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葬場有一門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寫得有些滲人

2020-12-13 文史研究所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的風採讓我們折服,多少經典的作品讓我們沉醉。唐朝國風開放,文人墨客泛舟船上,如此良辰美景不作詩、對對子豈不可惜?於是無數絕美詩篇流傳了下來,供我們拜讀。

作詩講究的是意境和心情,對對子看得也是當事人的才華,在中國歷史上對對子出名的有很多,像蘇軾、紀曉嵐等等,都是對對子的奇才。比如說紀曉嵐。

當時俄國的一位使者來北京覲見乾隆皇帝。外國來使臣,乾隆皇帝為展示泱泱大國的氣度,自然是高興迎接,不成想這個使臣是個傲慢之人,完全沒把清朝放在眼裡,還想挫一挫文武百官的銳氣,給乾隆皇帝下面子。

當時這位使臣出了一個對子考驗大清官員,對子的內容是:

我俄人,騎奇馬,張長弓,單戈成戰;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這個使臣洋洋得意地把對子給講了出來,見大臣們面露怯色,他高興表示,只要大清的精英能在7天之內回復就可以了。

使臣剛說完,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大臣們一個個都心有不甘,但是一時之間想不出下聯,大傢伙都面露怯色。乾隆皇帝見大臣們都不說話,臉色也沉了下來,大殿之上全是國家的棟梁,卻沒有人可以對出使臣的對子,這不是打自己國家的臉嗎,乾隆皇帝心裡暗暗生氣著急,他不能看著大清國的臉面就這樣丟了。

就在這時,紀曉嵐站了出來,見紀曉嵐胸有成竹的樣子,乾隆皇帝放下心來。紀曉嵐表示這個對子,自己已經想出了答案了,接著便對出了下聯:

爾你人,襲龍衣,偽為人,合手即拿;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在邊!

聽完紀曉嵐的下聯,乾隆皇帝很開心,紀曉嵐的下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還諷刺了俄國。而後這一次對聯交鋒也被傳為佳話。

雖然到了現在,我們很少會去對對子了,但是不得不說,對對子還是挺有意思的。就比如說,一火葬場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門聯。火葬場是逝者生命的終點站,自然對聯的內容也是要表達這個意思的,那麼對聯應該怎麼體現出這個意境呢?

只見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的內容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這很好理解,生命什麼時候按下停止鍵本就是難說得,有的人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但是大家都難逃一死。而其下聯則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這個下聯和上聯一一對應,意義也都相同,仔細品讀,上聯、下聯寫得還有些滲人。

就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副對聯,就盡數表達出了生命的真諦。不過生命本就無常,我們也不用太過於在意,太過於悲觀,好好把握時間,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不負人生了。

