的v字形。
為改善整個神經源性膀胱治療系統,產品著重在安全性和用戶友好性這兩方面優化With U的設備本體和引流袋設計。設備本體的外形經歷多次迭代:從圓盤狀最終過渡到有折角的圓角矩形,折角使設備更好地貼合大腿。同學們把電源鍵和排水按鈕從設備前表面移到設備兩側,重新設計了排水鍵的觸發模式,以改進設備上按鈕誤觸的情況發生。表面設計凹槽可以幫助用戶隔著衣服也能找到按鈕。此外,為了使引流袋在社交場合中更自然更具有隱私性,同學們在引流袋上進行了不同的打點實驗使引流袋充滿尿液時更為均勻,最終選擇了四個均勻分布的圓形打點方法。同學們還優化了手機配套app的UI界面、管子防漏水接頭和其他細節,不斷提高用戶的體驗。
比起現今導尿醫療器材作為治療神經原性膀胱的設備,With U為患者的未來作了更多考慮。同學們將訓練治療過程中膀胱肌肉的方法加入到產品中。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日復一日的治療,患者就可以藉助這款產品去訓練膀胱以防止膀胱萎縮,進而在長期的治療中,從神經原性膀胱疾病中恢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這一款醫療設備設計作品來自於設計創意學院學子在大二期間的醫療健康設計專題課程。同學們對於設計的作品也並不僅僅滿足於將其作為一種設計。「我們已經對與此產品相關的技術以及使用方式進行了許多測試。下一步,我們希望將產品的原型帶給更多患者並投入到長期治療中。在將來,我們打算設計出更智能便攜的產品,讓用戶在大腿固定時有更好的體驗。我們期待看到產品投產並讓患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設計小組的同學們說。
英文網連結:Medicaldevice designed by Tongji students won the German Reddot Designa 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