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到民國,國家圖書館裡有這麼多的紹興寶藏!

2020-12-20 騰訊網

72種文獻,歷史跨度從先秦到民國,呈現古今紹興的文明演進和學術延昌,彰顯紹興歷史文脈的傳承有緒。這其中,有國家圖書館所藏的62種紹興歷代珍貴文獻,也有紹興圖書館所藏10種珍貴文獻。

11月3日,由中共紹興市委、紹興市人民政府、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文獻名邦,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將在北京開幕。

對此,紹興地方文獻專家方俞明認為,整個中國,當得起「文獻名邦」四個字的城市並不多,紹興算一個。

國圖裡的海量紹興文獻

「早就知道有很多,沒想到這麼多。」 紹興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研究館員唐微,用了「海量」來形容國家圖書館裡所珍藏的紹興文獻的數量。

即將在北京開幕的這場「文獻名邦,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唐微是策劃人之一。她告訴記者,早在今年2月,作為展覽的具體執行方,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紹興圖書館就已經開始了籌備工作。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選書目。」唐微說,國家圖書館的紹興「三書」(名人著書、地方刻書、名家藏書)到底有多少?到目前也沒確切的數字。

「我們最早列出的書目,僅僅是國圖珍藏的就有300多種。這些古籍,很多是我們都沒見過的好本子,稱得上善本中的珍品,有些是孤本,有些是祖本。特別是有些宋刻本,不僅名家鈐印累累,部分還有清代大藏書家黃丕烈的題跋。黃丕烈的題跋本在業內赫赫有名。」唐微說,好中選優,是選書中最難的抉擇。

「以綿延2500多年之紹興文化史為基本框架,以歷史時代為經,以學術脈絡為綱,以古籍珍本為載體,力圖通過展示歷代先賢著書、郡人刻書、名家珍藏,來呈現古今紹興的文明演進和學術延昌,彰顯紹興歷史文脈的傳承有緒。」紹興圖書館館長王以儉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為這場展覽定下的主基調。

遵循這個主基調,他們從中精選了157種文獻,又因場地所限,最後展出的是72種,其中62種是國家圖書館館藏的,10種是紹興圖書館館藏的。

「這72種展品,薈萃先秦至清末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紹興鄉邦文獻。其中宋元版6種,明刻26種,明清稿鈔本25種。兼具學術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及藝術價值的地方文獻珍籍善本,不乏稀見、罕傳之本,甚至海內孤本。」王以儉說。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多少代表了存世文獻的紹興高度。」被紹興圖書館聘為學術顧問的紹興地方文獻專家方俞明,是這場北京展覽的策展人。

在他眼中,整個中國,當得起「文獻名邦」四個字的城市並不多,紹興是一個。如果按舊時州、府之分,就學術綿延傳承和文獻珍本存世這兩塊而論,全國可與紹興一比的,大概只有蘇州。

越地文脈「埋伏」在文獻裡

紹興歷來文化昌盛,人才輩出,著書、刻書、藏書事業的繁榮,與之有著密切關係。

用72種文獻,較為系統全面地梳理出一條越地歷史文脈,正是這場展覽的匠心所在。

方俞明告訴記者,他們按照時間軸,將這場展覽分成了6個篇章:先秦至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代、清至民國。且每一個篇章都配上了一句詩句。比如「越絕不絕尚有人」,對應的是先秦至兩漢,詩名出自張岱。再比如「一夜飛度鏡湖月」,就是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下的詩句,對應的是隋唐時代。

記者在採訪中留意到,這6個篇章,又依次細分為方志濫觴、浙學開山、永和流韻、魏晉風度、山陰真傳、唐詩之路、會稽志勝、越州六經、宋韻擷萃、六陵遺事、元人風雅、盛明華章、世家風範、陽明心學、蕺山宗傳、若耶衍芬、棗梨舊影、越中曲唱、浙東史脈、證人學脈等20多個節點。這裡面,既遵循了時間的脈絡,又凸顯了紹興文脈的地域特色,讓人一目了然。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學術主線。或者說,這條在文獻中整理出的越地文脈,每一個點都有文獻實物為依據,串聯而綿延不絕。

比如先秦至兩漢板塊的「方志濫觴」,以《越絕書》開篇,因為這是一部關於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向來被視作我國地方志鼻祖。這部書的作者是會稽人袁康、吳平,展出的是國家圖書館館藏的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陳塏刻本。

