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益生菌的那些事兒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自己孩子因為胃口不好、拉肚子、便秘等去醫院看病時,有的醫生就會開點益生菌調理;秋冬季交替時期,孩子上呼吸道感染了,醫生除了開抗生素,也會開點益生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品種多樣的益生菌產品,益生菌對人體有哪些益處?我們又該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益生菌產品呢?
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益生菌和益生菌產品。
0 1
益生菌是什麼?
一個成年人體內含有的總細菌數約為100兆億個,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從口腔到肛門,這些細菌重約1~1.5kg。它們中有些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還有一些細菌對人體的影響尚不清楚。
益生菌的定義
只有那些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我們才稱為「益生菌」。
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專家委員會將「益生菌」定義為「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夠數量時,對宿主健康有益」。
2019年5月《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與健康專家共識》指出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充足數量時,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包括維持和改善健康,降低某些疾病風險等。
益生菌的種類
除了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等傳統益生菌之外,新一代益生菌的概念已經被提出,不但包括乳酸菌,還包括一些球菌和酵母菌等。
0 2
益生菌的三個核心特徵
1. 足夠的含菌數量
2. 活菌狀態
3. 對人體有益的健康功能
0 3
益生菌的健康益處
從益生菌應用的歷史和循證醫學的文獻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生長,減少腐敗物質的產生,幫助恢復腸道菌群的平衡,減少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2. 刺激腸道免疫細胞,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發病率;
3. 治療便秘與腹瀉,特別是腸易激症候群(IBS);
4. 合成維生素,促進鈣的吸收;
5. 減少乳糖不耐受的發生;
6. 吸附或分解有毒物質,並促進其排除體外;
7. 減少體內膽固醇的合成;
8. 緩解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
0 4
關於益生菌產品的常見誤區
誤區1 益生菌產品中的含菌數量越多越好
益生菌的益生效果在一定範圍內與含菌數量有關,攝入足夠劑量的益生菌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但這個足夠劑量需要依據於循證醫學,如臨床試驗或者人體食用歷史的文獻。因此,比較益生菌產品的效果,要看該菌株的臨床證據,而不是僅僅只看含菌的數量。
誤區2 益生菌產品中菌株的種類越多越好
現代研究表明,不同菌株之間可以產生相互作用,有協調增效(1+1>2),有競爭抑制(1+1<2),也有 「相安無事」等不同關係,簡單對益生菌菌株進行組合成不同的益生菌產品,不一定會產生疊加效應,有時候甚至可能導致益生效果減弱的現象。
只有通過菌株相容性試驗後的菌株組合才是科學的復配或者組合,一般2-4株菌足夠滿足人體需要。
誤區3 食用益生菌產品會產生依賴性
腹瀉或者便秘的人群在食用益生菌產品後大便順暢,但停用之後重新出現原有腹瀉或者便秘症狀,誤以為這是有益生菌的依賴現象。其實腸道症狀(如腹瀉或者便秘)大多數是不良生活習慣所致,生活習慣不改變,食用益生菌只能短暫平衡腸道菌群,停用之後腸道仍舊會恢復既往的不平衡狀態而復現腹瀉或便秘等症狀。
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長期食用益生菌會使腸道喪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或使人產生依賴性。
誤區4 所有益生菌的益生作用都是一樣的
每一株益生菌都具有菌株的特異性,即不同益生菌菌株的作用有所差異,另外益生菌對宿主的作用也存在個體差異。相同的菌種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益生功效,某一株益生菌的益生功效不代表它所隸屬的菌種或者是菌屬都具備該功效。
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益生菌產品。
誤區5 益生菌有害健康
市售益生菌的安全性已經得到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2018年中國國家衛健委立項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的安全性評價程序》工作,標準的制定參考國際安全性評價的原則,用於指導我國益生菌市場使用菌種的安全性評價,益生菌產品應用於健康消費者是安全的,但對於某些個別患病個體,如嚴重感染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應遵照醫生的建議謹慎使用。總的來說,使用正規企業生產的益生菌是有安全保證的,符合相關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0 5
益生菌的注意事項
最後當你選擇了合適的益生菌產品後,在服用時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服用時間:胃酸對益生菌的活性有一定的影響,建議餐後半小時服用為佳。
2.口服抗生素時,服用益生菌應至少間隔2-3小時以上;腸道外使用抗菌藥物,對益生菌製劑影響較小,一般可同時服用。
3.不宜與吸附劑(如活性炭)、收斂劑(如鞣酸蛋白)等藥品同服,應間隔2小時以上,以免減弱或降低益生菌療效;
4.活的益生菌才能發揮有益作用,故衝服益生菌製劑,水溫不宜超過40℃;
5.儘管部分益生菌產品可常溫儲存,但最好置於冰箱冷藏為宜,以更好的保持益生菌的活性。
6.選擇益生菌產品時,要注意看產品的外包裝,最好選擇能夠保證貨架期內含有相當數量的產品,而不是僅僅標註出廠添加量的產品,特別是生產日期超過半年以上的產品最好不要選擇。
7.有身體症狀的,需要到醫院遵從醫生建議,不要自己盲目選擇益生菌產品。
隨著對益生菌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益生菌可能有不同的受益人群。益生菌與人體互相作用和影響異常複雜,益生菌很多功效的作用機理仍然不明確,我們對益生菌的研究仍然任重道遠。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方小聰 鍾建榮
來源:浙江省營養學會、浙江省疾控中心營食所
【來源:健康浙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