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最小系統解析(電源、晶振和復位電路)

2021-02-08 電子產品世界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很多指標都是直接用的概念指標,比如我們說 +5 V 代表1,GND 代表0等等。但在實際電路中的電壓值並不是完全精準的,那這些指標允許範圍是什麼呢?隨著我們所學的內容不斷增多,大家要慢慢培養一種閱讀數據手冊的能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546.htm

比如,我們要使用 STC89C52RC 的時候,找到它的數據手冊第11頁,看第二項——工作電壓:5.5 V~3.4 V(5 V 單片機),這個地方就說明這個單片機正常的工作電壓是個範圍值,只要電源 VCC 在 5.5 V~3.4 V 之間都可以正常工作,電壓超過 5.5 V 是絕對不允許的,會燒壞單片機,電壓如果低於 3.4 V,單片機不會損壞,但是也不能正常工作。而在這個範圍內,最典型、最常用的電壓值就是 5V,這就是後面括號裡「5 V 單片機」這個名稱的由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常用的工作電壓範圍是 2.7 V~3.6 V、典型值是 3.3 V 的單片機,也就是所謂的「3.3 V 單片機」。日後隨著大家接觸更多的器件,對這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現在我們再順便多了解一點,大家打開 74HC138 的數據手冊,會發現 74HC138 手冊的第二頁也有一個表格,上邊寫了 74HC138 的工作電壓範圍,最小值是 4.75 V,額定值是 5 V,最大值是 5.25 V,可以得知它的工作電壓範圍是 4.75 V~5.25 V。這個地方講這些目的是讓大家清楚的了解,我們獲取器件工作參數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權威的途徑,就是查閱該器件的數據手冊。

晶振通常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兩種類型,無源晶振一般稱之為 crystal(晶體),而有源晶振則叫做 oscillator(振蕩器)。

有源晶振是一個完整的諧振振蕩器,它是利用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來起振,所以有源晶振需要供電,當我們把有源晶振電路做好後,不需要外接其它器件,只要給它供電,它就可以主動產生振蕩頻率,並且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頻率基準,信號質量也比無源信號要好。

無源晶振自身無法振蕩起來,它需要晶片內部的振蕩電路一起工作才能振蕩,它允許不同的電壓,但是信號質量和精度較有源晶振差一些。相對價格來說,無源晶振要比有源晶振價格便宜很多。無源晶振兩側通常都會有個電容,一般其容值都選在 10 pF~40 pF 之間,如果手冊中有具體電容大小的要求則要根據要求來選電容,如果手冊沒有要求,我們用 20 pF 就是比較好的選擇,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經驗值,具有極其普遍的適用性。

我們來認識下比較常用的兩種晶振的樣貌,如圖8-1和圖8-2所示。

圖8-1 有源晶振實物圖

圖8-2 無源晶振實物圖

有源晶振通常有4個引腳,VCC,GND,晶振輸出引腳和一個沒有用到的懸空引腳(有些晶振也把該引腳作為使能引腳)。無源晶振有2個或3個引腳,如果是3個引腳的話,中間引腳接是晶振的外殼,使用時要接到 GND,兩側的引腳就是晶體的2個引出腳了,這兩個引腳作用是等同的,就像是電阻的2個引腳一樣,沒有正負之分。對於無源晶振,用我們的單片機上的兩個晶振引腳接上去即可,而有源晶振,只接到單片機的晶振的輸入引腳上,輸出引腳上不需要接,如圖8-3和圖8-4所示。

圖8-3 無源晶振接法

圖8-4 有源晶振接法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 KST-51 開發板上的復位電路,如圖8-5所示。

圖8-5 單片機復位電路

當這個電路處於穩態時,電容起到隔離直流的作用,隔離了 +5 V,而左側的復位按鍵是彈起狀態,下邊部分電路就沒有電壓差的產生,所以按鍵和電容 C11 以下部分的電位都是和 GND 相等的,也就是 0 V。我們這個單片機是高電平復位,低電平正常工作,所以正常工作的電壓是 0 V,沒有問題。