宋代板塊中的「越州六經」,是本次展覽的重中之重。唐初時,經、注、疏義各自單行,書籍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到了南宋,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司開始將三者匯而合刻。當時,兩浙東路官署設在紹興,而紹興古稱越州,故有越州本六經之稱。越州六經,現尚有五經存世,均藏國家圖書館。此次展出兩部,都是國寶級的珍品。一部《禮記正義》,是宋紹熙三年(1192),黃唐在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任上主持刊刻的。卷末有黃唐跋文,講述了該書的刊刻淵源。另一部是宋慶元六年(1200)沈作賓紹興府刻宋元遞修本《春秋左傳正義》。

明代板塊裡的「世家風範」,講的是明代的名門望族,選了兩家為代表:陶望齡家族的會稽陶氏,和張岱家族的山陰張氏。「若耶衍芬」,說的是名重一時的浙東派藏書:會稽鈕氏世學樓和山陰祁氏澹生堂。

「國圖的這些寶貝,多深藏在善本庫裡,不輕易對外開放。在籌備這場展覽的過程中,我們沒能看到原書,見到的只是書目以及國圖方面提供的相關書影。」紹興圖書館歷史文獻部施婧嫻博士告訴記者,即使如此,他們查閱工具書,根據前人的考證,動手為每部書編撰簡單說明。他們笑稱這是一項「挖寶」工作。

「最終入展的72種文獻,每一種都有紹興元素,或是紹興人的著述,或是紹興人的刻本,或在藏書時與紹興有淵源。」施婧嫻說,每次新發現、新解讀出紹興先賢的一個題跋、一個鈐印,都令他們興奮不已。

文獻背後的故事

除了版本之珍稀、罕見,這最後入展的72種文獻,幾乎每一種的背後都有讓人為之動容的故事,且多與紹興人有關,或發生在紹興。

宋乾道紹興府刻宋元明遞修本《論衡》,卷末有一篇黃丕烈題跋手跡。方俞明告訴記者,這段黃跋的背後,是紹興歷史上好官刻書、印書的故事。

「此書為兩浙經史之學的開山之祖王充的傳世名著,宋乾道三年(1167)洪适刻於紹興府蓬萊閣。洪适是江西鄱陽人,與弟洪遵、洪邁並稱『三洪』,都是宋代著名的學者。乾道元年洪适始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在紹五年間,為越地文獻的傳承作出了貢獻,他翻刻了《越絕書》《論衡》等不少紹興人著述。其後,此書書板殘損嚴重,文字漫漶,元代紹興路總管宋文瓚為之修版補刻,重新印刷,並請王冕的老師大儒韓性撰寫了一篇補序。入明以後,此書書板統一收歸南京國子監,曾經錢謙益評閱圈點,黃丕烈題跋收藏。書板遞修和印本收藏,皆故事豐富。」

而唐代虞世南的這部明鈔本《北堂書鈔》,背後隱藏著一個紹興藏書家周星詒的故事。

「這部《北堂書鈔》是虞世南存世作品中唯一一部編輯類書。世知虞世南是位大書法家,實際上,他還是一個很有名的學者,博學能文。」方俞明告訴記者,這個版本是目前存世的最好的一個鈔本。「虞世南的這部《北堂書鈔》,此前都沒有刻本,都是以鈔本的形式流傳的。到明萬曆年間,江蘇常熟人陳禹謨刻過一個刻本,雖然他也是以鈔本為底本刻的,但是刻的過程中刪改竄亂了很多內容,所以他的刻本,某種程度上是在毀書,故後人有『刊刻之功,不贖竄亂之過』的評論。此後,有學者想找早期的好鈔本,試圖呈現這部書的本來面貌。故很多名家都藏過或校過這個本子,比如孫星衍、顧廣圻、何元錫、陳徵芝、周星詒、譚獻、傅以禮、葉昌熾。」

晚清紹興藏書家周星詒,在福建為官期間,得知虞世南這部《北堂書鈔》有明鈔本落在福州的信息,但一直遍尋不著。後來,福州陳氏帶經堂書散出時,周星詒通過譚獻幫助終於得到此書,為此特意將自己的藏書室命名為「書鈔閣」,來表達他的狂喜之情。