相關焦點

  • 火葬場出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見下聯,令人十分反感
    對聯的歷史非常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據說最初起源於孟昶在自家桃符上所題的一句詩:「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雖然各種格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但有兩點要求是共通——押韻和對仗工整。其中「對仗」是最為重要的,需要每一個音節都有相對應的音節,講究平仄相拗、句法相同。中學課本中的《嶽陽樓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一對千古流傳的經典對仗名句。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對於對聯的印象,可能人們都停留在過年的時候。過年時很喜慶,對聯的顏色是紅色。而除了貼對聯,人們也習慣在門上貼上「福」字,貼「福」字時有個講究,就是要倒著貼。倒福也就是福到的意思。貼「福」字有講究,貼對聯也有講究。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
  •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對聯文化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比如我們過年的時候就要貼春聯,這是我們的習俗,這春聯裡面的內容可講究了,一般好的對聯讀起來還是很押韻的。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漢字也因為這一特性,出現了眾多的文學形式。除了留存於史書古籍中的漢賦、唐詩、宋詞等等,還有我們現今依舊隨處可見的對聯。對聯也稱楹聯或對子,是一種將字寫在紙、布等載體上的對偶語句。三國時期孫權赤烏年間(238-250年)鑄造的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刻著的一句「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是現今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對聯。
  • 火葬場貼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了下聯讓人不舒服
    對聯的發展史很久遠,在我們歷史文化中也有華麗的篇章來敘述,古人云:人事有更迭,往來成古今,歷史就是要靠那些過往的人們不斷創新不斷推進來形成的。作為四大古國之一的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所以我們的文化一直閃耀於世界大地上。就算如今科技千變萬化,很多人離開了現代科技,但是有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我們依然一直在堅守。
  •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相傳,有一位家裡極其富裕的進士,有錢又有學歷,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為了向鄉裡鄉親炫耀自己的家境,他在一年春節時特意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大門上,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上聯的意思十分簡單,他和兒子都是進士,都是有學問的人。
  • 火葬場的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好對,橫批卻讓人為難!
    在古時候有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秀才,他特別的喜歡旅遊,就在一天,他來到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桂林,來到了這裡的一座山裡,這座山叫做鬥雞山,他其實本來只是想來這邊遊覽一下風光,他在爬山的時候,四處遊覽山水風光,後來站到山頂上的時候,他看到在山上看到的下面的一切,覺得非常的美,於是詩興大發,就想要寫一副對子,他想了一會兒,說道,鬥雞山上山雞鬥,這其實僅僅是一個上聯,但是下聯他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
  • 火葬場貼出經典絕對,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網友的橫批絕了
    對聯的歷史悠久,發展至今,萬變不離其宗,都要求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這是最基本的;都要求平仄相合、詞性相關、內容相關等,對對聯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在網絡上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精彩對聯的出現,而火葬場也有對聯,有一對聯特別有深意,貼出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堪稱經典,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 火葬場貼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不舒服
    對聯跟那些詩詞很多都是不一樣的,詩詞要求的規矩比較多,但是對聯規矩比較少而且還比較有趣味性。在過去幾乎每個百姓都能夠說一兩句對子出來,而且對對聯也是他們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有關對聯的這種書寫格式也一直傳承到現在,除了它有一定的娛樂感之外,還有就是它是符合中國一直講究的對稱美。而且對對聯雖然說很簡單,但是在這些對聯中會蘊含著很大的人生哲學。
  • 火葬場門上的一句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也太經典了