我們再來分析從沒有電到上電的瞬間,電容 C11 上方電壓是 5 V,下方是 0 V,根據我們初中所學的知識,電容 C11 要進行充電,正離子從上往下充電,負電子從 GND 往上充電,這個時候電容對電路來說相當於一根導線,全部電壓都加在了 R31 這個電阻上,那麼 RST埠位置的電壓就是 5 V,隨著電容充電越來越多,即將充滿的時候,電流會越來越小,那 RST 埠上的電壓值等於電流乘以 R31 的阻值,也就會越來越小,一直到電容完全充滿後,線路上不再有電流,這個時候 RST 和 GND 的電位就相等了也就是 0 V 了。

從這個過程上來看,我們加上這個電路,單片機系統上電後,RST 引腳會先保持一小段時間的高電平而後變成低電平,這個過程就是上電復位的過程。那這個「一小段時間」到底是多少才合適呢?每種單片機不完全一樣,51單片機手冊裡寫的是持續時間不少於2個機器周期的時間。復位電壓值,每種單片機不完全一樣,我們按照通常值 0.7 VCC 作為復位電壓值,復位時間的計算過程比較複雜,我這裡只給大家一個結論,時間 t=1.2 RC,我們用的 R 是4700歐,C 是0.0000001法,那麼計算出 t 就是 0.000564秒,即 564 us,遠遠大於2個機器周期(2 us),在電路設計的時候一般留夠餘量就行。

按鍵復位(即手動復位)有2個過程,按下按鍵之前,RST 的電壓是 0 V,當按下按鍵後電路導通,同時電容也會在瞬間進行放電,RST 電壓值變化為 4700 VCC/(4700+18),會處於高電平復位狀態。當鬆開按鍵後就和上電復位類似了,先是電容充電,後電流逐漸減小直到 RST 電壓變 0 V 的過程。我們按下按鍵的時間通常都會有幾百毫秒,這個時間足夠復位了。

按下按鍵的瞬間,電容兩端的 5 V 電壓(注意不是電源的 5 V 和 GND 之間)會被直接接通,此刻會有一個瞬間的大電流衝擊,會在局部範圍內產生電磁幹擾,為了抑制這個大電流所引起的幹擾,我們這裡在電容放電迴路中串入一個18歐的電阻來限流。

如果有的同學已經想開始 DIY 設計自己的電路板,那單片機的設計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理論依據了,可以考慮嘗試了。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先不要著急,繼續跟著往下學,把課程都學完了再動手操作也不遲,磨刀不誤砍柴工。