「夢寐以求的一部書終於到手了,這種喜悅外人是無法理解的。」方俞明告訴記者,他們在這部明鈔本上還看到了「周星詒校並跋」。後來,周星詒因抵償公款急需,把自己的藏書整體售予蘇州蔣家,此書即到了蔣鳳藻的手裡。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錄魏晉名士逸聞趣事、玄言清談的筆記體小說,它不是紹興人寫的,但方俞明還是將它放在了「魏晉風度」的板塊。

「《世說新語》中有很多篇幅記載的是會稽郡人物和風物,比如東床坦腹、蘭亭修禊、東山高臥、雪夜訪戴、道韞詠絮,這些最能體現魏晉風度的內容,都在裡面。」方俞明說。

「這個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褧嘉趣堂刻本,雖然不是最早的,但是最好的版本之一。明代版本,首先高看嘉靖本。而嘉趣堂刻本,又是嘉靖刻本中的巔峰。」唐微也補充說,方俞明還在這個本子上發現了未被國家圖書館記錄的兩個藏書印,並證實是蕭山人毛奇齡的,無意間又為這本書增加了一種紹興元素。

重塑城市文化體系的探索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靈魂,是城市的內核、實力和形象,而文化主要通過文獻來體現、傳承與弘揚。」對於這場展覽的舉辦,王以儉認為,這是紹興積極重塑城市文化體系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方俞明看來,這種有益探索具體呈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文獻的呈現。這些原汁原味的古籍走出深閨,以文獻的原真面貌與公眾見面,非常難得。同時,文獻上的各種紹興元素增加了貼近性。譬如,唐微發現徐渭《四聲猿》的明刻本,所有的目錄只將其著錄為明延閣刻本,仔細考證下去,發現這是明代的山陰人李廷謨刻的。紹興歷史上不乏藏書家,但把書刻得這麼精美,這還是第一次發現。

其次,是文化的呈現。「越地綿延傳承的學術與血脈,都體現在這場展覽中;紹興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文化事件,以及歷代名人和名人群,很多可以在這場展覽裡找到。比如蘭亭雅集、六陵遺事,這些文化事件都將以文獻的形式呈現出來。」方俞明說。

此外,還有山水風物的呈現。「這次展覽也體現了文旅結合。每個板塊都巧妙融進了一張緊扣各板塊主題的紹興舊方志中山水名勝精美版畫插圖。從會稽山、蘭亭、鏡湖、臥龍山、稽山書院,到蕺山書院,以稽山鏡水為大背景,部分呈現歷代文人眼中的越地美景和地方風物。」方俞明說,為了更豐富地呈現,他們還找來了幾張名畫作點綴,有唐代王學浩的《夢遊天姥圖》長卷,有宋代李公麟的《蘭亭修禊圖》拓本,還有清代山陰人範松的《放翁快閣圖》橫幅等。

「紹興,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地位獨特。歷代紹興士子賢達著書立說,為我們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獻典籍。這些作品是紹興深厚文化的重要見證。因種種原因,這些文獻典籍絕大部分藏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等公藏單位。」王以儉提出,我們應該像全國大多數城市一樣,整理出版一套比較完整的歷史文獻叢書,彰顯、傳承、弘揚紹興歷史文脈。

為此,王以儉還曾專門起草了關於啟動我市歷史文獻整理出版工作的建議,作為市政協所開展的重塑紹興城市文化體系課題子報告。他認為,十分有必要對紹興歷史上所有紹興人原創的作品進行重新梳理,編輯出版大型叢書《紹興大典》,使之成為紹興的「四庫全書」。

來源:越牛新聞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點滴拍賣天天上新3萬多古籍、50萬高清圖片。

