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經濟、可靠、穩定地運行鍋爐,輸出合格的蒸汽和熱水,熟悉鍋爐用水,了解水質差對鍋爐的危害,掌握水蒸氣質量標準
實施水處理和必要的爐內化學處理,並對鍋爐運行進行嚴格的水汽質量監控,對保證鍋爐的水質、蒸汽質量以及安全經濟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鍋爐水處理的目的:
清除對鍋爐有害雜質,防止鍋爐汙垢腐蝕,保證蒸汽質量,保證鍋爐安全經濟運行,同時節能消耗,節約能源。
鍋爐水處理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給水補充劑處理(即鍋爐補充劑)、凝結水處理(即汽輪機凝結水或工藝過程中回收的凝結水)、給水加氨處理和鍋內加藥處理。
二、補給水處理:
由於蒸汽使用(加熱或發電)和冷凝水回收程度不同,鍋爐的供水量也不同。冷凝式電站鍋爐給水一般不超過蒸發量的3%,供熱鍋爐給水可以達到100%。補給水的處理流程:1.預處理2.軟化3.去鹽。
三、凝結水處理:
冷凝水在循環過程中,由於冷凝水洩漏、系統腐蝕產物等原因而造成的汙染,有時需要對其進行處理。處理冷凝水的量與鍋爐參數、爐型(如有無鍋筒或分離器)以及冷凝水汙染狀況等有關。
冷凝水處理量一般隨著鍋爐參數的提高而逐步增加。超壓和亞臨界鍋爐的超壓和亞壓處理量為25~100%;帶筒式高壓以下鍋爐的超壓和亞壓一般不處理。
常見的冷凝處理設備有纖維素覆蓋過濾器、電磁過濾器等。凝結水在其中除去腐蝕產物(氧化銅和氧化鐵等)後,再進入混合床或粉未樹脂覆蓋過濾器進行深度除鹽
四、給水除氧:
鍋爐給水中的溶解氧會腐蝕熱力系統的金屬。鍋爐熱負荷高的地方,腐蝕產物結出銅鐵垢,使傳熱惡化,甚至在汽輪機高壓缸內形成爆管或沉積,從而導致汽輪機效率降低。
所以,軟化或脫鹽後的補給水和冷凝水,一般都要進行脫氧後才能進入鍋爐。常用的脫氧方法有熱脫氧和真空脫氧,有時輔以化學脫氧。
五、給水加氨和鍋內加藥處理:
鍋爐供水經過供水處理、冷凝水處理和供水除氧後,通常需要添加氨或有機胺來提高供水的酸鹼度,防止酸性水腐蝕金屬零件。對於帶鍋筒的鍋爐,一般應採用鍋內處理。
在處理過程中,在鍋筒中加入磷酸三鈉或其它化學物質,將水中能形成水垢的鹽類雜質變成排出時能排出的泥渣,以防止或減緩水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