相關焦點

  • 單片機3種時鐘電路方案對比
    作為單片機研發設計的項目,它的最小電路工作系統包含電源電路、復位電路、時鐘頻率電路;其中電源電路與復位電路,相信工程師都非常容易理解與設計。然而時鐘頻率電路,由於不同的開發項目功能需求不一樣,設計的方案選擇也不盡相同,很難得到有效的統一設計。
  • AT89C51最小系統原理電路圖
    單片機最小系統,或者稱為最小應用系統,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 對51系列單片機來說,單片機+晶振電路+復位電路,便組成了一個最小系統。但是一般我們在設計中總是喜歡把按鍵輸入、顯示輸出等加到上述電路中,成為小系統。
  • DIY製作嵌入單片機晶片的貼心小杯墊
    STC系列單片機作為控制晶片,電源的通斷由三個開關S1、S2、S3共同控制,水杯重量達到一定程度時,開關閉合電源接通,通過溫度傳感器DS18B20採集水杯溫度信號,並輸出與之對應的電信號,送入STC15L104單片機控制晶片,經過信號的處理與運算,以PWM方式調節電壓佔空比,佔空比越大,平均電壓越大,燈也就越亮,佔空比越小,平均電壓越小,燈也就越暗,不同亮度的彩色LED經過混色,從而調製出彩色光,控制它變色
  • stm32f103c8t6封裝及最小系統原理圖
    打開APP stm32f103c8t6封裝及最小系統原理圖 發表於 2017-11-23 15:50:30     下面介紹一下STM32F103C8T6的封裝及最小系統原理圖。
  • 基於AT89C51單片機的量程自切換頻率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3432.htm  1 硬體電路設計  本設計主要由信號採集電路、放大整形電路、分頻電路、信號處理電路、電源電路和顯示電路等模塊組成。
  • 晶振的原理及作用
    數字電路的工作是根據電路設計,在某個時刻專門完成特定的任務,如果沒有一個時序控制的標準時刻,整個數字電路就會成為「聾子」,不知道什麼時刻該做什麼事情了。   晶振的作用是為系統提供基本的時鐘信號。通常一個系統共用一個晶振,便於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訊系統的基頻和射頻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過電子調整頻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 基於單片機89C52的語音電路報讀電路在火控系統中的應用
    在小系統中,以這樣的速度採樣語音只能是很短的時間,若要稍長一段時間,勢必佔用很大的存貯空間。  (2)系統構成成本高,由於需要ADC,DAC,專用語音晶片及相關電路。  (3)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號採樣和恢復)。  (4)使用不靈活,只能錄什麼,放什麼,難以實現字、詞、句的組合。
  • 基於單片機旋轉時鐘的設計
    故該系統的硬體模塊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顯示模塊、無線供電模塊、單片機最小系統模塊、紅外遙控模塊、時鐘模塊、校準模塊、電機驅動模塊。其系統原理框圖如圖2.1所示。其中無線供電模塊利用線圈耦合將能量傳輸給單片機系統,單片機系統就能正常工作了。
  • 基於CPLD晶片和C8051F020實現聲探測系統數字電路的設計
    該晶片功耗低、資源豐富、內部延時固定,有助於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本系統主要分為兩部分:聲探測系統數字電路的硬體實現和DSP軟體設計。系統現已完成調試,運行穩定,探測效果較好。本文以DSP、CPLD和單片機為核心器件,完成了聲探測系統的數字電路的硬體設計。其數字電路框圖如圖1所示。
  • 基於單片機的ADC0809數字電壓表設計報告(彙編語言)
    圖2.2 最小系統                      圖2.3 復位電路復位電路:單片機在啟動運行時都需要復位,使CPU和系統中的其他部件都處於一個確定的初始狀態,並從這個狀態開始工作。單片機的復位方式有上電自動復位和手動復位兩種,圖2.3是51系列單片機統常用的復位電路,只要Vcc上升時間不超過1ms,它們都能很好的工作。時鐘電路:單片機中CPU每執行一條指令,都必須在統一的時鐘脈衝的控制下嚴格按時間節拍進行,而這個時鐘脈衝是單片機控制中的時序電路發出的。CPU執行一條指令的各個微操作所對應時間順序稱為單片機的時序。
  • 實例 單片機晶振電容取值固定的由來
    相信很多剛剛接觸單片機的朋友都被前輩們前輩告誡過,對於單片機晶振電路電容,不是使用22pf,就是使用30pf。但為什麼要這樣使用?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卻很少有人了解。本文就將通過實例的方式為大家分析單片機晶振電路中的取值作用。