查看實物、關注市場,是最佳門徑: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欄目組攜手中國國家圖書館,讓宋蜀石經拓本「回家」
    1月17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國家寶藏》公開課之走進石室中學暨宋拓蜀石經(複製本)贈予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成功舉行。今年正值石室中學建校2160年之際,《國家寶藏》節目組攜手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川博物院共同舉辦此贈予儀式,以求與社會各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共勉!
  • 圖書館這麼多寶藏資源怎麼用?南開人學起來!
    圖書館這麼多寶藏資源怎麼用?南開人學起來!為了打造學校的文獻資源中心、讀者學習中心、學科服務中心和文化展示與交流中心,更好的服務廣大師生,南開大學圖書館推出「麗澤」微課堂,介紹圖書館的「寶藏資源」,傳遞信息素養知識,提高師生文獻獲取能力。「麗澤」微課堂分為信息素養、入館常識、日常小技巧、創意設計等多個系列。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現身國圖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今天(11月4日)現身國家圖書館。「文獻名邦 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今天在國家圖書館開幕,72種與紹興歷史文化有關的典籍和手稿亮相。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手稿真跡。
  • 浙江紹興圖書館數位化建設樣本
    原標題:浙江紹興圖書館數位化建設樣本  「我喜歡閱讀,只要把想看的書下載到手機上,就能利用零碎時間閱讀,很方便。自從2013年底紹興數字圖書館開通後,我周圍很多朋友的閱讀習慣已從紙質書籍轉向電子媒介。」
  • 從先秦到民國,中國五千年教育事業發展簡史
    第一就是與迷信所相混合的哲學思想,例如先秦時代諸子百家的哲學、見解;第二,學校也是一個涵養德性的好地方。為什麼說除了封建迷信之外,學校也是一個涵養德性的好地方?這裡有一個小故事。梁啓超先生是不信教的,但他在美洲期間,每逢星期日都必須要去教堂坐一坐,這是因為教堂裡的秩序、音樂能安定人心,這也正是學校能涵養德性的最佳體現。畢竟德育、智育並不互相違背。
  • 圖書館搬到了手機上!這麼多「寶藏」等你來挖,還有資深館員解疑釋惑
    去圖書館! 你沒有聽錯。這些困擾,上海圖書館都能幫你。除了常規的線下服務,這個身邊的「寶藏」還藏著不少寶貝。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邀請到上海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的兩位閱讀導師,帶你 「探寶」。只不過,這次進入的並不是淮海中路上的那座典雅建築,而是——移動的圖書館。
  • 《國家寶藏》攜珍貴蜀石經拓本重回石室
    1月17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國家寶藏》公開課之走進石室中學暨宋拓蜀石經(複製本)贈予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成功舉行。今年正值石室中學建校2160年之際,《國家寶藏》節目組聯同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川博物院共同舉辦此贈予儀式,以求與社會各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共勉!
  • 《國家寶藏》欄目組攜手國圖 讓宋蜀石經拓本「回家」
    如此零距離地接觸歷史、感受文化,如此生動而有趣的形式,讓學生從螢屏到課堂,感受到了歷史的溫度,感受到了「存師道,傳薪火」的石室精神。伴隨著學生們的笑聲、掌聲、讀書聲,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國家寶藏》博物館統籌任唯彤、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四川博物館宣傳營銷主任張衡、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成都石室中學副校長趙清芳、石室中學優秀教師代表朱澤蓀等出席。
  • 《國家寶藏》校園公開課 讓宋蜀石經拓本「回家」
    如此零距離地接觸歷史、感受文化,如此生動而有趣的形式,讓學生從螢屏到課堂,感受到了歷史的溫度,感受到了「存師道,傳薪火」的石室精神。伴隨著學生們的笑聲、掌聲、讀書聲,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國家寶藏》博物館統籌任唯彤、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四川博物館宣傳營銷主任張衡、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成都石室中學副校長趙清芳、石室中學優秀教師代表朱澤蓀等出席。
  • 紹興人的圖書館「朋友圈」又擴大啦!
