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0日報導臺灣聯合新聞網19日報導稱,解放軍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布」當天發布消息,空軍開展的海上方向實戰化軍事訓練,出動轟-6K、蘇-30、殲-11和偵察機、預警機等多型多架戰機連續「繞島巡航」,錘鍊提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輿論認為,此舉是大陸在臺灣海峽18日軍演之外,對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臺獨」言論以及島內「臺獨」分裂活動進一步發出警告。
19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空軍戰機「繞島巡航」應詢表示,「臺獨」分裂活動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他強調,任何人、任何勢力不要低估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堅強能力。
媒體紛紛猜測,鑑於大陸遏制「臺獨」勢力、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的強大決心,武力震懾「臺獨」勢力會否成為常態化動作。
軍演常態化或成大概率事件
最近一段時間,大陸接連通過武力方式震懾「臺獨」勢力。
根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的消息,4月18日,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在東南沿海舉行「跨晝夜海上實彈射擊演練」。與此同時,解放軍空軍部隊也出動戰機進行遠海長航飛行訓練,進行了繞臺灣的飛行訓練。
上述臺灣媒體報導稱,解放軍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布」指出,空軍依照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飛越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對馬海峽,持續組織海上方向實戰實訓。空軍還要按照既定計劃,繼續組織多型戰機「繞島巡航」。
事實上,大陸接連針對「臺獨」勢力「亮劍」既非首次,亦並不偶然。知名軍事評論員宋曉軍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稱,事實上,每逢臺海危機,以武力震懾「臺獨」勢力,都是大陸的選項之一。
1995年5月,美國打破了將近17年不準臺灣地區領導人訪美的「禁令」,宣布允許李登輝到美進行所謂「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1995年7月至11月期間,解放軍第一次進行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警示臺灣。為了打擊「臺獨」囂張氣焰,大陸於1996年3月再次進行了軍事演習。
不過,時隔20餘年後,如今震懾「臺獨」勢力的軍事演習,已與當年有所區別。宋曉軍解讀,從法律層面而言,自2005年3月14日《反分裂國家法》通過,通過武力方式震懾「臺獨」勢力更加有法可依。《反分裂國家法》明確指出,「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政治層面而言,大陸早已明確兩岸和平的前提與底線。中國領導人多次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綜合法律及政治層面因素,大陸可以隨時採取武力方式震懾「臺獨」勢力,如果「臺獨」勢力仍然一意孤行,那麼武力震懾「臺獨」必將常態化。
更強的「肌肉」在後面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大陸接連武力震懾「臺獨」勢力,輿論不乏疾呼「臺獨」勢力須迷途知返之聲。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18日刊文稱,大陸民間「武統」聲浪最近高漲,但是當國臺辦主任劉結一也直指「賴清德就是臺獨」,而蔡英文既無法撤職查辦,也無能管教約束,只能繼續縱容,恐怕只能坐視第四次臺海危機的爆發了!
同一天,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也刊文稱,賴清德露骨地把兩岸現狀定位為已經「臺獨」,等於告知大陸中國領土與主權已經分裂,這對臺灣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會促使大陸沒有選擇地按照《反分裂國家法》來反應。過去李登輝「兩國論」與陳水扁「一邊一國」曾招致臺海危機,應該是臺灣必須汲取的教訓。
而除疾呼「臺獨」勢力須懸崖勒馬外,還有部分媒體關注,大陸此後針對「臺獨」勢力的軍演會否在規模及整體力量上全面提升。
香港中評社4月20日就刊發評論稱,已有媒體形容,整個臺灣島的東南西北方向都出現解放軍的身影。對此,宋曉軍表示,從軍事層面而言,「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就臺灣問題而言,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無疑是實施強軍戰略的目的之一。
據媒體報導,十九大對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分成「三步走」的新的戰略安排。第一步是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益,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第二步是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第三步是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宋曉軍稱,按照部分臺灣媒體的形容,當前軍演或許只是「東西南北都是解放軍」,而在強軍戰略的大背景下,隨著國防實力和軍隊現代化的提升,未來,針對「臺獨」勢力的軍演將呈現多兵種聯合軍演的趨勢,可以說,更強的「肌肉」其實在後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