  • 單片機晶振的兩個電容的作用
    單片機晶振的兩個電容的作用這兩個電容叫晶振的負載電容,分別接在晶振的兩個腳上和對地的電容,一般在幾十皮發。它會影響到晶振的諧振頻率和輸出幅度,一般訂購晶振時候供貨方會問你負載電容是多少。石英晶體也連接在晶振引腳的輸入和輸出之間, 等效為一個並聯諧振迴路, 振蕩頻率應該是石英晶體的並聯諧振頻率. 晶體旁邊的兩個電容接地, 實際上就是電容三點式電路的分壓電容, 接地點就是分壓點. 以接地點即分壓點為參考點, 振蕩引腳的輸入和輸出是反相的, 但從並聯諧振迴路即石英晶體兩端來看, 形成一個正反饋以保證電路持續振蕩.
  • 基於單片機的視力保護器設計
    4)根據硬體電路及各晶片的時序編寫程序。5)將程序輸入單片機進行軟體測試,查找錯誤,使系統程序更加完善。6)根據電路原理圖及相應元器件的焊接方法焊接硬體電路。7)將程序寫進單片機進行硬體調試。通過串口就可直接下載程序,且處理速度快,抗幹擾能力強,功耗低,價格便宜,所以本設計採用STC89C52RC作為控制電路的主選晶片。2.1 主控模塊設計該主控模塊含有時鐘電路、系統復位電路、電源電路。其中時鐘電路由單片機內部反相放大器的輸入引腳跨接在晶振兩端和兩個微調電容組成,構成自激勵振蕩器,用來產生單片機工作時必須的時鐘信號。
  • 幾組實用FPGA原理設計圖—電路精選(8)
    下面給大家帶來了幾組原理圖設計:   復位和晶振電路原理圖設計   一個晶片,尤其是可編程晶片,通常在上電的瞬間需要一個短暫的時間進行內部參數的初始化,這個時候晶片無法立即進入工作狀態。通常稱上電初始化這些工作為復位,完成這個功能的電路稱之為復位電路。
  • 單片機快速入門實驗:控制LED閃爍發光
    LPC900系列單片機可謂是功能強大,性價比極高。 ●電路原理圖及電路說明在電路中是以28引腳的P89LPC932A1單片機為例的,但是類似的電路還可以應用於其它型號上。LPC900系列單片機屬於低電壓器件,正常的電源電壓範圍通常是2.4~3.6V。在這裡,電源部分省略不畫了,直接取VCC=3.3V。
  • 單片機硬體設計原則:抗幹擾常用方法
    對於那些易產生噪聲的器件、小電流電路、大電流電路開關電路等,應儘量使其遠離單片機的邏輯控制電路和存儲電路(ROM、RAM),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將這些電路另外製成電路板,這樣有利於抗幹擾,提高電路工作的可靠性。 儘量在關鍵元件,如ROM、RAM等晶片旁邊安裝去耦電容。
  • 單片機中晶振電路的作用及其常見參數
    每個單片機系統裡都有晶振,全程是叫晶體震蕩器,在單片機系統裡晶振的作用非常大。本文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晶振的工作過程,以及其主要的參數介紹,在單片機中它又能起到哪些作用呢?要了解晶振首先要了解單片機。
  • 基於51單片機的電子音樂盒的課程設計
    由於51系列在我國使用最廣,且該系列的資料和能夠兼容的外圍晶片也比較多,特別是ATMEL公司89C系列單片機,其典型產品AT89C51單片機,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故本系統採用ATMEL公司生產的AT89C51單片機作為電子音樂盒的核心部件,AT89C51是美國ATMEL公司生產的低電壓,高性能CMOS8位單片機,片內含4k bytes的可反覆擦寫的只讀程序存儲器(PEROM)和128 bytes的隨機存取數據存儲器(RAM),器件採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生產,兼容標準MCS-51指令系統,片內置通用8位中央處理器(CPU)和Flash存儲單元
  • 電路圖天天讀(20):個人區域網電路設計圖集錦
    用1個32.768kHz的石英諧振器(XTAL2)和2個電容(C441和C431)構成一個32.768kHz晶振電路。電壓穩壓器為所有1.8 V電壓的引腳和內部電源供電.C241和C421是去耦電容。用來電源濾波,以提高晶片工作的穩定性。串口連接採用RS-232與上位機相連,如果需要與計算機進行串口數據傳輸,則需用MAX232將TTL電平轉換為RS232電平,再通過RS-232向上位機輸入數據。
  • 12個關於晶振疑難問題的解答
    晶振外接電容不會匹配?晶振突然不起振?10個晶振解決小方法,現在知道不晚! 1、想用有源晶振,應該怎麼接?1腳懸空,2腳接地,3腳輸出,4腳電壓2、這款晶振有正負嗎?怎樣區分正負?需要接地嗎?此款產品用的是無源晶體,無源晶振無須區分正負極,不管是插件還是貼片無法接地(因為接地時外殼會起到抗幹擾作用)——只針對無源晶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