    剛剛在京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謀劃之年,也是「全省公共圖書館服務大提升行動」的開局之年。來看看紹興怎麼做。省內首家「陽明書舍」開館紹興是王陽明的故鄉,是他生活時間最長、留下遺蹟遺存最多的地方,也是陽明心學的成熟地和最重要的傳播地。近年來,紹興市委市政府致力於打造心學聖城、國學高地,已經連續舉辦了多屆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在紹興乃至國內掀起了「陽明熱」。
  • 原來這裡藏著這麼多寶藏
    遠山森林裡的小松鼠、山雞、小刺蝟、小野兔……這些森林裡同樣可愛的小夥伴們,或許也在聆聽孩子們的稚嫩歌聲,讓我們一起做大自然的孩子。>濟南海拔最高的泉水泳池,在群山環抱間,在木屋掩映中,在清涼透明的泳池裡,呲水槍、打水仗,孩子們的童年一定要有一個這樣的夏天才過癮。
  • 請你到紹興運河園來欣賞古橋遺存
    紹興運河園,位於橫穿紹興東浦街道的104國道北面的浙東古運河邊,建於21世紀初,全長達4.5公裡。浙東古運河是我國有記載的先秦時期3條古運河之一,是中國大運河的南起始段,以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聞名。在這樣一條千古名河邊,建造一個運河園,不失為一項功利千秋的好事。紹興古橋之多,堪稱天下第一。
  • 憑藉一張藏寶圖,他變成「超級富豪」,後將寶藏無償獻給國家!
    聽說喜歡看這類冒險電影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尋寶夢,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得到一張藏寶圖,帶著它開啟一趟尋寶之旅,從此變成高富帥。您還別說,現實中還真有這麼一個人,他靠著一藏寶圖,躋身超級富豪,但是他得到寶藏後的選擇,卻和大多數人不一樣。這個人名叫趙泰來,提起國內的超級富豪,很多人都不知道他。
  • 《國家寶藏》造型太贊,女星穿古裝美出圈,原來她穿古裝這麼好看
    而節目如今也播到了第三季,在新的一季裡,看點更是十分的多,而在服裝上是最多觀眾關注的,因為《國家寶藏》裡面的造型真的太贊啦!那下面快點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節目的造型到底有多美吧!久而久之,還導致有觀眾覺得古代的服裝就真的是像古裝劇裡的樣子。但是小編在這裡要跟大家說,不是的!如果大家看了《國家寶藏》這個綜藝就會知道,其實古代的服裝有多好看,而由女星們穿起來又是多麼的好看。
  • 南嶽民國中正圖書館將「重生」
    昨天上午,隨著大型挖掘機的轟鳴聲,南嶽中正圖書館外圍建築物正式被拆除,這標誌著南嶽中正圖書館恢復修繕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這座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的老圖書館,將在恢復修繕後作為南嶽的「精品景點」和「文化地標」重新對外開放。  南嶽中正圖書館位于衡陽市南嶽區集賢峰下,成立於1932年。中正圖書館白色外牆和紅色窗欞,顯得古樸典雅為兩層樓的磚木結構,由藏書室、閱覽室等組成一個四合院的建築。
  • 周為筠:雜誌裡的民國側影
    當時他或許沒有意識到,民國情結已在他的心裡埋下了種子。後來他上了大學,本科學歷史,碩士遊移到中文,畢業後先做記者,現在做編輯,這麼跑了一大圈後,民國那顆種子終於發了芽,開了花。去年他出版了《在臺灣--國學大師的1949》,今年剛推出《雜誌民國--刊物裡的時代風雲》,而下一步對教會大學的寫作也已在進行之中。雖然除此之外,他的興趣廣泛,作文駁雜,但關於民國史已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寫作路徑。
  • 2020年陽明文化巡講巡展活動啟動儀式在紹興圖書館舉行
    根據紹興日報的報導:昨日,2020年陽明文化巡講巡展活動啟動儀式在紹興圖書館舉行。本次活動由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紹興圖書館、紹興市王陽明研究會、紹興博物館承辦,紹興市文化旅遊集團協辦。去年,陽明文化巡講巡展活動在大運河沿線的北京、滄州、濟寧、南通、南京、常州、上海、杭州、紹興等9個城市開展,參與人數逾2萬人,對陽明文化的弘揚和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麼可愛的國寶。你愛了嗎?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說這麼多不就是要加珍珠嘛?出來的效果你也看到啦。害,誰不想擁有這麼極致奢華的一個杯呢?
  • 在隨州,邂逅流傳數千年的國家寶藏
    在隨州,邂逅流傳數千年的國家寶藏 2020-10-01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大圖書館使用寶典
    也許你在進入大學之前從未好好地接觸過圖書館,也許你在大學裡度過了不少時光,卻不一定了解我們的圖書館裡一些角落,工具區是怎麼用的?期刊閱覽區:提供中外文現刊、報紙和過刊的閱覽。開架陳列近5年的中文過刊。此前的舊報刊均在總庫,可向管理員借閱。同時陳列常用的10多種英文期刊和11種大報的合訂本。可以借閱到各類期刊,包括各個專業領域的核心期刊。古籍閱覽室收藏有古籍線裝書、大型影印古籍叢書、新修方志、文史資料、臺灣鄉邦文獻、碑帖、字畫、1949年以前金大中大論文、西文古籍、部分民國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