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提出要體驗一下和室,這讓我費了一番腦筋。
偶然在一篇遊記中同時看到了京都的「在川 合庭」和奈良的「櫻舍」,看照片,都不錯。在川合庭是青山周平的設計作品,當然成了首選,無奈一直沒有找到直接預定的網頁。只能退而求其次,試著給櫻舍發了消息,第二天收到回覆說樓下有一間空房,合用廁所淋浴間。又過了兩周,行程基本排定,給經營這家民宿的Kayoko女士發了確認郵件。
到了那天早晨,把行李箱寄存在大阪的賓館,一人一個背包,帶上一天的替換衣服,登上了去奈良的火車。在奈良公園轉了一天,傍晚時分走過猿澤池,到了奈良町。虧得有google map指引,沒有迷路。越走越近,還在迷惑這民宿究竟在哪裡,一抬頭,就在馬路對面。小小的房子,如果不是門口寫著「櫻舍」兩個漢字,和普通住宅沒有什麼區別。
拾階而上,進入玄關,一位中年女士應聲而出,熱情招呼,原來她就是Kayoko。於是換拖鞋,順著她的指引,來到起居室小坐喝茶,裡面坐著一對金髮碧眼的母女,小姑娘正在搭積木。
辦完入住手續,來到了我們的房間,走了一天都累壞了,女兒一下子坐到了內緣的座布團上。
日本供旅客住宿的地方粗略可以分為三類。
最普遍的是賓館。和國內的賓館基本相同,略有區別。有些日本賓館設公共浴室,有的公共浴室還附有桑拿間,你可以穿著酒店提供的浴袍去「泡湯」。不要擔心日語看不懂不會孵日本混堂,漫畫大國一定把具體步驟畫到你懂為止。有些賓館有自助洗衣設備,備點零錢,投幣洗衣服、投幣烘乾衣服。特別注意,他們的經濟型酒店不一定有24小時前臺,訂房間的時候一定看清楚,以免到時候拖著行李箱跑過去找不到接待員。
第二種,叫旅館,或者叫日式旅館。微博上看到有介紹(見日本京都市旅遊的秒拍視頻:一般開在老房子裡面,非常精緻,職員穿著精美的傳統服飾,鞠躬如儀。日式旅館沒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勝在傳統特色,價格不便宜。
這幾年又有了民宿。就是把本來居家的房子提供給遊客。好處是居家設備一應俱全,可以自己做飯。住民宿不一定能見到房東,密碼告訴你,自己開門進去,住幾天都沒人打擾。缺點是清理打掃做飯都要自己來。
我們訂的這家介於旅館和民宿之間。雖然是民宿,但感覺更像一間日式旅館。開在一幢二層小房子裡,只有三個房間,一樓是「花」和「月」,共用洗漱間、衛生間和淋浴間;樓上是「風」,獨用。供早餐、不能自炊。經營這家民宿的Kayoko女士,穿著家常寬鬆衣服,辦理入住、鋪床、做早飯、結帳。
我們住的這間「花」,大概四張榻榻米大小(每張榻榻米大小有規範,基本上90cm*180cm=1.62平方米),也就是6.5平米。傳統和室布置。福斯瑪門裡是儲物用的壁櫥,障子窗,壁龕上供著花瓶、掛有書畫,面向庭院有內緣(日式內陽臺),可以欣賞院子裡的風景。
由於奈良餐館打烊時間比較早。我們休息片刻就去吃飯。在等位期間發現了商店街。吃完飯去逛了一逛,意外找到了買新鮮水果蔬菜的市場,門口還有一個賣奶茶和章魚小丸子的鋪子。每天離不開蔬菜的我眼睛發亮,立馬衝進去兜一圈領市面,東西新鮮,價格親民。買了聖女果、番茄出來,門口再來一盒章魚小丸子,就在旁邊的座位上現場消滅。
這一番折騰下來,接了地氣,開開心心往回走。天暗下來成藍色,黃色路燈下。窄窄的街道穿過兩邊低低的屋簷,竟然有點像過去的石庫門街區。
回到房間,Kayoko已經為我們鋪了床。老外一家出去沒回來,我們在起居室坐著喝茶,Kayoko過來問我們明天早飯要和式的還是西式的,我們都選和式的;又問配紅茶還是咖啡,我們要了一杯咖啡兩杯紅茶;約定明早七點半早餐。又聊了一會兒天,就洗漱準備休息了。
奈良的夜有點涼,關上內緣的移門,發現它居然帶一個小木栓,可以兩兩連上,換句話說,可以上鎖!這下,我們安心熄燈睡覺了。
榻榻米上的床鋪溫暖舒適,我們白天走了兩萬步,累了,很快進入夢鄉。不知過了多久,樓上猛然傳來雜亂的腳步聲,朦朧之間才想起,應該是老外一家回來了。手機一看,晚上11點多。翻身再睡,一覺到天亮。
醒來天色尚早,我們出門轉轉。街道上,商店、神社還沒有開門。中學女生穿著校服裙子,騎著自行車去上學;上班族西服領帶,行色匆匆;家庭主婦騎自行車送孩子去幼兒園,身前一個坐兜、身後一個坐兜,一前一後坐著兩孩子,真辛苦。偶有小車開過,行人趕緊避讓。
猿澤池上空群鳥時起時落,呼啦啦拍動翅膀。大隊的遊客還沒有過來,本地人開始一天的生活,我們是旁觀者,享受一個悠閒的早晨。
回到旅館就差不多到了早飯時間。Kayoko說的和式早飯原來是這樣的。
日本的米飯真好吃!三文魚也煎得恰到好處。飯菜吃完,再喝下一碗味增湯,元氣滿滿。
早晨出了太陽,看院子景色與昨天陰雨氤氳之下又有不同。
告別Kayoko出來,我們踏上了的行程。
總的來說,這間民宿房間整潔舒適、布置懷舊,庭院優美。拍照片很漂亮,隨便哪扇窗看庭院都是一幅風景。