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間是飛的。10月下旬,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已過去10個月,距離4月8日武漢「重啟」已過去6個月。
武漢現在怎麼樣了?很多人都在問。猛獁新聞·東方今報推出特別報導「這一年,我在武漢!」,回訪疫情期間曾經採訪過的在武漢的人物,並走上街頭聆聽大家的心聲。
金秋十月的武漢,充滿勃勃生機。車站機場人來人往,街頭熱乾麵館就坐滿了「過早」的食客,城市經常上演堵車大片……恢復車水馬龍的武漢讓人欣慰,連工地的轟鳴聲聽起來都很悅耳。
這是我們熟悉的武漢,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未來一起守護。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特派武漢記者 趙丹 邱琦 實習生 史愛佳/文圖
「基本上開不了了。」10月上旬,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臨街檔口,一售賣螃蟹的商戶周先生說道。厚厚的鏡片下看不出他的表情。
因此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最早確診的病例均與華南海鮮市場呈高度關聯性。這個曾擁有一千多家商戶的海鮮市場於1月1日休市整治,至今成為輿論焦點。
10月上旬,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來此回訪發現,一層海鮮區域用嶄新圍擋封閉,外人難以窺見其中一角,門口崗亭也已棄用。二層全部是經營眼鏡生意的商戶,目前正常營業。諸多受訪商戶及保安稱,雖然政府部門沒有下發永久關閉的通告,但大家都推測此處不會再經營海鮮,至於未來做什麼還有待觀望。
資料顯示,華南海鮮市場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集海鮮、冰鮮、水產、乾貨等為一體的水產批發市場。
原商戶李先生曾在華南海鮮市場做了多年生意,大部分時間都在市場待著。這裡是他們維持生計並積累財富的地方。他記得,疫情爆發最初,外界一度將華南海鮮市場內出售的野味視為此次疫情的源頭,自此生意做不成了。「一聽說在華南海鮮市場做生意,可以說人人避之不及。」
2020年1月1日,華南海鮮市場休市整治,多數商戶先後遷往位於幾十公裡外的黃陂區的漢口北海鮮市場。昔日喧囂的市場歸於平靜。
目前還在華南海鮮市場臨街一樓做小生意的商戶周先生談到,這裡原有一千多家商戶,主要經營海鮮和調味品。他父親在該市場做生意更久。因市場處於市區內,交通相對方便,「漢口這邊的餐館差不多都在這裡拿貨,附近居民也會來選購,零售加批發。」
周先生推測,疫情爆發後,商戶都主動搬走完了,「(海鮮市場)基本上開不了了。」如今,他在這裡賣螃蟹,少人問津,也在考慮搬走。
海鮮市場二層全部用作經營眼鏡生意。一樓門口有兩位保安值守,警惕的盯著進出的人。
許是雨天,二樓也沒有多少市民,商戶或聊天或玩手機。一位商戶直言,「生意受影響很大。一層海鮮早就不開了,又臭又髒,衛生條件達不到。」
諸多受訪商戶推測,一層海鮮區域估計會永久不再經營海鮮,至於會不會重新開市,或者改做什麼,等待政府部門的通告。
在武漢,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距離華南海鮮市場約2公裡的華南水果批發市場正常營業,多位商戶稱果品不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