    從華夏之子到炎黃子孫流傳下來的文化中糟粕與精華是並存的,而我們要尋找優秀的文化來豐富我們的人生。而對聯從古至今都深受人們喜愛。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每年我們過年貼的對聯就有一段這樣的傳說:人們因為大禹治水有功,特地給他修建了一座大禹廟,在當時大禹廟中香火十分旺盛,祭拜的人也非常的多,有天兩個秀才到這喝酒聊天,喝到非常高興的時候便在廟裡四處閒逛了起來。彎彎繞繞中來到了一個人跡罕見的地方,這兩人突然發現廟裡只要有門的地方都有一副對聯,但卻唯獨這個地方沒有,兩個人感到非常的奇怪。有一個人就提議說,不然我們作一副對聯?
  • 殯儀館前有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看了瘮得慌!
    我們每年都要用漿糊在自己的門少貼上紅色的對聯,一是為了表達過年的喜慶,二是希望上面所寫的東西能夠快快實現,現在人過年貼的對聯都是自己的買的,千篇一律,求財,求平安,求福氣,總之就是各種美好的期待。就拿春聯來說吧,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和鬱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闢邪,以求吉利。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上聯下聯都搞笑,看到「橫批」頓時瘮得慌
    對聯可以說得上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習俗,以前多是在春節時作為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生活富足的,但是逐漸演變著在任何場所都能出現,客棧、青樓等等都有。時至今日也是使用廣泛,春節期間是必須得有的,在平常日子裡,新開的店都會張貼加上幾張大紅底子燙金字的對聯,用以祈求生意興隆。但是在有個地方也貼對聯,只是卻不能用大紅底子,而是用的白色或者黃色的底子,那就是火葬場或者殯儀館。
  • 有趣對聯又來了,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求下聯,您會怎麼對?
    有趣的對聯又來了,上次寫了「茅廁對聯」,有些看官覺得意猶未盡,這次我們來挑戰個有難度的!對聯者,對仗之文學也。相信大家對「對聯」都不陌生,雖然現在的我們很少有沒事寫個對聯,對個對聯的。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到了名寺古剎旅遊,門楹上往往都貼著一些對聯;而且逢年過節,每個人都少不得要貼上對聯,意圖喜慶。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行對稱,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太極兩儀生」十分合襯。
  • 下水道裡挖出餘蔭山房主人手跡 只有下聯,你來對對上聯?
    「石刻寶貝」有怎樣的故事?它們從哪裡來?——探秘鄔彬手跡石刻珍貴異常,為其僅見楷書墨寶鄔彬手跡石刻為陰刻楷書,聯文為「南土是保,休有烈光」,落款為「刑部浙江司員外郎鄔彬敬題」及印章「鄔彬之印」、「燕天」。該石刻是餘蔭山房園主人鄔彬為某一處重要建築撰寫的對聯之下聯,上聯下落不明。
  • 上聯「一酒一菜一知己」,網友的下聯都犯了相同的錯誤,難倒眾人
    對聯的文化種類有很多,比如我們最常說的是數字聯,就是對聯中有若干個數字,那麼下聯也要用數字去對,而且上聯數字的位置要和下聯數字的位置相匹配,才算得上是一副好的對聯。比如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這個千叟宴就是當地的老人一起為乾隆祝壽。紀曉嵐就獻上了一副數字聯,上聯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這副對聯流傳至今,屬於典型的數字聯。
  • 寫傍晚廣袤的原野,大江浩蕩而來的上聯:一水西來殘日裡,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前段時間,發文出六言上聯「酒對一窗明月」,收到七百餘條下聯,有諸多師友給出了極為工整的下聯。比如師友「一往情深玲兒」賜對:酒對一窗明月, 詩懷千裡佳人。二、今日第四聯今日第四聯為七言上聯:一水西來殘日裡。此聯描寫的是傍晚塞外廣袤的原野上,江水浩蕩而來的雄壯景色,諸位師友可有佳對?三、拋磚引玉聯上聯:一水西來殘日裡。
  • 上聯:「烤鴨,烤魚,烤雞,各來三盤」,網友的4個下聯,太牛了
    >上聯和3個下聯,最大的特點是正讀反讀都是一個意思,讀法也一樣。首先,雞羊、雞、鴨都是我們常見的家畜,這是這三者的共性。其次,一共出現了3個「烤」字,所以下聯的同一位置也得出現三個相同的字。再次,烤羊,烤鴨,烤雞又是三道菜,這又是一個共性;最後「各來三盤」中出現了數量詞,所以下聯在同一位置也得出現數量詞。除了以上4點外,對對聯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這就是:上聯出現過的字,下聯最好不要再出現。
  • 上聯一:閒人免進賢人進;上聯二:子兮子兮,今夕何夕?請對下聯
    最近看到三個很有意思的上聯,原皆有對,卻也只是一般,今日六甲番人且新對下聯,權當一樂。一、上聯:閒人免進賢人進上聯:閒人免進賢人進;下聯:聖女莫愁剩女愁。上聯據說與明朝學士解縉有關,當時他應邀到朋友家赴宴,見到門上貼了半副對聯,上聯是「閒人免進」,下聯是「盜者休來」,當時他心領神會,就在上下聯空白處各補三字,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副對聯:上聯:閒人免進賢人進;下聯:盜者休來道者來。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於是思索幾秒之後就對出了「東西傳押韻,東陽春,西白雪,韻滿東西」這樣的完美下聯,這這樣的對聯也讓當裁判的前輩很是為難,畢竟兩人都非常工整,水平都很高,這可怎麼選啊?火葬場對聯引起熱議現如今對聯這樣的文化是無處不在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對聯,尤其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對聯也更加的盛行,因為這是一種表達人們情感的重要方式,比如飯店、商場、普通人家門口、寺廟等等地方都會貼著對聯,不過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也會貼合對聯,這個地發就是火葬場。
  • 李白喝多寫一上聯,酒醒後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李白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沒有李白,盛唐的輝煌色彩至少降低兩個色度,著名詩人余光中更是這樣誇讚李白:「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